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知到课堂氛围的舒适感与秩序感
能否在课堂上感知到舒适感和秩序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舒适感和秩序感指的是身体舒适、规则明确、指导清晰以及心理安全。
学生能否感知到课堂环境的舒适感受诸多因素影响,如教室里的温度、课桌椅的摆放、体育活动的运动量等。学习风格研究专家发现学生对身体舒适的感受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喜欢安静,有些则喜欢边听音乐边学习;有些学生喜欢整洁有序的空间环境,有些则觉得环境乱点更舒适。
在课堂管理方面,教师可以参考已有研究来解决课堂秩序问题。例如,有研究表明,明确规定并反复强化课堂规则和秩序将有利于创建积极的学习氛围。如果学生不了解课堂行为规范,那么课堂氛围可能会比较混乱。

多数教育工作者都知道让学生积极参与制定有关课堂氛围的决策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参与决策有利于满足其个体需求。以下策略有助于让学生感知到课堂氛围的舒适感和秩序感。
11. 经常性、系统性地开展身体活动
学生只有动起来而不是长时间坐在座位上,他们才会感到更舒适。在常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以下方法允许或鼓励学生动起来:
● 定期安排短时休息,其间学生可以站起来、走动一下并伸伸懒腰。
● 设置一些需要学生独自或小组合作收集信息的课堂任务,最好需要用到离课桌较远处的资源。
● 合理安排不同的学生活动,有的要求学生在自己课桌前独立完成,有的则要求在教室不同区域小组合作完成。
● 当学生注意力开始减弱的时候,停下来运动3—5分钟。
12. 运用“聚焦术”
“聚焦术”(bracketing)是一个通过有意识地屏蔽干扰而保持专注的过程。第一步,学生意识到自己应集中注意力。第二步,学生觉察到自己分心了并需要设法调整。第三步,学生决定不去想那些分散注意力的想法。“聚焦术”有多种实现方式,教师可以建议学生:
● 使用自我暗示。(“我现在不想这个事了。”)
● 安排其他时间再去想它。(“下课以后我再去想。”)
● 脑海中想象集中注意力的画面。
“聚焦术”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舒适感,因为它能帮助学生一次只关注一件事。为帮助学生理解并练习“聚焦术”,教师可以运用以下策略:
● 在学生休息时间(如午餐之后或休息之前)讨论“聚焦术”并做出示范。你可以对学生说:“我要‘调整频道’为新任务做准备了。”
● 给学生做示范,让他们分享自己运用“聚焦术”的经验,说一说这个方法什么时候有效,什么时候无效。
● 与学生分享知名人士(如奥林匹克运动员、演员和政治领袖)的故事或视频资料,解释他们如何运用类似“聚焦术”的方法来保持专注。
● 引用文学作品中的范例,让学生从中直接分析或者推断出某个角色如何通过“聚焦术”来保持专注。
● 如果学生实在难以集中注意力,那就索性建议他或她花上1—2分钟想想令其分神的事情,然后将其“置入盒中”,等课后再去想。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脑海中想象有这么个盒子,也可以让他们在书桌上放一个真的盒子。
13. 建立并商讨课堂规则和秩序
清晰的课堂规则和秩序是促进学生感知秩序感的有效方式。教师可采取以下方法:
● 教师独立制定或与全班协商制定明确的课堂活动实施规则和标准(一些常用的规则和秩序见图1.1)。

● 让学生讨论哪些课堂规则和秩序是合理的。
● 告知学生课堂规则和秩序:与学生讨论课堂规则和秩序的意义与原理;将课堂规则清单张贴在教室的墙上;角色扮演或示范应用。
● 具体说明规则和秩序的应用时机以及如何根据情境变化而做出相应调整(比如“在上课伊始……”或者“在考试期间……”)。
● 发生特殊情况时,如实向学生说明规则的变化及其原因。
● 对学生行为进行反馈,明确告知他们哪些具体行为与班级规则相符。此外,还应该让学生知道班级规则如何帮助自己或同学取得进步。
● 快速、公平、一致地执行规则和秩序。
14. 严令禁止课堂内外恶意取笑和威胁他人的行为
