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彝族创世史诗《勒俄特依》
一 概述
勒俄,是广泛流传在彝语北部方言区四川彝族居住区(凉山、乐山、雅安、甘孜、宜宾、攀枝花)、云南北部和西北部的部分彝族居住区(丽江、迪庆、昭通、怒江、楚雄州元谋县)、贵州东北部等地的彝族诺苏支系中的彝文经籍史诗。
《勒俄特依》也称“勒俄”“勒俄史博”“布此勒俄”,是彝语音译,意为“传说历史书”。在彝语中,勒俄,指一种彝族口头传统,即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的辞章和精髓;特依,指书或书本。
创世史诗《勒俄特依》主要用于婚礼、葬礼等重要活动仪式中。根据是否与生命的历史话语谱系有关,勒俄分为勒俄阿补(公史篇)和勒俄阿嫫(母史篇),即史诗内容与其他动植物来源(博帕)、物品、神话传说、死亡事件有关的叫勒俄阿补(公史篇),与人类的产生和发展(包括婚姻文化)有关的叫勒俄阿嫫(母史篇)。其中勒俄阿嫫(母史篇)还可以分为布次勒俄和居次勒俄。
彝族创世史诗《勒俄特依》以叙述宇宙演变、开天辟地、万物起源、英雄传说、祖先迁徙、部落战争、人类支系的繁衍等为主要内容,前一部分塑造了天神恩特古滋和支格阿龙等艺术形象,生动地描述了他们创造天地万物的神奇功绩,创造出波澜壮阔、神奇美丽的诗歌形象。后一部分幻想成分较少,更贴近现实生活,记叙了彝族先民进入大小凉山的迁徙路线等内容。
创世史诗《勒俄特依》主要以五言句为主,少数诗句为三言和七言韵文,语言朗朗上口,便于记忆,音乐性强,结构宏伟,隐喻丰富,适合“口述史诗口耳相传的传承方式”[21]。彝族伟大的女智者、大毕摩、教育家、文艺理论家阿买妮总结了彝族诗歌体式的独一无二性。她指出:“诗有各种体,多为五言句。五言是常格,也有三言的;三言句不多,见于各种体。七言诗句少,各书中去找。各体的长处,寻绎便分晓;各有其精华,各有各的妙。吟诵各有韵,读来各有声。句句各相叶,上下有扣连,押韵又谐声。句虽有长短,字句有定准,运用在于人。”[22]可见,自魏晋以来,五言就成为“常格”,是彝族诗歌的普遍形式,同时也兼有三言、七言和九言等杂言体。
创世史诗《勒俄特依》的歌手,分为民间男歌手或歌师(女性只能当听众,不能当史诗演述者或演唱者)和智者毕摩。民间男歌手(包括克智能手)歌唱创世史诗,具有竞赛性,通常是四位男性平分为两队进行对唱(主人家二男对客人二男),比赛方式有相互考问的一问一答、独诵、歌师带着徒弟诵读史诗等,均问答交替,相互竞赛。智者毕摩演述的创世史诗,融合在各种神圣仪式歌中。民间男歌手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和歌唱训练,才能精通篇幅巨大、知识丰富的创世史诗。初学者拜老年克智能手或智者毕摩为师,在若干次竞赛中,经过严格训练,记忆能力、表达能力日益增强,为当地克智能手或歌师所叹服、敬重,才能成为创世史诗的演述者或歌手。若歌手想成为一位优秀的毕摩,或成为一位精通创世史诗的民间歌师,都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尤其是成为优秀的毕摩,离不开下面五个条件。
第一,初学时间。一般从6岁左右开始,小男孩儿拜智者、毕摩为师;第二,基本学制。一般学习25—30年;第三,学习内容。分阶段全部诵记创世史诗和部分彝族经典文献;第四,学习语言。学习古彝文,并阅读一定量的彝族原始跨学科经典文本和毕摩文献;第五,学业考核。通过智者大毕摩的层层严格考核,小毕摩才能进入社会单独从事毕摩职业。
彝族创世史诗《勒俄特依》,不仅存活在彝族人民口头上,而且很早就被古彝文记载下来,以彝语文手抄本形式广泛流传于民间。现将公开出版的《勒俄特依》文本及其特色简介如下。
其一,1983年,由冯元蔚整理、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勒俄特依》为最早公开发行的规范彝文本;1986年,由冯元蔚翻译、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勒俄特依》为最早公开发行的国家通用语译本。
