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20章 虏贼将至,如何抵挡?
海州,抚军大元帅府。
朱慈烺正在批阅“登莱恩科”的考题,眉头紧锁。案头的烛火明明灭灭,映照着他疲惫的面容。
朱纯杰悄然而入,手持两封信函,脚步轻盈如猫。
“纯杰来了?”朱慈烺抬头,露出一丝笑意。
“千岁爷,兖州、南京急报已至。”朱纯杰将信函呈上。
朱慈烺先拆开写着“龚”字的信封,看罢面露喜色。再看写着“可”字的信封,眉头却又微皱。
“纯杰,你看看。”他将信递给朱纯杰。
朱纯杰接过信仔细阅读,神色渐渐凝重:“马士英等人微服而来,恐怕难以发现。这些日子海州来了太多举人秀才...”
“为何要发现?”朱慈烺轻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他们自会来参见。海州又没什么不可见人的。”
说着,他提笔在纸上写下:“虏贼将至登莱,且势大,你们又该如何抵挡?”
“就用这道题!”朱慈烺大笑,笑声中带着几分深意。
瑶台楼外,晨光熹微。
清晨的海风裹挟着咸湿的气息拂过脸庞,马士英站在阁门前,目光凝视着墙上张贴的考题,眉头不自觉地皱起。他身材微胖,面容儒雅,五十多岁的年纪让他看起来颇有几分文人气度。
“虏贼将至登莱,且势大,你们又该如何抵挡?”
这道策问题看似简单,却让马士英陷入沉思。
“瑶草兄,这题目...”路振飞站在一旁,欲言又止。
卢九德抿了抿嘴唇,低声道:“这考题怕是别有深意。”
三人昨日才抵达海州,还未来得及去参军司投名贴,就听闻了登莱七卫“均田免赋”的消息。如今看到这道考题,更是让他们心中惴惴不安。
“瑶草兄,可有思路?”路振飞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试探。
马士英摇头,脸上浮现出一丝苦笑:“这题目看似寻常,实则难解。登莱地势复杂,敌情不明,如何作答确实令人为难。”
“不如...”路振飞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我们去见见那位出题之人?”
马士英略作思索,缓缓点头。他知道,这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三人很快换上蟒袍,来到抚军大元帅府。府邸气势恢宏,朱红色的大门上悬挂着金光闪闪的牌匾,两侧石狮威严肃穆。
堂上,朱慈烺端坐于御座,两侧坐着侯恂、陈锐等七位重臣。他面带微笑,目光如炬,举手投足间尽显皇家威仪。
“两位制台,卢公公,本宫已恭候多时。”朱慈烺的声音温和中带着几分威严。
马士英心中一惊,显然,他们的行踪早已被锦衣卫掌握。
“殿下,臣等方才去了瑶台楼考场。”马士英连忙拱手解释。
“考试题目已经看过了?”朱慈烺嘴角微扬,眼中闪过一丝玩味。
“老臣惭愧,实在不知如何作答。”马士英坦言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
路振飞也连忙附和:“还请殿下指教。”
朱慈烺站起身,在堂上踱步。“诸位可知,为何只出一道策问?”朱慈烺忽然停下脚步,目光扫过在座众人。
众人默然。马士英和路振飞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疑惑。
“因为这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朱慈烺目光如电,“我有一策,名为持久。”
“持久?”马士英眼前一亮,不由得挺直了腰背。
“正是。”朱慈烺走到挂在墙上的地图前,“登莱之地,山海相连,卫所众多。我们当以海州为基,以海为屏,以山为障,层层设防。”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继续道:“虏贼若来,我们当战于郊野,战于城池,战于山岭,战于海岛。不求速胜,但求持久。”
马士英和路振飞听得入神。这番话虽简单,却字字珠玑,令人醍醐灌顶。
“海州水城依山傍海,易守难攻。”朱慈烺指着地图上的海州城,“只要我们掌控制海权,虏贼就无法切断外援。”
他的手指继续移动:“龙门、成山、安海等六卫分布广阔,地势险要。虏贼若要进攻,必耗时日。而我们只需坚壁清野,以逸待劳,就能让敌人疲于奔命。”
马士英听得连连点头,看向朱慈烺的目光中多了几分敬佩。
“殿下高见。”路振飞由衷赞叹,“此计确实高明。”
朱慈烺微笑:“这不过是本宫浅见。两位制台若有更好的主意,不妨一说。”
马士英和路振飞对视一眼,皆是摇头。他们深知,这个计策已经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殿下所言极是。”侯恂站起身,拱手道,“登莱七卫地势险要,若能善加利用,确实可以与敌周旋。”
陈锐也点头附和:“况且我们已在各处布防,粮草辎重也在紧急调配。只要坚持下去,胜算必定不小。”
朱慈烺负手踱步,脚步声在空旷的大堂内回响。他走到堂前的地图前,手指轻轻划过登莱一带的海岸线。“兵家常言,守江必守淮,保扬必保荆。但这些说法都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海路。”
“西洋诸国已有能横渡万里的巨舰,”朱慈烺继续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凝重,“我大明云陵亦有郑芝龙、沈挺扬等水师豪强,其船队纵横三洋。登莱三面环海,若能善加利用,完全可与江南连为一体。”
堂内的气氛随着朱慈烺的话语逐渐凝重起来。马士英不自觉地坐直了身子,眼前仿佛已经看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
“不仅如此,”朱慈烺转过身,目光如炬,“登莱之地,可跨海直指辽东、天津、朝鲜。鞑子若失去登莱,其老巢、藩属、海上门户尽在我大明兵锋之下。”
路振飞猛地站起身来,脸上写满震惊。他终于明白了太子殿下的深意。
“鞑子人口有限,”朱慈烺冷笑一声,声音中带着几分讥讽,“若要分兵数万守海疆,还能有多少人马南下?所以,要保江南,登莱便是关键。”
马士英眉头紧锁:“那该如何守住登莱?”
“整顿卫所,兴办团练。”朱慈烺的声音斩钉截铁,“让那些无心抗敌的士绅、军官尽早离去,将有志之士组织起来。这便是本宫设立登莱恩科的用意。”
“本宫已命人在城中张贴告示,”朱慈烺继续道,“召集能工巧匠,打造战船器械。同时也在招募水师,扩充海防力量。”
“臣等遵命。”众人齐声应道。
“另外,”朱慈烺目光转向马士英和路振飞,“两位制台既已来到登莱,不知可愿助本宫一臂之力?”
马士英和路振飞如遭雷击,恍然大悟。两人对视一眼,齐齐起身,向朱慈烺躬身行礼。
“殿下神机妙算,老臣愿效死力!”马士英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他已经相信太子就是高祖再世,不然哪有如此雄才伟略。
“殿下乃中兴之主,老臣愿鞍前马后!”路振飞紧随其后表态。
卢九德却站在一旁,看着两位老臣的表现,心中暗自冷笑。这两个老狐狸,连好处都没捞着就急着表忠心,还记不记得此行的真正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