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预算管理到经营管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预算有助于钳制企业经营者的任性

我见过一些企业经营者,他们做投资决策凭借的是一种感觉,觉得这个项目能赚钱,那个项目也能赚钱,在他们看来,投资的项目越多赚得就越多,因此他们在投资时会有种冲动。这些企业经营者在做投资决策时,根本就没考虑企业的资金是否充足,当前的资金能否匹配其要做的超负荷的事。还有,企业资金链断了怎么办?对此他们不管不顾,只想着先把项目运作起来,至于后期可能出现的问题,到时再想办法。他们有种盲目的自信,总觉得“车到山前必有路”“方法总比困难多”,这种心理折射到财务管理上,表现出的就是一种反预算的心理。

通俗来讲,反预算心理是指企业经营者在做决策前,不是先规划好资金,不是先把预算做好,不是卡着预算把事情做成,而是先做起来再说,边做边找钱。钱找来了,皆大欢喜,似乎还能证明企业经营者有很好的决断力;钱没找来,自然一地鸡毛。这样的做法与赌博何异?本质上,反预算心理是一种财务机会主义心理。

秉持财务机会主义做事,不可能每次都走运。企业摊子铺大了,届时钱没找来,资金链一断,很可能会拖垮企业。企业就这样谢幕,也可看作企业经营者不重视预算所遭到的反噬。

再强调一点,企业做预算时一定要经营计划先行,因为预算是企业战略牵引的工具。企业应先确定好发展战略,再将战略按年分解成阶段性目标,并据此制订经营计划,明确企业每年要做什么,然后根据经营计划编制年度财务预算。预算执行的好坏可通过绩效考核进行评价,绩效考核的结果要和员工的薪酬激励挂钩,最终以兑现员工的薪酬激励作为闭环。具体如图1-1所示。

图1-1 预算对企业战略的牵引

先有经营计划,后有财务预算,这个顺序一定不能颠倒。企业经营者在做决策时,心里要有本预算账,懂得量力而行,不能全然无视资金短缺形成的限制。财务管理也好,预算管理也好,它们本身就具有约束的作用与功效。如果预算能够钳制企业经营者的任性,让经营者在做投资决策前保持一份理性,这既是企业经营者之幸,也是企业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