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女性文学与生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的缘起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环境伦理学、深层生态学、生态女性主义等,应运而生,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是1974年法国女性主义学者F.奥波尼将生态思想和女性思想结合,在《女人或死亡》中率先提出:“对妇女的压迫与自然的压迫有着直接的天然的联系。”此后生态女性主义作为一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哲学思潮在西方逐渐传播蔓延,并随着环境保护运动的壮大和绿色革命的兴起而日益发展。1980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哲学与环境伦理学教授卡洛林·麦茜特(Garolyn Merchant)出版《自然之死——妇女、生态和科学革命》(以下简称为《自然之死》)一书,试图从妇女与生态的双重视角来评介科学革命,成为生态女性主义的重要著作之一。在奥波尼创造生态女性主义这一术语大约十年后,卡林·沃伦进一步详细阐述了生态女性主义的核心假设,她指出:“(1)对妇女的压迫与对自然的压迫有着重要的联系;(2)理解这些联系的本质对于充分理解妇女和自然所遭受的压迫是十分必要的;(3)女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必须包含生态学的视角;以及(4)生态问题的解决必须包含女性主义的视角。”[5]生态女性主义主张自然与女性主义思想相结合,因此它“既是一种女性主义理论,又是一种生态理论,同时也是一种多元的文化视角”[6]。生态女性主义者意识到生态圈中人类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依存、有机结合的。人类离不开自然,需要自然为它提供物质资料和精神养料。人类在破坏自然的同时就是在毁灭自身。生态女性主义者试图把自然哲学观念运用到人类如何看待环境以及与环境发生互动的实践中去,以克服自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

生态女性主义认同女人与自然有生态意义上的亲近性,把自然与女性受压迫的遭遇相提并论,把解放女性和解决生态危机、反对压迫,一并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一般认为,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与生态文化思潮相结合的产物。女性主义大致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自由女性主义为代表,主张在现实社会领域争取同男性平等的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权利;第二阶段以激进女性主义为代表,强调女性与男性的差异,要求重新评价女性的存在方式及其精神特性,力图使其成为文化的主导因素;第三阶段便是生态女性主义,它是生态文化思潮与女性主义的合一,也因理论依据不同,滋生出文化生态女性主义、社会生态女性主义和哲学生态女性主义等多元文化架构。生态女性主义认同女人与自然有生态意义上的亲近性,以“女性美德”和“生态原则”作为衡量文学价值的新标准,把解放女性与解决生态危机、反对压迫,一并当作自己的使命,探讨文学中双重统治的联系,深化对父权制文本的批判。

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准备,特别是生态女性主义者的理论阐发,生态女性主义最终在90年代于文学研究领域确立了自身的存在。在生态女性主义之后,出现了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1996年,美国生态批评家切瑞尔·格罗特费尔蒂在她主编的第一本《生态批评读本》的前言中概括了女性生态批评发展的三阶段:第一阶段,发掘女性主义文学的主题与作品;第二阶段,追溯女性主义文学传统,发掘其内涵;第三阶段,考察包括经典文本在内的生态女性文学的内在结构。[7]不同领域的一些批评家把目光投在了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上。

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涉及文学、伦理学、生态学、人类学等诸多学科,研究主体来自各不同的领域,因此,生态女性主义批评也呈现出“间性智慧”: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墨菲是生态文学批评的开拓者,其代表作有《文学、自然、他者:生态女性主义批评》以及与生态女性主义者格里塔·加德合著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文本阐释和教学》。后一部作品最大长处不在于理论的表述,而是将这些理论运用到文本中,通过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关注妇女、少数种族和非人类的生物。作者强调这些生物具有完全的主体性,反对等级制、二元论和机械地理解自然界。墨菲认为文学和文艺乃是生态女性主义活动不可或缺的一环。90年代生态批评终于作为一场颇有声势的运动在学术界兴起。生态批评家切瑞尔·格罗特费尔蒂在她和哈罗德·弗洛姆主编的《生态批评读本——文学生态学的里程碑》的序言部分,给生态批评下了一个简单明了的定义:对文学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研究。她指出文学理论已经不能脱离它赖以生存的世界,而以往文学理论大多将“世界”同义为社会,而生态批评的“世界”则包含了整个生态圈。这无疑是正确的。内奥米·古特曼认为生态女性主义批评一般都具有以下目标:“从文学作品尤其是自然写作中发掘出生态女性主义观点;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阅读文学作品——主要是女性主义文学作品;把自然写作作为边缘化的、女性化的文学体裁来进行审视,通过运用生态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使自然写作跻身传统文学经典的行列;参照女性主义批评,逐步建立一种生态女性主义批评。”[8]由于生态主义、女性主义都强调多元性、他异性,因此,女性主义视角必然引起生态批评的注意。生态女性主义被认为是生态批评领域的一个重要类型,一种最具潜力的批评。生态观点与此同时也受到了女性批评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