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微动作:美国联邦警察教你变身超级测谎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7章 拒绝谎言,观察出真相(1)

人在说谎时,情绪会产生一定的波动,这种情绪上的变化会通过眼神、表情、身体动作等表现出来。本章将告诉你,我们的身体上究竟哪些部位最会说谎,哪些部位比较诚实,帮助你学会瞬间看透他人的谎言。

说谎是门技术活儿

我们已经知道这是个没有秘密的世界,因为我们的身体语言传递的信息不仅多,而且诚实。那么面对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谎言,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和自处呢?千万不要轻视谎言,谎言往往与真相相对,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能揭穿谎言。

什么是说谎?心理学家曾经给它下过许多定义,然而由于学术的缜密性,这些定义大都比较隐晦、复杂,多与“隐藏”和“编造”相关。其实,说到说谎,大概没人会觉得陌生,在我们的一生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与谎言打交道,甚至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就是谎言的制造者。

尽管生活中谎言无处不在,我们也经常扮演说谎者的角色,但是说谎可不是你想象得那么简单。

当一个人说谎时,如何保证自己的身体语言与嘴巴讲的语言一致,就是一件颇有技术含量的事情。人在说谎时,情绪会产生一定的波动,这种情绪上的变化会通过眼神、表情、身体动作等表现出来。但是对于一个高明的说谎者来说,一般人很难观察到其内心真实的变化。“喜怒不形于色”就是这类人的特点。由此可见,从某种程度上讲,真正高明的说谎者已经从意识层面上欺骗了自己的大脑,以至于大脑控制下的行为没有露出明显的破绽,至少在表面上与语言保持了协调一致。

经过以上的分析,你是否觉得说谎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来看一下高明的谎言通常是什么样子吧。

某家英国医院里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名叫玛丽的重度抑郁症患者,在一个周末的下午告诉她的主治医生说想要回家看看。在玛丽提出请求的时候,医生看她的神情非常愉悦、轻松,不时眯起微笑的眼睛,显得非常可爱。这些表情让玛丽看起来和正常人无异,于是医生同意了她的请求。令人吃惊的是,玛丽回到家以后一晚上三次试图自杀,最后又回到了医院。在这个案例中,玛丽就用自己的表情成功地欺骗了医生。

俗话说“翻脸比翻书都快”,看来表情变化之快是大家一致认可的。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桥段:为了验证另一个人是否说谎,人们会说“你敢看着我的眼睛再说一次吗?”是的,尽管表情变化多端,但是大家普遍认为眼睛不会撒谎。事实真的如此吗?人身体上究竟哪些部位最会撒谎,哪些部位又比较诚实呢?

艾克曼和普利森两位研究人员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用仪器拍下了一位正在说谎的人的照片,分别拍摄了这个人的头部、颈部以下和全身。然后让被试判断此人是否在说谎。大多数看过头部照片的人给予了说谎者较好的评价,比如性格开朗、正直等;看到颈部以下照片的人大多给予的是否定的评价,比如紧张、掩饰等;看到全身照片的人则大多数评价其为机敏、善变。结果证明,看过颈部以下照片的人的判断最准确,而看过头部照片的人,被说谎者的表情欺骗了。

据此,艾克曼和普利森得出结论,人体的下半身最为诚实,尤其是脚和手,而脸最不可靠。

普遍而言,说谎时由于良心的不安和内心的慌乱,身体一定会有所显露。对于心理素质较差的人,这种不安和慌乱极有可能表现在全身各处,人们之所以会通过面部观察出来,是因为说话时的习惯让我们最先关注到他人的面部表情。但是对于训练有素的人来说,他能够极好地控制自己的表情,内心想法与表情的不协调往往会通过最难被发现的下半身动作泄露出来。这个道理我们很容易理解。

事实上,根据大脑的工作原理,人的面部最接近大脑,因此很容易被意识所控制。尤其是对于阅历丰富的人和演员来说,这更是一件极为简单的事情。相较于面部而言,下半身距离大脑较远,意识对其的控制能力也较弱,所以,要想不露出蛛丝马迹是不容易的。即使是刻意消除某些说谎时的惯性动作,还是会有不受意识控制的行为出现,更何况此时的大脑正在为编造谎言而忙碌着。

别被他的表情欺骗

“我们会见到许多陌生的面孔,这些面孔能反映出他们的心理状态,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反映得越来越清楚。脸就像一台能展示我们人的感情、欲望、希冀等一切内心活动的显示器。”

