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近年来,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优化问题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而合作治理作为一种新的治理范式,也日益成为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优化的重要改革工具。本书致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研究,一方面对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的理论内涵、行动逻辑及动力机制进行系统阐释;另一方面,对当前我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中面临的问题、原因及其解决路径进行系统剖析。
一 研究目的
近年来,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优化问题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并形成了一些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然而,基于合作治理的视角对当前中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存在的数量不足、质量短缺以及供需不一致等供需矛盾问题的研究仍不多见,造成当前我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治理改革行动缺乏理论支撑与实践依据。因此,针对上述研究的不足之处,本书致力于解决下述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中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的理论意蕴
随着西方新公共管理与后新公共管理理论思想的引入与传播,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即由传统上由政府全权负责模式逐步向由政府、企业、社会合作供给的多元主体供给模式转变。然而,由于中西方政治经济体制的差异性,政府购买(government outsourcing)、合作治理(collaborative governance)等治理理论亟须本土化,即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体制与社会环境,构建新时代中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的理论架构。因此,本书的首要目的在于通过对当前中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多个典型性个案进行深度剖析、比较,以系统阐释基于新时代的时代背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下,中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的理论内涵与合作网络关系,并构建中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
(二)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的发展逻辑
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的发展逻辑由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两部分构成。本书文首先基于历史比较研究的视野,对国内外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的变迁历程进行系统梳理与归纳总结,明确指出合作治理是世界各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优化的历史逻辑。其次,本书拟通过对我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利用率、满意度等供给现状的实证调查,分析指出当前我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矛盾问题的客观特征与诱因,并联系相关合作治理的个案,系统分析合作治理对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矛盾问题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明确中国场景下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的实践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奋斗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亦面临着诸多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性变革,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且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仅体现在物质文化方面,还体现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涉及民生的方方面面。因此,对于社区居民而言,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新时代城市政府亟须解决的一大难题,尤其在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依然存在供给不足、供给过剩、供需不一致等供需矛盾问题。
(三)中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中的合作悖论
近年来,合作治理理念开始应用于我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领域,然而,由于传统行政文化与行政体制、社会力量等多元因素制约,当前我国大多数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效果并不显著,存在合作治理低效或发展滞后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主体,即政府部门、企业、非政府组织与社会公众间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合作悖论问题。因此,本书拟解决的第三个问题为,基于Ansell和Gash的合作治理一般分析模型,对多个典型性个案样本社区进行深度访谈与系统调查,通过比较研究分析当前我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悖论的问题表现与诱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解决策略。
(四)中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的动力要素
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在不同国家、不同省市、不同区县的发展状况均不相同,以A省J市为例,SH社区、JX社区等部分典型性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的发展速度、治理效能远远超过其他社区。因此,本书拟解决的第四个问题为,通过对A省6个街道办下辖106个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现状进行比较个案研究,归纳总结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的具体动力要素;在此基础上,对A省45个街道办就职的191名行政人员、非政府组织工作人员、省市及局级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以及少量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对社区公共方服务合作治理的主要动力要素及其影响度进行深入分析。
(五)中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供给制度选择与改革路径
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供给制度是促使当前我国城市公共文化服合作治理有序、规范、长效运转的根本保障。本书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对当前国内外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的供给制度类型进行梳理与分类,并联系当前中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中存在的主要困境,分析指出新时代我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的供给制度选择;在对当前中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面临的问题与诱因系统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推动我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效能提升的具体改革路径与举措。
二 本书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乡居民物质生活不断丰富,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然而,由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数量不足、质量短缺以及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造成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本书基于公共经济、公共治理等多元理论研究视角,并结合对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矛盾与合作治理的实证研究,系统归纳、分析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中国合作治理模式的理论内涵、合作网络关系、运行制度等本土化特色;另外,通过多案例比较分析,深度剖析指出我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的合作悖论与动力要素,在此基础上,探讨新时代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效能优化的制度选择与行动路径,对于推动我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理论意义
近年来,我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优化问题日益引起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公众的关注,国务院、文化部和地方政府已制定或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公共政策以及红头文件,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以社区图书馆为例。2017年11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该法规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确要求每个城市或乡村的社区必须建立至少一个公共图书馆或图书室、文化站。然而,当前我国社区中已建的社区图书馆存在着无人问津等资源浪费问题。究其根本,在于该项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管理机制存在诸多问题,而国内学术界针对上述问题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结构的优化与改革缺乏理论支撑。
因此,本书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通过联系新时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以及主要社会矛盾的表现形式,系统梳理、比较中西方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理论模式的异同、利弊,并分析其在中国场景下的适用性,以归纳指出中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的理论内涵、合作网络关系、合作悖论、动力要素与制度选择,以推动当前该领域理论研究的突破。
(二)现实意义
本书通过对当前我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合作治理发展现状的实证分析,一方面,阐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矛盾与合作治理的作用关系;另一方面,系统分析指出中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的主客体要素、合作关系、合作悖论以及动力要素与制度选择,以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第一,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公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其文化需求日益多样化,社区居民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在数量上不断增多,且在质量上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当前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存在着供给不足、供给过剩、供需不一致等诸多供需矛盾问题,本书在对现实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西方关于合作治理的理论,探讨如何推动新时代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机制快速发展,以提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益与效能及其获得感,从而满足当前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第二,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60]其中,国家治理体系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政府进行国家管理的制度体系,具体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法律法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制度安排,其本质上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指中国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运用规范化、多元化的国家制度管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社会事务的能力。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与管理是我国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而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效能与社区居民的获得感是基层政府治理能力的直接体现。本书致力于通过对当前我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治理问题的实证研究,探讨其合作治理的改革路径,以为当前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管理策略提供决策依据,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第三,推动新时代社区的和谐稳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区居民构成发生巨大转变,农村社区居民以老人、留守儿童为主;城市社区居民则由传统的单位人成为社会人,城市住宅随之由传统的单位公房转变为商品房,传统住宅格局下的社区认同感被打破,社区居民间交流日渐减少,社区认同危机、社区安全问题成为当前住宅格局下面临的严峻问题。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对于促进社区居民间的文化交流、提升社区居民素质、维护社区公共安全以及解决社会认同危机等可发挥显著功能,社区文化活动也是现代社区营造的根本与重要手段。[61]因此,本书致力于对当前我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通过推动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合作治理,解决当前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矛盾问题,提高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与供给效能,继而提升社区居民的公共文化服务获得感、社会认同感与社区凝聚力,推动城乡社区和谐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