其二,1993年,由果基·树华、肖建华整理,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居次勒俄:彝汉》共收录“勒俄”13章,内容包括天显地现、开天辟地、呼六日七月、人类谱源(雪子十二子)、支格阿龙射日射月、居日猴谱系、史南俄特时代、洪水泛滥、苏乃勒格寻父买父、仆胡三子分支、糯恒战争、曲涅系谱牒、古候系谱牒。
其三,2014年,由阿育几坡、孙子呷呷编译,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勒俄特依》为公开发行的唯一一本彝汉英三语对照本。
其四,2016年,由《彝族传世经典》编委会编、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勒俄特依:彝、汉》为公开发行的最好彝汉双语版本。
其五,2016年,冯元蔚翻译再版、北京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勒俄特依》为目前公开发行的最能体现语言准确性和最权威的国家通用语版本。
其六,由马克·本德尔和阿库乌雾合译、美国华盛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勒俄特依》(The Nuosu Book of Origins: A Creation Epic from Southwest China)为公开发行的唯一一部英文版本,是目前收录“勒俄”诗章最多的文本,史诗内容共29篇。另外,国内还有一些译注版本,代表性的文本有胡素华的《彝族史诗〈勒俄特依〉译注及语言学研究》(2020)和朱文旭的《〈勒俄特依〉译注》(2017),两个文本均有国际音标,但版本内容略有不同。
到目前为止,创世史诗《勒俄特依》最权威的国家通用语版本和彝语版本是由冯元蔚整理、翻译的《勒俄特依》,这个版本是在搜集各地收藏手稿的基础上整理完成的,可读性强。创世史诗包括《天地演变史》《开天辟地》《阿俄署布》《雪子十二支》《呼日唤月》《支格阿龙》《射日射月》《喊独日独月出》《石尔俄特》《洪水漫天地》《兹的住地》《合候赛变》《古候主系》《曲涅主系》,合计12篇。每篇都可独立成篇,但每篇却又是整部史诗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二 精彩诗篇故事情节举例
(一)天地演变史[23]
远古的时候,天地还没有形成。宇宙上面没有天,有天时天上没有星星;下面没有地,有地时地上没有长草;中间没有云雾,四周也没有形成,地面上没有风。
后来,天地万物慢慢生长,“似云不是云,散也散不去;既非黑洞洞,又非明亮亮;上下阴森森,四方昏沉沉。天地未分明,洪水未消退。正当这时候,一天反着变,变化极反常;一天正面变,变化似正常。”经过十次演变,天地形成了,特别是到了天地的十代,万物都毁灭了。但是,天地演变还没有终止,天地的模样变得异常,最后生出了雷电。
(二)开天辟地[24]
远古时期,天地未分前,宇宙的四方诞生了四位仙子。东方诞生了儒惹古达,西方诞生了署惹尔达,北方诞生了司惹低尼,南方诞生了阿俄署布。
宇宙的上方住着主宰天地万物的天神恩体谷兹。他指派德布阿尔神通知儒惹古达等四位仙子和铁匠阿尔师傅,一同商量开天辟地的事情。在恩体谷兹家,他们商量了九天九夜,吃了九头牛,喝了九坛酒,还采纳了尔施阿俄、阿衣苏涅献、勃宜阿约等四位仙子的建议。最后他们商定了几条,并且明确了各自的任务。由阿尔师傅锻打四把钢铁叉,并交给四位仙子。四位仙子用钢铁叉开辟东、西、南、北四方。其间,儒惹古达开辟东方,署惹尔达开辟西方,司惹低尼开辟北方,阿俄署布开辟南方。最终,东、南、西、北各方各裂开一个口子,并且东、西方生出风,南、北方流出水。
