
第121章 手绢诏
“千岁爷,”卢九德上前一步,声音中带着几分迟疑,“兖州文武听闻皇爷病重,都十分担忧。因要筹划济南、东阳、归德三地用兵,暂时无法亲来。可否让我等面见皇爷一面?”
朱慈烺眉头微皱。父皇“病重”一事关系重大,不能轻易露出破绽。他沉吟片刻,才缓缓开口:“也好,稍后便去行宫吧。父皇正在调养,待到南京应该就能视事了。”
说完,他转向马士英:“马制军,朱聿键到了吗?”
“回禀千岁,朱聿键和他两个兄弟都在客栈暂住,有臣的亲兵看管。”马士英连忙回答。
“为何住客栈?”朱慈烺的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悦。
马士英擦了擦额头的冷汗:“我等是微服而来,担心路上不太平。到了海州,馆驿又客满,只好暂住客栈。”
朱慈烺微微颔首:“明日再带他们来见本宫。告诉朱聿键,本宫已经了解他的冤屈,定会为他平反,另有重用。”
“老臣遵命。”马士英松了口气。
朱慈烺又对路振飞道:“路卿明日也来帅府一趟,本宫有漕运和河阳之事相询。”
“臣领旨。”路振飞恭敬应道。
最后,朱慈烺的目光落在卢九德身上:“卢伴伴在龙阳颇为不易啊。”
“千岁过奖,全靠儿郎们浴血奋战。”卢九德谦逊地回答。
“龙阳城池雄伟,地处淮南,乃南直隶西北屏障。”朱慈烺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卢伴伴在龙阳多年,可有良将可荐?”
卢九德心中了然,这是要他和黄得功去守龙阳。他犹豫片刻,才开口道:“千岁爷,目前叛军已经溃不成军,东虏未必南下,正是朝廷收复中原之机。高杰、刘泽清已出兵济南,黄得功、刘良佐也要进攻东阳、归德,似不必急于布防龙阳。”
朱慈烺听罢,不由得暗叹一声。这些人还是太过乐观,不知鞑子的厉害。大沽口一战能胜,完全是侥幸。
“北伐不可急于一时。”朱慈烺正色道,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如今天下三分,满鞑子占北直隶,李自成占山西、陕西、河南、襄阳,献贼又在打西陲。我军力有不逮,必须联合其一,方可图存。这事待见了史可法再议,眼下还是以守为上。”
堂内一片寂静,三位大臣都被太子殿下的分析震住了。
朱慈烺顿了顿,继续说道:“本宫想让黄得功守龙阳,卢伴伴临行前再来帅府取令旨。告诉黄得功,粮饷尽管开口,务必做好坚守两年的准备。”
“老奴领旨。”卢九德躬身应道。
“时候不早,你们去面君吧。这些日子父皇歇息都早。”朱慈烺挥了挥手。
崇祯皇帝坐在登莱巡抚衙门改造的行宫里,看着眼前莺歌燕舞的场景,却面无笑意。几个身姿曼妙的舞姬正随着悠扬的丝竹声轻盈起舞,薄纱飘飘,若隐若现。
这些都是从山东本地精心挑选的美人,年纪轻轻,肤白貌美,正随着乐声时而婀娜多姿,时而轻盈跳跃,宛如蝴蝶翩翩起舞。
“皇爷,这是刚从果园采摘的新鲜水果。”一个俏丽的宫女捧着镶金边的果盘,轻声细语地说道。她的眼角微微上挑,带着几分媚态。
崇祯伸手拈起一颗晶莹剔透的葡萄,放入口中,任由两个美人在身后轻轻按摩。葡萄的清甜在口中蔓延,这种享受,是他以前在紫禁城时从未体验过的。
忽然,一个内侍快步走了进来。
“报——龙阳总督马士英、漕运总督路振飞、龙阳镇守太监卢九德求见。”
内侍的声音打断了这份闲适。崇祯眼中闪过一丝欣喜,但很快又恢复如常。他微微直起身子,整理了一下衣襟。
“宣。”他淡淡地说道。
马士英三人走进来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平日里以勤勉自律著称的皇帝,此刻正沉醉在美人歌舞之中。殿内香气缭绕,舞姬轻盈起舞,两个美人正在为皇帝按摩。
卢九德心中暗暗吃惊。作为从宫里出来的老人,他太了解崇祯的性格了。这位皇帝向来以圣君自居,从不沉迷女色,每日批阅奏章到深夜。怎么会突然变成这样?
“莫非是为了麻痹太子?”卢九德心中一动,目光不着痕迹地扫过殿内。
三人跪地行礼。崇祯只是淡淡地看着他们,既不说话,也不让他们起身。殿内的气氛顿时变得有些压抑,只有丝竹声依旧在继续。
马士英和路振飞都是老于世故之人,此刻也只能装作木偶,静待圣意。只有卢九德心急如焚,却又不敢表露分毫。
崇祯的目光在三人身上逐一扫过,看着卢九德,他想起从北京带出来的太监,几乎都投靠了太子。就连曹化淳这个心腹,最近也显得心不在焉,行事举止都透着几分心虚。
再看路振飞,他手下的沈廷扬早已成了太子的心腹。这个漕运总督,恐怕也不可靠。每次上奏,都是些模棱两可的话,显然是在两边下注。
最后,崇祯的目光落在马士英身上。思来想去,也只有这个龙阳总督还有几分可用之处。虽然此人贪财好利,但至少还没有完全倒向太子。
如果能让他联合史可法,或许还能在南京保住一些实权。但现在不是说话的时候,宫中处处都是太子的眼线。
“退下吧。”崇祯淡淡地说道,随即又转向舞姬,“继续。”
三人告退。走出行宫后,马士英心中却是一片火热。他已经收到了崇祯通过新选的宫女传出的密旨。这两个宫女是崇祯的心腹,专门负责传递消息。
夜色渐深,月光如水般洒在登莱巡抚衙门的庭院里。路振飞正准备就寝,忽然听到房门响动。
“谁?”他警惕地问道。
“是我。”马士英压低声音说道。
路振飞打开房门,看到马士英一个人站在门外,脸上带着几分神秘的笑意。
“大晚上的,你这是...”路振飞一脸诧异。
马士英快步走进房间,随手关上房门。他从怀中掏出一方手绢,递了过去。
“这是...”
“嘘,小声点。”马士英压低声音,“手绢诏。”
路振飞接过一看,果然是崇祯的亲笔。他心中暗笑,皇上这是真的没人了,竟然把密诏交给马士英这样的人。
“”皇上的意思是,咱们先按兵不动,蓄势待发“,伺机勤王。”马士英说道。
路振飞摇头:“太子手中有五万陆师,一万水师,还有四百万两银子。史可法呢?连四十万两都凑不齐。”
“南京的勋贵们有钱啊。”马士英搓了搓手。
“”这群财主铁了心不肯掏钱,真是油盐不进“。要不然史可法为什么拖到北京沦陷才北上?那些勋贵们只顾着保全自己。”
马士英沉默片刻:“那你的意思是...”
“太子是猛虎,南京那些勋贵是肥猪。”路振飞重重地呼出一口气,“你觉得该跟谁?”
马士英恍然大悟:“见白兄高明!”
两人相视一笑,都明白了对方的心思。在这乱世之中,还是要跟着有实力的人走。至于忠君之说,太子不马上就会是君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