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卫青叫我大姐夫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8章 躲不掉的差事

虽然今天是王阮的封侯仪典,但是,也不至于劳动平阳公主和刘彻两个人亲自前来祝贺。

这对姐弟俩这个时候联袂而来,肯定是有什么事情。

果不其然,随着王阮问出这句话,原本有些兴奋的刘彻,顿时就有些不好意思。

平阳公主沉默片刻,道。

“不瞒先生,这次我们前来,是替太皇太后来的。”

我就知道……

王阮心中默默的叹了口气。

虽然他和窦太后接触的不算多,但是,却能清楚的感受到,这是一位真正的专权太后。

以她的性格,不可能无缘无故的给出关内侯这样一个,勋爵当中仅次于列侯的爵位。

凡有所赏,必有所求。

而且,和刘彻跟平阳公主都不一样的是,现在的窦太后,恐怕才真正称得上一句‘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王阮可以拒绝平阳公主,也可以拒绝刘彻。

但如若他敢拒绝窦太后,那么这位瞎眼老太太,一定会让他见识一下,什么叫雷霆手段。

“既食君禄,便受君恩,臣既为陛下臣子,若陛下有所求,臣自当竭力。”

沉默片刻,王阮站起身来,躬身一拜。

见此状况,刘彻微微有些愧疚,道。

“先生,朕当时并不知道,皇祖母是有差事要让你办,才赐封给你的关内侯,只是想着能让先生有个爵位,好酬谢先生之功……”

看着小皇帝急忙解释的样子。

王阮感到一阵温暖的同时,心中又不由摇了摇头。

这位还是太年轻了,没有领悟到做皇帝的真意。

想要当一个成功的皇帝,最大的要义,就是得不要脸。

想必这也是窦太后一直想教给刘彻的东西,可惜这小皇帝,显然还是没有领悟到这一层。

直起身子,王阮的脸色并没有什么变化,只笑着道。

“陛下莫急,臣自然知道陛下待臣以赤诚,只是世间之事,总难尽如人意。”

“太皇太后既有托付,臣尽力便是,想必就算是最后办的不妥当,有陛下在,也定能保臣无恙。”

这番话,算是给小皇帝打了一剂强心针。

总算是让刘彻抬起头来,正色道。

“先生放心,不论如何,只要有朕在一日,便不会让先生受到半点伤害。”

这认真的语气,让王阮怀疑,小皇帝是不是下一刻就要发誓了。

于是,他连忙开口,道。

“陛下和长公主还是说说,到底是什么事吧!”

见状,平阳公主道:“其实,还是上次的事,不过,和我猜想的有些不同,皇祖母的思虑更加深远,也更加周全。”

上次的事?

“长公主是说,关于陛下在东院养病时,长安城中流传的谣言?”

再次提起这件事,王阮心中还是感到离了个大谱。

要知道,刘彻和平阳公主,一个是皇帝,一个是长公主,不过就因为养病在府中住了几日,竟然能传出这种谣言。

他也不知道该说是这背后的人胆子大呢,还是该说,这时代的风气有些太奔放了些。

不出意外的是,刘彻听闻此言,神色也变得黑了起来,颇有几分咬牙切齿的模样。

摇了摇头,王阮打起了精神,道。

“我记得上次长公主说,觉得这件事和近期进京的诸王有关?”

平阳公主点头:“那个时候,是因为皇祖母让先生任中尉丞,负责诸王进京的事宜,再加上近些年来,长安一向太平,偏偏在这个时候,传出这种谣言,故而我才有这般猜测。”

“和诸王有关?”

刘彻也皱了眉头,神色变得慎重起来。

历朝历代,关于诸侯王的管理都是一笔烂账,谁也不敢说用的手段最好。

汉朝作为继秦之后,第二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它的先行者秦,压根就没有实行分封制。

所以,也就没有什么所谓的制度经验可供借鉴。

简单来说,至少到现在为止。

汉朝的诸侯王制度,仍然沿袭的是周朝的管理方式。

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有高度的自治权,包括练兵,收税,铸币,征调民役,司法等诸多权力。

但是,这种制度实践到现在,已经出现了显著的弊端。

七国之乱就是一个明证。

所以,文帝,景帝再到现在的刘彻,甚至包括窦太后在内,政治上在削藩这个大方向上,都是有共识的。

诸王朝觐,一般以五年为期,按照地域远近,提前申报以后,轮流进京。

“朕没记错的话,这次进京的诸王,分别是中山王刘胜、代王刘登、长沙王刘发、济川王刘明。”