恩体谷兹一看,认为天地还没有开得很好,于是又叫铁匠阿尔老师傅打制了九把铜铁帚、九把铜铁斧,交给九个仙姑娘和九个仙小伙。九个仙姑娘拿铜铁帚扫天,“把天扫上去,天成蓝盈盈;把地扫下来,地成红艳艳”,并用“四根撑天柱,撑在地四方”,“四根拉天绳,扣在地四方”。又由九个仙小伙用九把铜铁斧整平地面。他们“打山山听话,捶沟沟顺从”,“一处打成山,做牧羊的地方;一处打成坝,做放牛的地方;一处打成田,做栽秧的地方;一处打成坡,做种荞的地方;一处打成垭口,做打仗的地方;一处打成深沟,做流水的地方;一处打成山坳,做安家的地方”。
后来,司惹低尼让阿衣苏涅凿石引水,水流遍四方。最后,司惹低尼又让苏涅勒格惹整地栽草木。从此,人世间就更美了。
(三)洪水漫天地[25]
远古的时候,人间智者却布居木,他长得颇为俊朗,弯弯的发髻如长角,长长的裤脚拖地上,身上披着十层毡。他如意地娶了美女俄池。他们先后生了三个儿子。居木家三个儿子都很能干,他们用桦槁红树做犁弯、杜鹃花树做枷担、红枣树做赶脚棒、嫩竹做牵牛绳、黄竹做赶牛鞭。到了耕种季节,居木家三个儿子牵着牛“阿卓黑牯”来到“阿呷地拖”犁地。第一天犁好了,第二天田地又复原了。后来,居木家三个儿子发现是一头野猪把土翻回原样。居木长子说大话,说一定要将他杀掉;居木次子说硬话,说一定要用棍子打;居木幺子说话留后路,说一定要问明白。原来他是天神恩体谷兹派到人间来的使臣“阿格叶库”。他告诉三兄弟,天神恩体谷兹为争格惹阿毕的命案,将放下九个海的水,淹没大地,进行报复。
洪水期间,阿格叶库告诉三兄弟如何应对水灾。居木长子是条好汉子,做张金银床来睡;居木次子是个英俊人,做张铜铁床来睡;居木幺子是个愚蠢汉,做个木柜子来睡。洪水消退后,居木长子睡在金银床上,沉到河底去了。居木次子睡在铜铁床上,被水裹进江河去了。居木幺子睡在木柜子里面,漂泊在水面,活下来了。大地上只有居木幺子“居木武吾”一个人,无法传人类。后来,居木武吾在洪水中救了很多小动物。在小动物们的帮助下,居木武吾娶了天神恩体谷兹的幺女兹俄尼拖。兹俄尼拖生下三个儿子,但是三个儿子都不会说话。为了弄清哑巴的原因,居木武吾特意派差使到天神恩体谷兹那里寻医问药,但天神恩体谷兹拒绝把药方告诉使者。最后,居木武吾派鸟类中最聪明的小白雀。小白雀成功地拿到了药方。居木武吾按照药方对三兄弟进行治疗,他们都会说话了,而且各自说着不同的语言。长子武吾斯沙说声“俄底俄夺”,成为藏族的始祖,蹲起双脚坐,住在高原上。次子武吾格子说声“阿兹格叶”,成为彝族的始祖,跳到竹席上面坐,住在高山峡谷。幺子武吾拉叶说声“表子的咯”,成为汉族的祖先,跳到门槛上面坐,住在海湖池水边。
三 彝族创世史诗《勒俄特依》体现的美学特征
创世史诗能使“心灵的秘密得见光明,灵魂的伤痛得以疏解,深藏的悲痛得以释放,同情得以传达,经验得以记录,智慧得以永存”[26]。从某种意义上说,创世史诗是人类智慧、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结晶。在创世史诗《勒俄特依》中,宇宙世界与人类世界都是能够孕育生命的生命实体,是拥有虚实或阴阳相生相克能力的生命有机体。“人”在其中是实的肉身生命与虚的灵魂生命的统一体。彝族人认为,自然对人具有实践、审美、认知等价值属性,肯定人类作为价值主体的地位。海德格尔指出:“人的栖居是一种保护,拯救大地、接受天空、期待诸神、护送终有一死者。”[27]
(一)礼仪之美
在彝族北部方言区,部分创世史诗《勒俄特依》演唱者虽然不认识古彝文和规范彝文,但却能完美地演绎创世史诗的内容,他们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彝族创世史诗与彝族先民的集体记忆。歌师或歌手在对唱中,除自己感悟创世史诗故事的传奇和语词的优美外,还能给受众的审美心理以深刻的启发,并从中展示史诗演唱者的文明素养和礼仪修为,给观众和听众以行为示范和乡风引领。特别是创世史诗《勒俄特依·石尔俄特》部分,以渲染环境、调动情感为目的,大多诗句用赞美、评说、对话等,体现出对创世史诗演述中的礼仪之美。[28]
1.问候
(1)原文
西方的表哥,
你要去哪里?