——《人,神秘莫测者》

人们普遍相信内心情感的变化和情绪的波动会通过面部表情表现出来,无论是突然放大的瞳孔,还是嘴角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甚至是眉毛轻轻一挑,内心的小秘密都暴露无遗。表达内心波动的不仅有动态的表情组合变化,静态的五官线条有时也会帮忙。

中国有句古话,叫“相由心生”。所谓相,就是人的皮相,最明显的就是面部表情,内心有什么样的想法或者长期受某种环境的浸染,就会通过面相表露出来。据说唐朝的裴度少时曾经穷困潦倒,路遇一位大师,大师通过其嘴角延伸入口的纵纹,推测裴度有饿死之相,后来裴度潜心修佛,逐渐目光澄明,有大贵之相。这虽然是一个修佛的小故事,其真实性有待考证,但是说明人的心境确实可以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继而通过面相表现出来。从心理学方面理解,一个人在遇到外界刺激时的变化通常由个人的气质和性格决定,而性格与气质在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具有稳定性,因而情感反应也会遵循一定的规律,长此以往,肌肉习惯性的变化就会形成所谓的面相。所以,“相由心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通常,我们会更在意动态的面部表情,这也是微动作的一部分。人类的面部由44块肌肉构成,它们可以让面部变化出千万种不同的表情,其中一些表情的差别非常细小。在这些动态的表情中,最易观察的是肌肉的线条。比如人在心情愉悦的时候,面部的肌肉会非常放松,这时肌肉的线条就会很柔和,纹路也很明显;而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泪腺就会自动感知,虽然有时候我们可以控制住自己不去流泪,但是面部的线条开始下拉,呈现悲伤的状态;如果心情处在愤怒的状态下,就更糟糕了,因为内心极力想要控制这种情绪,因此面部线条会非常僵硬,这时的脸色也会变得很难看。最坏的情况是愤怒的情绪没有控制住,这时面部的线条就会因为内心情绪的极大波动而发生扭曲,就像我们在文学作品中经常看到的描述一样——“他的脸开始变得扭曲起来,因为这极大的愤怒”。这些都是比较容易感知的表情变化,是我们学会“察言观色”的第一步。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仅仅学会观察面部肌肉线条的变化是远远不够的。有些对情绪控制得比较好的人或者所谓的“面瘫”,他们的脸部肌肉在大部分时间都不会有明显的变化,但是眼睛、鼻子、嘴角会有轻微的变化。以男人与女人的哭泣为例:上文中我们已经说过,悲伤的时候脸部的线条会往下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这样。对于隐忍自己情感的男人来说,由于从小被灌输“男儿有泪不轻弹”的思想,导致他们大多时候即使遇到比较悲伤的事情,也不会流露出难过的情绪,因而这些男人脸上的肌肉不会有大的变化。

但是如果你够细心,就会发现悲伤的男人眉头会轻轻地皱起,眼睑也会下垂;而女人一般会表现为嘴角下拉,眼睛中流露出悲伤的情绪。类似这样的表情还很多,如眼神的变化、眨眼的频率,眉毛是上扬还是下耷,有没有眉飞色舞,鼻孔变大了还是缩小了,都与内心的情感有关。所以,我们必须学会观察。当然,这些还不够,因为表情也有可能作假,同样的理论你知我也知,可能是真实情绪的表达,也可能只是一种伪装。

面部表情学是美国心理学的指定课程,也是进入FBI工作的必备技能之一。罗杰森就是因为这项特殊的技能受到FBI的赏识,后加入FBI。罗杰森在FBI工作期间多次成功地通过犯罪嫌疑人的面部表情,找到隐藏在表情背后的真实线索,帮助FBI顺利破案。根据罗杰森多年的研究,人的面部表情是非常诚实的,它能告诉你对方的真实意图。当人们遇到困难时,缺乏自信的人会因为觉得自己无法完成任务而面带忧愁,进而影响任务的顺利完成;遭遇失败时,紧闭的嘴唇、微皱的鼻头以及悲伤的眼神会使他看起来很沮丧,无精打采。罗杰森不仅擅长观察、总结人的面部表情,还擅长利用面部表情。

