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中国现代诗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科学语境下的现代诗歌理论

“诗是时代的塔尖,当时代的建筑发生变化,这座塔就要求有一个新的尖顶。”[57]几千年的中国诗歌发展到晚清的时候,她的过往有辉煌的历史,诗歌的主题、诗体的形式、意象的凝练、意境的营造都已炉火纯青,发展到一个难以逾越而不得不转型的高度。现代西方思潮与工业文明的涌入,使时代进入一个与传统社会完全不同的世界。随着《天演论》《群己权界论》等一批译著的问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成为中国知识界的共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也接踵而至。在剧烈的社会变动中,新诗不但成为以语言变革为指归的新文化运动的先锋,而且被政治家作为思想灌输的工具,从而推动政治改革自新文化运动开始。这都说明中国新诗“实在是必然的倾势”,这形势中最重要的因素便是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既包括西方的思想资源,也包括西方的诗学诗作,即周作人所说的“西洋的科学、哲学和文学各方面的思想”,“中国社会进入近代以后,于是而文学革命的主张便正式提出来了”。[58]到了传统文学“最坚固的堡垒”[59]诗歌领域,新的知识群体探索着使用现代汉语,尝试用质朴的诗语、自然的音节废止传统诗歌虚浮的辞藻和僵化的格律,真实表达主观真情和客观世界,一场诗歌变革悄然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