今天将要黑,
天黑要在我家歇,
不黑还是要在我家歇。
莫说蜜蜂不知夜,
风岩就要歇;
莫说乌鸦不知夜,
见树就要歇;
莫说牛羊不知夜,
牧人赶来圈里歇;
莫说云雀不知夜,
见了草原就要歇;
莫说水獭不知夜,
见了江河就要歇;
单身汉子无宿处,
见了房屋就要歇。
天已临近黑,
黑也要在我家歇,
不黑还是也要在我歇。
(2)礼仪性
问候。无论对方年龄大小,歌手均以表哥称呼对方。
2.美誉
(1)原文
西方的表哥,
没有比你聪明,
全都被你答对了,
祖灵又该送何方?
(2)礼仪性
美誉。夸奖对方的才华,体现了尊重和赞美对方的礼仪常识或礼节。
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大致提炼出民间歌手对唱彝族创世史诗《勒俄特依》的礼仪。
主方(提问):问候—赞美—提出问题—征求对方意见
客方(回答):问候—赞美—复述主方问题—回答主方问题—提出新的问题—征求主方意见
主方(提问):问候—赞美—复述客方问题—回答客方问题—提出新的问题—征求客方意见
……
创世史诗《勒俄特依》充分吸取了彝族民间艺术的养分,以民间诗歌和民间口头语作为创作的基础,尤其是运用了象征、比喻、夸张、排比、拟人、对偶、重叠等多种表现手法。彝族民间歌师或歌手对歌的礼仪,体现了文学性、娱乐性、趣味性、竞赛性、谦让性的和谐统一。这种对歌礼仪,既是对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是对人间真善美的歌颂,尤其是对促进民族大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史诗中汉藏彝三兄弟是亲兄弟)的精神力量。
(二)修辞之美
彝族创世史诗《勒俄特依》,即勒俄分为勒俄阿补(公史篇)和勒俄阿嫫(母史篇),题材重大,格调庄严,结构宏伟,气势磅礴,想象奇特,内容丰富,语言朗朗上口,隐喻丰富,具有民间口头创作的特色,善于运用朴素的比喻,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因素。创世史诗《勒俄特依》被彝族支系诺苏人视为“实践哲学思想”的“百科全书”,不仅是彝族文学的渊源,而且也是彝族支系诺苏人生活的准则。整部史诗中有许多妙喻、夸张之处,此略举几例。
1.形容外观
(1)形容动物
日月被射后,
沉沉大地上,
毒蛇大如石地坎,
蛤蟆大如竹米囤,
苍蝇大如鸠,
蚂蚁大如兔,
蚱蜢大如牛。
[《勒俄特依·射月射日》]
歌手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述动物之间的共通性、共同性、相似性、差异性、可比性。从歌手叙述的语言来看,诗句简洁流畅,语言明晰,没有晦涩之感。
(2)形容日月
三天喊到晚,
喊出独日来,
太阳白天出,
分出昼夜来。
公鸡应承叫;
早上公鸡叫,
迎接太阳出;
中午公鸡叫,
观看太阳升;
下午公鸡叫,
陪送太阳落。
三天喊到亮,
喊出独月来。
月亮缺半边,
重新给补上,
分出朔望来。
白狗应承叫,
此后万物才正常。
[《勒俄特依·喊独日独月》]
歌手既以公鸡白天的叫声为参照来辨别太阳的变化,也以白狗晚上的叫声为参照来判断月亮的变化规律。
2.形容劳动
(1)形容织布
蒲莫列衣啊,
三年设织场,
三月制织机,
坐在屋檐下织布。
做种荞的地方;
机桩密集像星星,
织刀辗转如鹰翅,
梭子往来似蜜蜂,
维线弯弯如彩虹。
[《勒俄特依·支格阿龙》]
史诗中用夸张和明喻的手法,塑造了一个真实而丰富的彝族女性形象,即彝族妇女纯洁质朴、勤劳善良、聪明伶俐、智慧非凡,呈现彝族劳动人民的自然本色。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里的“织布”,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劳作,而是象征性地转化为对生活美味的品尝,以及对生命实质的感悟。
(2)形容打造钢铁叉
阿尔师傅啊,
膝盖当砧磴,
口腔当风箱,
拳头当铁锤,
手指当火钳,
制成四把钢铁叉,
交给四仙子。
[《勒俄特依·开天辟地》]
