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4 表演
短视频表演继承了戏剧表演中许多原则和方法,然而又和戏剧表演不同。戏剧演员是在舞台上表演,直接与观众交流,演员的表演就是观众接收到的最后形象。而短视频表演是通过手机屏幕间接地与观众交流,演员在摄影机前的表演并不是观众感受到的最后形象。那么,短视频表演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1.表情
表情方面最需要注意的是保持自然,让自己处在和平时说话一样的放松状态,呈现最自然真实的一面,当然也需要尽量规避一些不好的习惯,例如频繁眨眼、舔嘴唇等让人看起来不适的动作。演员可以对着镜子多加练习,透过镜子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脸,调整适合自己的表情和角度,练习举手投足间的随意自然,找到适合自己的表演方式。如果是泛娱乐类等比较轻松搞笑的视频,在表情方面,演员可以根据剧情的需要放大表情的表演力度,将喜怒哀乐以更夸张的形式表达出来,以更好地渲染气氛,向观众更好地传达要抒发的情感。
2.视线
刚开始接触短视频的朋友会发现自己的眼睛不知道该看哪里,甚至是习惯性地逃避摄像头,这一般是镜头感不强导致的。这里教大家一个小方法:使用手机前置摄像头自拍时,眼睛应该看着手机前置镜头的位置,而不是盯着屏幕,找到自己满意的角度,不断自拍,练习怎么拍才好看,慢慢就会习惯摄像头的存在,消除对镜头的恐惧感。通常选择正机位拍摄时,眼睛应该是正视摄像头前方,可以偶尔眨眼调整,但是不要频繁地偏移视线,这样会导致眼神飘忽不定,显得极其不自然。有些朋友实在克服不了镜头恐惧感,可选择侧机位,眼睛不直视镜头,甚至在视线前方放置提词器,省去背词的工夫。这不失为一种讨巧的方法,但是这里还是建议大家选择正视摄像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的交流可以与观众产生互动感,也更好地传递情绪。如果你连镜头恐惧都克服不了,又谈何做好短视频?
3.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通过头、眼、手、足等人体部位的各种动作来代替语言,以实现沟通目的。有研究表明,一个人要向外界传达完整的信息,单纯语言成分只占7%,声调占38%,另外55%的信息由肢体语言来传达。
肢体语言也是演员的必修课程,丰富准确的肢体语言能更好地诠释角色。例如泛娱乐内容里,通常需要出镜人员的肢体语言更加夸张,以传递喜剧效果;而知识类内容相对比较静态,表演的幅度没有那么大,此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上半身的肢体语言,在表演时可以通过头、眼、颈、手、臂等部位的协调活动去表达自己的心境,诸如鼓掌表示兴奋,打哈欠表示厌烦、无聊或困,摇头表示不同意、震惊或不相信。
4.节奏
这里主要讲的是台词对白的陈述节奏,最基本的要求是声音清晰、发音准确,而且语言流畅自然、富有感染力。
5.声音的响度
响度泛指说话时声音的大小、高低程度。录制的时候,我们应该比平时说话的声音再高一点,大声地陈述出来,而且要根据摄像、收音设备的距离,将声音调整到一个合理的响度,让听众听真切、听清楚,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并且要根据所要传达的情绪,调整声音的响度,从而使整个视频更富有感染力,而不是平平淡淡地背诵式念稿。
6.声音的清晰度
视频是音画的结合,良好的画面配上清晰的声音会更加打动观众。对于声音,不仅要求清晰、准确,而且要求语言流畅自然,充分显示自己严谨的逻辑能力和丰富的语言魅力。如果声音含混不清,就无法准确地传情达意。我们平时可以加强训练,多读、多讲,以提高语言流畅度。在提升自身声音清晰度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背景声音的控制,录制时应当尽量选择封闭或者无人的安静空间,如果条件不允许,就需要一个外置的麦克风或者声卡,以便让声音和环境音更好地分离。优质的麦克风也可以让声音更加真实、浑厚。
7.语速
通常根据视频内容,我们会调整说话的速度,例如一些教程类视频通常会加快语速,甚至后期用软件加速,产生变声的效果。因为教程通常步骤比较详细,台词较多,如果按照常规语速呈现,就会显得非常冗长,所以加快语速可以快速表达观点,压缩整个视频的时间。对于常规类型的账号,例如知识类账号,我们应尽量保持平时说话的速度,在需要表达特殊情绪的地方,可以放快或者放慢,快慢结合,这样才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现在,越来越多的专业演员入场短视频,其专业的表演技巧在短视频领域可谓是降维打击,但大部分自媒体老师都是半路出家,表演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只有多学习、多发现、多练习,才能无所畏惧地面对镜头,演绎好自己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