有一次,罗杰森与三位同事一起玩四人纸牌游戏,两两一组。发完牌之后,罗杰森发现他的同伴眉头紧皱,后来又舒展开,而其他两人均面露喜色。罗杰森摊开自己的牌面,发现还不错。于是,罗杰森朝同伴微微点了一下头,告诉他“一切交给我”。吃了定心丸的同伴受到了鼓励,不再紧张。由于这种两人一组的方式只需要其中一人打完牌,就算这组赢,因此罗杰森在对决的过程中,屡次用自己的大牌挡住对方的攻势,之后又顺势给同伴“放水”,他们配合得很默契。对方由于两个人牌面都不错,因而一直保持着攻势。

结果,不出罗杰森所料,最先出完牌的果然是他那个牌面最差的同伴。在这个过程中,罗杰森通过观察三人的表情判断对方的牌面,又通过伪装自己必胜的表情吸引对方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上,因而成功赢得一局。

在谈判桌上,面对始终微笑的对手,你可能会产生一种稳操胜券的感觉,岂料,谈判结束后竟被以各种理由拒绝。这种事情想必我们大多有所经历,毕竟“面具”有时是一种礼节性的需要,也是一种对本能的自我保护,没有人会心甘情愿地将自己暴露在不知底细的外人面前。面对伪装的表情,我们经常会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表情丰富,变幻莫测;另一种是面无表情,冷淡至极。你觉得哪一种表情伪装更容易拆穿呢?

对于比较熟悉的人,我们能很容易地根据他的性格判断其表情的真实性,如性格外向、开朗的人会经常面带微笑,说话的时候表情会随着谈话内容发生变化,生动丰富。如果出现与平时有异的情况,那么很有可能存在欺骗,这也是为什么对于足够熟悉的人我们可以通过表情判断他现在的情绪状态。

对于陌生人,这种经验也很有效,不过要反其道而行之。我们可以通过陌生人的面部表情去推断他的性格,再根据判断对他的表情进行验证。

一般而言,表情丰富的人性格往往比较外向,因为只有在生活中经常微笑,经常做各种表情的人,在陌生人面前表情才不会显得僵硬。即使某些表情是伪装出来的,但至少会给人留下和善的印象。这种和善是非常有助于两个陌生人初次接触的。其次,表情丰富的人会比较容易相处,这不仅是性格的原因。表情丰富的人一般具有较好的修养,洞悉社交技巧,和这样的人相处不容易尴尬和冷场。但是请注意,这恰恰也是交往中的一个难点。容易相处不意味着一定可以成功相处,因为伪装出来的表情和平时的表情几乎没有两样,因而会增加我们判断的难度。

相较于表情丰富的人,面无表情的人的内心似乎更加难以判断。对于面无表情的人,我们首先要明白“面无表情不等于没感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要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就避免不了情感的波动,无非是表现得明显与不明显。面对无表情的人,我们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就像我们觉得表情丰富的人好相处一样,我们也会觉得面无表情的人不好相处。

两个人在交谈的时候,我们会选择面对面,时不时看一下对方的脸色,这种观察有助于我们及时了解对方的心理变化和态度,决定我们进行谈话的方式或进度。但是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位面无表情的人,你的这些判断就无从下手,可能会因此而觉得心里没底,甚至慌乱。所以,面对无表情的人,我们必须有足够强大的心理素质,相信即使是一块石头也有被打动的时候,同时注意观察对方其他的肢体动作,甚至是对方的习惯性动作,如有必要也可以询问对方。克服了这些障碍,面无表情就没有那么可怕了。面无表情的人一般性格比较内向、沉稳,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更仔细地观察。

我们已经知道,人类在自我保护意识的驱动下,会通过伪装表情来达到隐藏内心、保护自己的目的,那么通常有两种情况会让人觉得自己受到了威胁。一种是内心极度愤怒的时候,因为愤怒必然由某种刺激引起,而这种刺激因为关系到自身的利害,使得我们有理由愤怒,但是又因为我们还无法判断这种愤怒表现出来,会不会对自身造成更大的困扰,所以这时候只有选择暂且隐藏。

情绪在无法通过正常途径得到宣泄的时候,克制需要极大的心力,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我们有时候会面对极度不自然的表情,比如笑得比哭还难看,这样的表情很有可能就是在掩饰内心强烈的愤怒;有些人虽然成功地控制住了自己的面部表情,但是身上的其他部位可能会因为克制而不安,出现抖动或不自然的举止。这些行为在不同人的身上会有不同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