史诗采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聪明能干的劳动者英雄形象——阿尔师傅,一个为人类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劳动精英,是一个心系地球万物的劳动者。这些诗句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出世原则是极为深刻、发人深省的。即“世界不是神创造出来的,而是由物质创造出来的,尤其是彝族先民按照自己的生存需要而改造世界。他们这种最初的哲学观和宇宙观,来自他们的生产实践,不仅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因素,而且具有初步的辩证思想”[29]。
(3)形容改造自然
支格阿龙啊,
一天去打蛇,
打成手指一样粗,
打入地坎下。
一天打蛤蟆,
打成手掌一样大,
打到土埂下。
苍蝇翅膀打成叠,
打到旷野外。
蚂蚁打折腰,
打进泥土内。
蚱蜢打弯脚,
打入草丛中。
[《勒俄特依·射日射月》]
史诗采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英雄支格阿龙英勇尚武的优秀品质,即他具有平易近人、英勇无比、宽慈待人、扶危助困、行侠仗义、光明磊落、不求回报等优良品质。另外,这些诗句描绘了远古社会生活的图景,反映了彝族先民征服自然的坚强信念与大无畏精神,表达了他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四 彝族创世史诗《勒俄特依》蕴含的诗性智慧
史诗文本是人的语言性存在的最高体现。语言是自然生态,是生物体内派生的特殊物质,是生命内在性敞亮的形式和途径,是人类祖先的特殊馈赠。创世史诗《勒俄特依》是一部反映古代彝族先民生产、发展、迁徙情况及生存环境、社会结构的文学经典,具有地理学、历史学、语言学、哲学、文学、民俗学、天文学、医学、植物学、动物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学术研究价值,是后世作家进行文学创作的精神源泉。彝族创世史诗《勒俄特依》在传承过程中,积淀了彝族先民的生命哲学和诗性智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是万物之本源
彝族创世史诗《勒俄特依》,表达了水是万物之源的生命生态观,即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在远古的时候,宇宙是混沌无序地合在一起,没有天也没有地,直到有一天,宇宙开始慢慢演变出天地,经历了十代演变才演变出完整的天与地。宇宙演变出的第一代是“水”,后面第二代到第十代演变出的“雾”“金色水”等都是由第一代的水演化而来。创世史诗《天地演变史》部分描述了水是万物之本源。
远古的时候,
上面没有天,
有天没有星;
下面没有地,
有地不生草;
中间无云过,
四周未形成,
地面不刮风。
……
天地的一代,
混沌演变水;
天地的二代,
地上雾蒙蒙;
天地的三代,
水色变金色;
天地的四代,
四面有星光;
天地的五代,
星星发出声;
天地的六代,
发声后平静;
天地的七代,
平静又后变;
天地的八代,
变化来势猛;
天地的九代,
下界遭毁灭;
天地的十代,
万物毁灭尽;
此为天地演变史。
[《勒俄特依·天地演化史》]
(二)“雪”生万物的生命生态观
彝族先民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从自然界进化中分离出来的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动物。创世史诗《雪子十二支》部分,描述了“雪”是万物之本源,它作为生命的维持系统,是所有生命的生存条件,所有生命依赖它得以生存。
……
变化变化着,
天上掉下泡桐树。
落在大地上,
霉烂三年后,
升起三股雾,
升到天空去,
降下三场红雪来。
红雪下在地面上,
九天化到晚,
九夜化到亮,
为成人类来融化,
为成祖先来融化,
做了九次黑白醮,
结冰来做骨,
下雪来做肉,
吹风来做气,
下雨来做血,
星星做眼睛,
变成雪族的种类,
雪族子孙十二种。
雪族子孙十二种,
有血的六种,
无血的六种。
无血六种是:
草为第一种,
分支出去后,
住在草地上,
遍地都是黑头草。
宽叶树为第二种,
柏杨是雪子。
针叶树为第三种,
住在杉林中。
水筋草是第四种,
水筋是雪子。
铁灯草是第五种,
住在沼泽边。
藤蔓是第六种,
住在树根岩壁边。
有血六种是:
蛙为第一种,
派生出三家,
