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乌托邦”概念的引入与乌托邦小说的勃兴
首先需要考掘“乌托邦”这一概念在晚清的翻译与变迁。“乌托邦”(utopia)一词出自英国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1516年,《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简称《乌托邦》)一书中,莫尔根据古希腊语臆造了utopia一词,意思是“乌有之乡”或“不存在的地方”。从词源学而言,“utopia”由“u”和“topia”两部分组成。“u”来自希腊文“ou”,表示否定,“topia”来自希腊文“topus”,意思是地方或地区,合指“不存在的地方”。相当于英文“no-place”“no-where”。同时“u”也可以和希腊文“eu”相联系,而“eu”有好、完美的意思。因此,“utopia”也可以理解为“eutopia”(优托邦),即“完美、理想的地方”。由此衍生出了一系列的复合词汇,譬如Dys-topia之恶托邦、歹托邦、解托邦、Hetero-topia之异托邦等。本书同样借鉴如此构词法,将儒家乌托邦命名为“儒托邦”(Confucian Utopian)。
乌托邦一词在晚清并非一个悬空的西方概念。早在1866年,德国传教士罗存德(Wilhem Lobscheid,1822—1893)在香港出版的四卷本《英华词典》(English and Chinese Dictionary)及日本井上哲次郎(1855—1944)于明治十六年(1883)增修出版的《增订英华词典》便出现“乌托邦”词条。
Utopia,n.幻乐之地,丰乐之地,安乐国,蓬莱。Utopian,a.安乐国的,照安乐之国。[22]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Utopia一词的释义也为“幻想之地、安乐国”。[23]《小说林》黄摩西编于1911年《普通百科新大辞典》解释“乌托邦”:
乌托邦(Utopia):理想上假设之国,无所在之意。其国政治上、社会上,一切调度,无不完备。多麦司·摩亚所作寓意小说中,所载普通选举之共和国,为一夫一妇、信仰自由、禁止货币等之一社会。[24]
“乌托邦”一词在小说家心中具有强烈的政治意指,强调社会的平等与实践,这是清末民初乌托邦思想和小说创作的共同特色。因此“乌托邦”一词译介入中国时,都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如摩尔《乌托邦》、培根《新大西岛》、康帕内拉《太阳国》、哈林顿《大洋国》或是摩莱里、巴贝夫、圣西门、傅里叶、卡贝、勃朗、欧文等的论述。
对晚清知识人影响最大的“乌托邦”界定是严复的译介。1895年《天演论》导言第八专章解释“乌托邦”:“假使员舆之中而有如是一国……夫如是之群,古今之世所未有也,故称之曰乌托邦。乌托邦者,犹言无是国也,仅为涉想所存而已。”[25]并且严复对乌托邦的理解不限于此,他于1901年翻译亚丹斯密《原富》,于“部丁”篇二指出:“以吾英今日之民智国俗,望其一日商政之大通,去障塞,捐烦苛,俾民自由而远近若一,此其虚愿殆无异于望吾国之为乌托邦。”[26]他在小目中指出:
乌托邦,说部名。明正德十年英相摩而妥玛所著,以寓言民主之制,郅治之隆。乌托邦,岛国名,犹言无此国矣。古后人言有甚高之论,而不可施行,难以企至者,皆曰此乌托邦制也。[27]
严复强调乌托邦的“民主之制,郅治之隆”和“不可施行,难以企至”,深刻把握了乌托邦的政治性和理想性。同样,梁启超《陶渊明》盛赞《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极自由极平等之爱的社会”,是一个“东方的utopia(乌托邦)”,“这篇记可以说是唐以前第一篇小说,在文学史上算是极有价值的创作”,可是后人并不知道其中的妙处,或是拿来附会神仙,或是探究桃花源的地方年代,梁启超感叹“真是痴人前说不得梦”[28]。
经过梁启超、马君武等的不断翻译和传播,“乌托邦”思想渐渐深入人心,也渗入小说创作和小说的译介。1902年,梁启超相继创办《新民丛报》和《新小说》,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小说界革命”。相对于“旧小说”,时人自觉地把作为小说界革命产物的新小说和在此之前存在的中国传统小说区别开来。[29]新小说最重要的特色是,小说创作与政治革命和科学革命相互促进,形成了“小说界革命”的演进脉络。《新中国未来记》绪言中梁启超谈起创作和出版“新小说”的用意:
顾确信此类之书,于中国前途,大有裨助,夙夜志此不衰,既念欲俟全书卒业,始公诸世,恐更阅数年,杀青无日,不如限以报章,用自鞭策,得寸得尺,聊胜于无。《新小说》之出,其发愿专为此编也。
新小说以“中国前途”的想象和讨论为核心。因此,尽管19世纪以“乌托邦”为小说名的小说还未出现[30],但以乌托邦想象为内容的新小说已经蔚为壮观。通过查阅期刊文献以及各类近现代小说集、樽本照雄《新编增补清末民初小说目录》、江苏社会科学院编《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辑录的1901—1919年小说、上海书店《中国近代文学大系》、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近代小说大系》、广雅出版社《晚清小说大系》、张兵编《五百种明清小说博览》、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颜健富博士学位论文《编译/变异:晚清新小说的“乌托邦”视野》、吴岩《科幻文学论纲》附录,有关未来想象的乌托邦小说不少于80部。主要作品目录如下。

续表

续表

上述目录仅仅收录了全篇以乌托邦为主题的小说,即狭义的乌托邦小说目录,事实上,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小说中提及乌托邦、有部分乌托邦想象情节的还有很多。譬如《孽海花》《东欧女豪杰》等。这些小说本书也有提及,在此不一一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