说起这一点,其实就不得不佩服,景帝陛下还是聪明的很。

因为按照宗法制度而言,刘彻作为排行第十的皇子,其实应该是没有登上皇位的机会的。

但是,汉景帝的原配薄皇后无子早逝,后位一直空悬无主。

所以,当汉景帝确定要立刘彻为太子之后,就先册立了他的母亲王美人为皇后。

如此一来,刘彻就成了唯一的嫡子,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储君。

至于刘彻的几个哥哥,则是早早的就被打发到了封地就藩,成为一方诸侯。

因为早年就跟这些哥哥一起长大,所以,对于他们的品行能力,刘彻也有几分了解。

这次来的两个诸侯王中,中山王刘胜喜好酒色,善于音律,每天干的最多的事,就是生儿子。

至于长沙王刘发,倒是正经的多,以纯孝著称,但能力平平。

最大的爱好,就是在自己修筑的望母台上,一天天的嗷嗷哭。

要说这两人有什么不臣之心……刘彻摇了摇头。

“中山王和长沙王,都是先帝之子,朕和他们从小一起长大,应该不会有什么异心,至于剩下的两位……”

刘彻没有继续说下去,反而是平阳公主秀眉微蹙,端正形容道。

“剩下的两位,都是孝文皇帝之孙。”

“其中,代王刘登为代孝王刘参之子,济川王刘明为……梁孝王刘武之子。”

话音落下,厅堂当中有些安静。

王阮眉角微挑,心下有些计议。

汉文帝有四个儿子,长子刘启即汉景帝,次子刘武即梁孝王,皆为窦太后所出。

三子刘参为代孝王,为宫人所出,并不受宠,早早就藩,四子刘揖就藩后早逝,无子国除。

而和刘武这个名字,联系的最紧密的,无疑就是当年的‘皇太弟’事件。

窦太后偏爱小儿子,一直想让景帝刘启立刘武为皇太弟。

这也使得最终,景帝不得不生生熬死了自己的弟弟,才敢撒手人寰。

“当年的旧事,我也曾听闻过,长公主是觉得,这件事和这位济川王有关?”

就算当年窦太后偏爱刘武,但是这件事毕竟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刘彻都已经登基了。

难道说,还是对梁王后人有所防备?

等等……刘彻都已经登基了……

王阮似乎想到了什么,忍不住坐直了身子。

“不对,难道说……”

见此状况,平阳公主也点了点头,道。

“先生猜的不错,此前太皇太后提起要过继宗室,馆陶姑姑建议的人选,便是梁王后人。”

这件事,窦太后之前并没有细说。

但是显然,平阳公主也是有自己的消息来源的。

很轻易的就打探到了那天,馆陶公主在长信殿中所说的话。

听完了平阳公主的描述,王阮也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当下,他第一反应便是问道。

“那太皇太后那边,如今真实态度到底是什么?”

关于梁王刘武的事,王阮以前只是在史书当中听过。

但是,从他这两次和窦太后接触下来发现,这位老太太对于自己儿子女儿的喜爱,并非作假。

所以说不准,当年闹着要立刘武为皇太弟,这位太皇太后还当真就是认真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她爱屋及乌,被这场疫病重新挑起了这个想法,也并非没有可能。

“先生放心……”这次是刘彻开口道:“昨日我和皇祖母深谈了一次,皇祖母也跟我说了她老人家的想法。”

“过继只是一个幌子,皇祖母担心,有人在长安城中搅弄风云,暗中窥伺皇位。”

“本来这件事,馆陶姑姑应该是最清楚的,皇祖母也试着问过,但是,姑姑不肯说出实情,只含混的说是自己的想法。”

“所以,这件事只能是我们自己来查了。”

也就是说,窦太后也怀疑,这次的过继事件并不单纯。

毕竟,刘彻才刚刚染上疫病,在东院静养,这长安城中,就出现了这等奇怪的流言。

然后就有了馆陶公主进宫,提出要过继宗室的想法,并且,还旗帜鲜明的建议要过继梁王刘武的后嗣。

这些事情,果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济川王刘明的身上。

“这位济川王,陛下可了解,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刘彻有些为难,迟疑片刻后,摇了摇头道:“不瞒先生,我出生时,梁王刘武已经就藩,虽然后来在长安待了一段时间,但是,他的子嗣王妃,都并没有带来。”

“后来,梁王病故,父皇特恩,将其五子皆分封为王,他们就更是各自就藩,很少进京。”

“所以,我并没有跟这位济川王接触过,只从文书上听说,他好武勇,性情刚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