住在水池边。
……
蛇为第二种,
……
蛇类繁殖无数量。
鹰为第三种,
……
熊为第四种,
黑熊分三家,
住在深山老林里,
黑熊繁殖无数量。
猴为第五种,
猴分为三家,
住在树林与岩上,
猴类繁殖无数量。
……
人为第六种,
人类分布遍天下。
[《勒俄特依·雪子十二支》]
由此可知,在创世史诗“雪子十二支”部分中,其中人是有意志、有情感、有想象的存在物。人是由有气血类动物中猴子的子孙演变而来的宇宙之物;人作为感性实体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他具有一切生物的本性,必须服从生物学的发展规律;人作为感性主体,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尤其是人的主体性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作用于自然界得到表现,所以,人的实践目的性是人的内在价值尺度。
(三)生命共同体与生命生态可持续发展观
彝族创世史诗《勒俄特依》,述及宇宙中并没有单一存在的存在物。整个生命共同体中的每一个部分都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处于任何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的有机物,都与生态系统构成了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
1.人与非人的生命共同体思想
创世史诗《支格阿龙》部分描述了人与动物、人与植物、人与非人之间的生命共通性和相似性。
……
蒲莫列衣啊,
三年设织场,
三月制织机,
坐在屋檐下织布。
机桩密集像星星,
织刀辗转如鹰翅,
梭子往来似蜜蜂,
纬线弯弯如彩虹。
扎扎结列这地方,
天空一对鹰,
来自驱鹰沟;
地上一对鹰,
来自直恩山;
上方一对鹰,
来自蕨草山;
下方一对鹰,
来自尼尔委;
四支神龙鹰,
来自大杉林。
蒲莫列衣啊,
要去看龙鹰,
要去玩龙鹰,
龙鹰掉下三滴血,
滴在蒲莫列衣的身上。
这血滴得真出奇:
一滴中头上,
发辫穿九层;
一滴中腰间,
毡衣穿九叠;
一滴中尾部,
裙摺穿九层。
蒲莫列衣啊,
以为是恶兆。
急忙派遣使,
遇谁就派谁。
叫去请毕摩,
差人来到寨。
寨首转三遍,
寨首没毕摩;
寨尾转三遍,
寨尾没毕摩。
寨中找到毕摩家,
毕摩大师已出门,
只有学徒呷呷在。
学徒呷呷啊,
坐底垫的黄竹笆,
中间铺的獐麂毛,
面上铺的花毛毯。
左手开柜门,
右手摸柜底,
取出金皮书。
先翻一双两篇看,
纸上没有话,
黑墨不回答。
再翻两双四篇看,
说是凶与恶。
再翻三双六篇看,
说是吉与福。
再翻四双八篇看,
说是大吉兆。
翻到五双十篇看,
说要用只黄母鸡,
拿束“则果”枝,
念了生育经,
就要生个大神人。
毕摩动身起,
来到主人家,
念了生育经,
蒲莫列衣啊,
早晨起白雾,
午后生阿龙。
支格阿龙啊,
生后第一夜,
不肯吃母乳;
生后第二夜,
不肯同母睡;
生后第三夜,
不肯穿衣服。
以为是个恶魔胎,
被母抛到岩下去。
山岩本是龙住处,
阿龙懂龙语,
自称“我也是条龙”,
饿时吃龙饭,
渴时喝龙乳,
冷时穿龙衣。
支格阿龙啊,
生也龙日生,
年庚也属龙,
阴阳逢时也是在龙方,
名也叫阿龙。
阿龙长到一岁时,
跟着牧童放猪玩,
竹片做弯弓,
草杆做箭弩;
长到两岁时,
跟着牧人放羊玩,
扳起竹弓走在后;
长到三岁时,
跟着游人去旅行,
扳起木弓走在后,
用剑知剑法,
用弓知箭法;
长到四岁、五岁后,
找寻天界到天涯,
找寻地界到地角。
支格阿龙啊,
扳着四张神仙弓,
搭着四支神仙箭,
穿着四套神铠甲,
带着四只神猎犬,
骑着四匹神仙马。
要去丈量天,
要去测量地,
东西两方交叉射,
两箭齐中久拖木姑;
南北两方交叉射,
仍然射中久拖木姑。
若是不相信,
至今还有箭痕在。
[《勒俄特依·支格阿龙》]
以上诗句可以看出,支格阿龙是凡人与神鹰之子,是联结现实界(现实世界)与想象界(神界)的支柱;他比凡人更加强壮、更为英勇;他追求的是不朽的名声或荣耀。史诗也歌颂了彝族先民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伟大力量,歌颂了支格阿龙的英雄主义气概。
2.多元一体的民族观