安全感是学生的底层需求。如果身心不安,学生就很难进入学习状态。为提升学生的安全感,教师可以尝试以下策略:
● 制定明确的学生人身安全细则。细则越清晰,学生越明白。细则应包括威胁或伤害他人后所要承担的后果。
● 务必让学生知道你在乎他们的身心健康,并且一定会为此采取行动。
● 找到威胁或取笑他人的学生和被威胁或被取笑的学生,与他们讨论发生此类事件的原因。
● 不定时巡视校园,寻找不安全因素。尤其要仔细检查学生可能会受到威胁的区域(如浴室或走廊)。
● 如有必要,约见家长讨论相关问题。
● 建设“零欺凌”校园环境。
15. 让学生自行制定舒适感和秩序感的标准
教师可以多花一些时间促使学生遵守公认的舒适感和秩序感的标准。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学会根据自身对社会行为的理解与偏好制定他们自己的标准。
以下课堂活动可让学生参与创设令自己和同学感知到舒适、有序的环境:
● 让学生详细描述自己如何布置个人空间(比如课桌或学习区域)才能获得舒适感和秩序感。要求学生列出一份标准清单,后续不定期要求学生参照清单评估他们个人空间的舒适度。
● 定期安排学生小组负责“布置教室”,以改善教室的外观形象和布局。
● 与学生讨论如何根据情境变化调整舒适感和秩序感的标准。例如,学生在学习时可能需要安静的环境,而在艺术创作时可能需要音乐相伴。教师应引导学生先判断自己的活动情境(如做作业、打扫教室或修理自行车),再据其选择相应的舒适环境。
● 建议学生了解其他同学获得舒适感和秩序感的需求或策略。这既可以帮助学生验证自身策略的有效性,还能激发他们的新灵感。
课堂范例
以下范例可以激发教师思考如何在课堂上应用维度1的相关内容。
每年,弗罗斯特夫人都会制定一些课堂规则,然后让学生抄写在自己的桌垫上,并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装饰。尽管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遵守规则,但似乎只有弗罗斯特夫人在遵守规则。学生们总是想尽办法逃避规则,而她则需花费大量精力强制他们遵守规则。她感到非常沮丧,于是向同事求助。同事建议她让学生参与修订规则及违规的后果。两天过后,弗罗斯特夫人告诉同事这个方法很有效。她说:“学生添加了一些我都没有想到的规则,他们甚至还制定了更严厉的惩罚措施。还有学生给规则清单起了一个很有意义的标题: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公物。”
● ● ●
沃斯堡先生决定采用一些新方法来激发更多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许多学生在讨论中表现出来的态度是“与我无关”,或者只有被点名的时候才会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反思,他意识到其实有很多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只是自己没有经常运用而已。于是他决定刻意运用这些策略,例如:把学生的观点和姓名记录在黑板上;记住学生的观点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引用(例如,“昨天科琳就说她不同意……”);更积极地挑战学生的观点,尤其是对于那些觉得挑战比表扬更有意义的学生(例如,“但是,等等,桑迪,如果……就没有意义了”)。正如沃斯堡先生所期待的那样,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观点能给老师留下深刻印象时,他们参与讨论的热情更高涨了,思考也更深入了。
● ● ●
伯杰先生发现在他的高中历史课上,学生经常称呼同学为“坐在后排的孩子”“穿马甲的那个人”或者“扎马尾辫的女孩”。于是他决定开展一些帮助学生相互了解的活动,以便为后续的频繁互动做准备。他让学生玩一个在小学时经常玩的押韵“名字游戏”。学生们觉得玩“儿童”游戏很有趣,同时,他们也确实开始熟悉并使用彼此的名字了。伯杰先生很高兴地发现,一旦学生能够叫出对方的名字,也就更愿意更多地了解彼此,并在必要时互帮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