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历史学研究70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现代人”起源的争议与研究

“现代人”在人类演化阶段称为晚期智人,取其体质特征与现今人类基本一致之意,大体出现于20万年前。现代人于何时、何地出现?如何迁徙扩散?学界存在不少争论,且近数十年来尤为热烈。主流观点以“出自非洲说”(以下简称“非洲说”)和“多地区进化说”两种为主。

非洲说基于分子生物学的工作,通过对现代人类的胎盘内线粒体测序分析认为现代非洲人群相比其他地区人群拥有更长的积累线粒体遗传变异时期,在系统发育树中位于根部,因此认为现代人约于20万—1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并逐步扩散到世界其他地区,而当地原本生存的人类或已灭绝、或被替代。

多地区起源说以化石证据为基础,其理论源头更加久远,并经过多次修订和补充。20世纪80年代吴新智联合国外学者共同提出“多地区进化说”,其后丰富为“连续进化附带杂交说”。该理论的基础是中国人类化石的直接证据。中国人类化石具有一系列共同特征,直立人与智人之间有形态学上的镶嵌,中国化石中有表现西方基因的形态学痕迹。因此,该理论认为东亚地区自直立人以来的人类进化是连续的,不存在演化链条的中断,其间未发生过大规模外来人群对本土人群的替代,但存在着基因交流与融合且年代愈晚愈频繁[26]

近年我国早期现代人化石的发现,证实早期现代人大约10万前就已经出现。然而,对于早期现代人的进一步演化,尤其是具有完全现代形态特征的人类在中国的出现时间仍需要进一步的工作论证。

除此之外,云南蒙自马鹿洞人、河南许昌灵井人、广西崇左木榄山智人洞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东亚古人类演化并非单纯的“线性进化”或者“取代”的简约模式,在晚更新世早期,东亚地区可能并存多种古人类群体,不同群体之间有杂交或基因交流。

古DNA研究指示现代人和早期智人如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等存在基因交流,非洲说中的“替代、灭绝”论点无法立足。中国发现的旧石器考古材料研究结果显示,石制品原料特点及开发利用方式、石器制作技术、石制品类型、形态与组合特点、区域文化传统演变等特征具有很强的延续性,阿舍利、莫斯特、石叶等技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出现可能指示了间或的交流,而非文化或人群的绝对替代。“这些都从考古学的角度对中国乃至东亚古人群连续演化及现代人类‘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的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论证和支持。”[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