在创世史诗《勒俄特依》中,汉藏彝是一家人,都是同一父母生的三位兄弟,他们都相亲相爱、共同团结进步。史诗《勒俄特依·洪水漫天地》写道:“洪水消退后,居木长子啊,睡金银床,被水沉下河底去了。居木次子啊,因睡铜铁床,被水裹进江心去。居木幺子啊,因睡木柜子,漂泊在水面,荡到兹洪尔碾山顶上。”[30]即洪水消退之后,大地上只剩下一个人“居木武吾”,后来天上的天神“恩体谷兹”把自己的女儿“兹俄尼拖”嫁给了“居木武吾”。“居木武吾”和“兹俄尼拖”成亲后一共生了三个儿子,但是三个儿子都不会说话。“居木武吾”便派“阿蒲小白雀”到天上天神“恩体谷兹”那里打探治疗儿子们不会说话的办法。天神“恩体谷兹”拒绝救治他的三个外孙。有一天早晨,“阿蒲小白雀”偷听到了天神“恩体谷兹”的治疗办法。“阿蒲小白雀”飞回到大地“居木武吾”家,把治疗办法告诉了“居木武吾”。“居木武吾”按照“恩体谷兹”所说,砍了三节竹在火中烧,待竹子爆炸时,长子叫了声“俄底俄夺”,成了藏族;次子叫了声“阿兹格叶”,成了彝族;幺子叫了声“表子的咯”,成了汉族。
汉藏彝三兄弟故事蕴含着多元一体的民族观。汉藏彝三兄弟都是“居木武吾”和“兹俄尼拖”所生的孩子,他们都是这个家庭的成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的民族共同体。另外,“居木武吾”和“兹俄尼拖”的婚姻也是两个民族(族群)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的表征,说明了人类文化是世界多民族共同创造的。
3.奇数是生命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创世史诗《雪子十二支》部分描述了彝族先民把雪族子孙分为有血气类和无血气类,其中两类生命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渗透,比它们之间的相互区别更重要。它们是一个整体性存在。因此,我们可以把彝族先民的这种生命界定方法或生命分类方法称为生命生态环链。彝族先民的这种生命界定表现了他们对生命的敬畏。在史诗《雪子十二支》部分中,除了人外,植物和动物共有“十一支”(草、宽叶树、针叶树、水筋草、铁灯草、藤蔓、蛙、蛇、鹰、熊、猴),即奇数。彝族先民认为,奇数是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精神基础;奇数的绵延是差异存在的表现方式;奇数是万物正常繁衍之根本,宇宙万物才能共同归属为一个差异性存在的共同体。史诗《雪子十二支》部分说明了万物既丰富多样,又密不可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为它可能影响到整个生物链,所以,所有万物被纳入一个数字化存在的维度,保护生物多样,发展人类先进文化,对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之,彝族创世史诗《勒俄特依》,描述并建构了关于宇宙起源、生命起源、生命本质属性、生命物化结构、生命演化规律及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内在关系的生命哲学和生态诗学智慧体系。从而深刻地告诉人们生命生态和谐的重要性,它是整个生命生态系统的内在需求,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尤其是史诗描述了多元一体的民族观,即汉藏彝都是同根同源的一家人。它是多民族融合历史和多民族文化同根同源的一种表征,是多民族国家的普遍现象,更是人类历史的必然趋势,从而共同推动了各民族形成不可分离关系。因此,通过学习彝族创世史诗《勒俄特依》,有利于强化中华民族文化同根同源的意识和情感,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思考题
1.彝族创世史诗《勒俄特依》体现了彝族先民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
2.举例说明彝族创世史诗《勒俄特依》的当代价值。
3.彝族创世史诗《勒俄特依》的修辞之美。
4.彝族创世史诗《勒俄特依》的多元一体的民族观思想。
5.我们应当如何开发利用彝族创世史诗《勒俄特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