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学习用孩子的角度去看、去听、去感受
当亲子冲突发生时,你站在什么角色或角度看待呢?是大人的世界,还是马上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来看事情呢?在亲子关系建立过程中,唯有父母真心地进到孩子的世界,才有办法陪着孩子,做出不同的选择。
从父母“换位”到孩子的立场
吴念真导演是我很欣赏的导演,他曾经在一场访谈里提到:“我们总是用自己的脑袋,去想别人的事。”而这是我们在人与人的互动之中,尤其是亲子教养里,最常犯的毛病。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Alfred Adler)所创的“个体心理学”,引用到亲子教养这一领域上,带给我非常大的启发——如何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这个世界。
有一位父亲,他非常地生气,因为自己刚满一岁的孩子,常常不让自己抱,整天黏着妈妈,甚至只要自己一接近,孩子就哇哇大哭。这位父亲为此还对自己的太太非常地生气,说太太太宠孩子,才让孩子反应如此激烈。
但事实是如此吗?在我细究之后,才发现事情的根源:原来这位父亲,在工地里多半做粗活工作,每次下班回家,拖着一身疲惫的身躯及浓浓的汗臭味。不过即使身体十分疲倦的他,还是想跟孩子多一点互动,却因为太急着想要接近孩子,所以每次在接近孩子的床边时,移动速度总是太快,再加上因为做工而锻炼出魁梧的身躯,在孩子眼里,像是庞然大物突然逼近自己,而感到恐惧。甚至每次爸爸都是粗手粗脚地把自己从妈妈身边或温暖的床边抱走,也难怪孩子总是吓得哇哇大哭。
于是在过程中,我引导父亲思考,猜猜看在孩子眼里,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这时父亲比较能静下心来思考并了解,孩子并不是不喜欢自己。而当我建议这位爸爸放慢速度,在跟孩子说话的时候放低音量,甚至放低自己的身躯,让孩子不觉得眼前这个“物体”如此骇人时,孩子被吓哭的情形也就少了许多。
举出这个小小的例子,是想提醒父母,若在亲子关系中“卡关”时,我们也很容易陷在自己的盲点里,或者很快地就对号入座想着“一定是孩子哪里出了错”,却不会反向思考自己是否造成孩子的困扰。
因此,试着让自己转换立场,从父母“换位”到孩子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三步骤转换心情及看事情角度
父母可以试着用以下思考方式来帮助自己检视:
(1)现在我很生气或烦躁,先让自己深呼吸、缓一缓高涨或不舒服的情绪。
(2)想象一下,如果我是孩子的话,我在想什么?我的感觉是什么?我遇到了什么困难?
(3)而我可以怎么帮孩子的忙?
或许当自己冷静下来或慢下来时,能够更了解,孩子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而你们的关系又被困在哪。
当你真的进到孩子的世界时,你会发现,孩子做的所有事情,大都是有道理的。
因为孩子总是用他个人化的逻辑(阿德勒称为“私人逻辑”)来理解与面对这个世界。当身为父母的你进到他的世界,你才有办法陪着孩子,做出不同的选择。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对立角度,然后硬拉着孩子,变成父母心目中的理想样子,从而导致两败俱伤。
最后,我把阿德勒的这句名言,送给各位父母:
用孩子的眼去看、用孩子的耳朵去听、用孩子的心去感受这个世界。
祝福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