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
赵逵夫
甘肃省古代文学学会第四届年会于2016年9月23日至25日在陇东学院召开。学会理事会在2010年5月成立时决定,以后的年会在兰州开一次,兰州之外的市区开一次,交替举行。第一次、第三次分别由西北师范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承办,第二次、第四次分别由天水师范学院和陇东学院承办。我们这样做增加了省内各高校、各学术研究单位之间的了解,使在省会的高校和有关科研单位的同人有机会到兰外各高校走一走,借以做一些学术考察,更深地了解省情;也使在地市的高校和有关的单位去外地参加学会活动有困难的同志有机会参加古代文学学会的学术讨论,相互交流;通过学会成员研究成果的发布,带动全省古代文学的研究,也带动地方学者对本地有成就的古代作家作品及同本地有关的作家创作活动的研究。我们成立甘肃省古代文学会就是为了通过相互交流、讨论,整体上提高全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教学的水平;为本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教学的同志造成一个交流、切磋、沟通、联系的平台,有利于形成合作的团队。同时能使我们的学术活动接地气,同地方文化建设连接起来。
这次年会上提供的论文主题上自先秦时代的《诗经》、神话与有关典籍,下至近代,或侧重于理论与文化研究,或侧重于作家作品分析,内容丰富,涉及面很宽。而其中有一半是关于甘肃古代作家研究的,这当中大部分又是关于陇东古代作家的。在文学研究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从弘扬甘肃古代作家创作的方面说,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中国从上古直至近代是一个农业国家。虽然部分地区有畜牧和渔猎经济较长时间的存在,但总体上一直以农业经济为主。而三千多年前兴起于陇东马莲河流域的周人,是当时华夏大地上农业最发达的民族。周人以农业起家,农耕文化中的重天时、重地利、安土重迁、重视家庭伦理和亲属关系、重礼义的传统,在周代商之后数百年中成了整个中原与周边一些地区人们的共同观念,又由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一直尊崇周公以来的礼治传统,根植于农耕文化的“仁”“义”“礼”“智”“信”等成了整个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仁,就是要关爱他人,形成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义,就是要承担包括社会的、国家的责任在内的各种责任,要有自己的担当。礼,就是要遵守社会运行长时间中形成的各种规程,包括社会礼俗、法制在内,法律规定是行为的下限。智,指处理好各种事情的能力与智慧,从生产到生活的各方面;也包括对过去人们经验、教训的了解和积累,所以包含着读书和生活实践中的思考这两层含义在内。信,就是诚信,就是对自己所说的话、所做的事负责,言行一致。这是作为一名社会的人能与社会各方面正常交往的必备条件,是为人的根本。没有诚信,以上几条都说不上。以上这些在今天仍然是有意义的。我们研究古代文学的目的就是要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这次参会的一些人去拜谒了周祖陵,一些人参观了庆城区博物馆。大家对哺育了周人、周文化的马莲河流域的地理状况有了具体真切的了解。因为所有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人在上大学本科时就读过《诗经·大雅·公刘》中说的“陟则在巘,复降在原”、《大雅·绵》中说的“陶复陶穴”,和《生民》《绵》中所写的生产、生活的地理环境,这些虽已经过了三千多年,但在这里还可以看到。这次会议实质上也是我省古代文学界同人一次中国古代文化的考察与学习会。就从这一点来说,大家的收获也是很大的。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省内十多所高校的43位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的同志,西北师大几位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博士生也参加了会议。大家对陇东学院的校园建设赞不绝口,对其教学、科研的良好条件也十分赞叹。陇东学院的发展是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写照。大家都说,甘肃地处西北,受经济大潮的冲击较小,这三十多年中科研的条件不断提升,但仍保持着坐下来认真读书的良好学风,我们的研究工作一定能扎扎实实稳步前进。
和前三次会议一样,会风也特别好。上午的会议时间本来是八点半到十二点,但大家讨论热烈,有一个组快到下午一点四十才结束。会上每个发言人讲完后,都会有人提出问题,形成互动。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开拓我们的思路,提高我们的研究水平;使论文的论证更严密,更合于学术规范。这样,就不只是听者受益,讲者也受益。一次学术会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能使参会者受益,这个会就是成功的。
这次会上还有两点值得特别提出来说一说:第一,开幕式上安排了给陇东学院图书馆赠书的环节。其实在天水师院、西北民大召开第二次、第三次年会时也有参会人员向该校图书馆赠书的事,但都是在会下赠,未能安排为开幕式上的一个环节,所以未能引起广大会员的重视。这次会上不少人给该校图书馆赠书,今后各次年会都应这样做,形成一个传统。我们本省学者的论著,在本省各高校的图书馆都没有,很多学生、老师看不到,甚至很多同行学者都不知道,这是十分遗憾的事。我们学会成员的研究成果应在本省各高校图书馆都有收藏,使它在以后的很长时间中都起到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发展的作用。第二,城市学院几位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同志因事未能参加,但寄来了贺信,还寄来60册《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给与会专家。前三次会上都有给会员赠书的环节。一是与会者相互赠书,只是在个别相熟的学者间进行,面不够宽。二是主办方将本单位同志的书陈列在会议室门口,由入会者选取,参与的人和单位还不够多。这次城市学院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所的做法很值得提倡。我们希望以后的年会也能如此,使与会者有多方面的收获。
第四次年会是成功的。在这里,我要感谢陇东学院领导对这次学术会议的重视。陇东学院院长郭维俊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词,对与会代表提出希望,并参加了座谈;陇东学院副院长马悦宁教授作为学会副会长同文学院负责同志一起在几个月前就着手准备,很早就发出了会议邀请函,说明了讨论的中心议题。这些都是这次会议成功的基本条件。
会后,陇东学院文学院编好论文集,喜其成事之速,写以上看法以为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