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权对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沿着当年薛西斯入侵马其顿的旧路,率领大约30000名步兵、5000名骑兵以及160艘战舰进入小亚细亚。对他而言,首要任务便是要在亚洲获得一个落脚点。早在亚历山大本人率军进入小亚细亚之前,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便已经派出了他手下最能干的将领,一位来自罗德岛的希腊佣兵的将军—门侬来统领整个小亚细亚地区的所有波斯军队,并给了他20000名希腊佣兵和多达400艘战舰的支援。此前门侬已经击败了帕尔梅尼奥所率领的一部分军队,使其除坚守海峡桥头堡以外一无所获。
早在亚历山大进入亚洲之前,门侬便已制订了一个计划。他并不打算利用舰队的优势在赫勒斯滂海峡将亚历山大拒之门外,而是试图将亚历山大引入小亚细亚,在陆上使用焦土政策消耗亚历山大的实力,又在海上利用占绝对优势的舰队切断他与希腊的交通线,使亚历山大无法回国;之后,他打算与斯巴达、雅典等反亚历山大的希腊城邦联合,入侵马其顿本土。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这一计划都无懈可击。门侬不但认清了波斯在小亚细亚的陆军根本无法抵挡马其顿的精兵和亚历山大本人的事实,也非常睿智地意识到,自己对抗亚历山大最有力的武器便是波斯的舰队以及爱琴海、地中海的海权。若能以波斯的海上优势来抵消亚历山大的陆上优势,那波斯人便一定能获得成功。可由于小亚细亚的波斯总督不愿意毁坏自己领地上的财产,也不愿意听从门侬这样一个希腊人的指挥,强迫他在格拉尼卡斯河上与亚历山大进行了一场陆上会战,才让亚历山大在小亚细亚站稳了脚跟。
▌在格拉尼卡斯会战中率领骑兵渡河的亚历山大。
可即使到了此时,门侬还是有可能实现他的计划。虽然小亚细亚方面的波斯陆军已经被彻底击碎,但门侬本人却已经逃到了巨大的港口城市哈利卡纳苏斯,波斯舰队仍然完整无恙,亚历山大对于小亚细亚各地的攻击,也使他完全有时间将舰队动员起来。
亚历山大自然清楚自己在海权方面的劣势,在分兵两路去征服小亚细亚时,他决定亲自负责波斯舰队所在的爱琴海和地中海区域,把威胁较小的黑海沿岸交给由帕尔梅尼奥率领的另一半军队。自从亚历山大进入亚洲后,后方便不断传来希腊可能与门侬联合的消息,他知道自己若不解除波斯的海权威胁,后者便会如梦魇般在远征期间阻碍他的每一步行动。他面临的选择变得很简单—要么将征服的目标限制在小亚细亚范围内,要么毁灭波斯的海权。但此时亚历山大手中并没有足够强大的舰队,如果他沿用150年前希腊人在萨拉米斯海战中的策略—以一场决定性的海战来决定海权的归属,那他本人将注定是失败的一方;海战失败的打击将使希腊重新起兵反对马其顿,而他本人也将被困在小亚细亚。
事实上,在亚历山大与帕尔梅尼奥重新汇合围攻米利都时,亚历山大的舰队曾与赶来增援的波斯舰队相持,当时帕尔梅尼奥就曾建议亚历山大在海战中试试运气,亚历山大并未采纳。亚历山大的决策不无道理。且不论此时他已经占领了米利都的海港,帕尔梅尼奥的建议听上去毫无战略价值;更重要的是,此刻他更忧心海战失利带来的后果-这会使他丧失本就不强大的舰队,使波斯人更能发挥他们的海战优势。从这点不难看出,帕尔梅尼奥的战术眼光实在不怎么高明-每当亚历山大准备与数量庞大却绝非无法击败的波斯陆军开战时,他便会提出反对;可当亚历山大遭遇不占优势的海战时,他又去怂恿亚历山大试试运气。
▌电影《300》中展现的庞大波斯舰队。虽然这只不过是艺术创作,亚历山大的战役也发生在希波战争结束150年之后,但历史上波斯真的拥有一支足以压倒亚历山大的舰队,使其行动处处受限。
▌据称是帕尔梅尼奥的希腊将军雕像。
无论哪个时代,想要削弱或彻底剥夺一个国家的海权,方法无非两个—摧毁敌方的舰队或占领敌方的整条海岸线。1500年之后,日本的武士家族源氏就曾占领了平氏的海岸线,又在决定性的海战中击败了对方,从而成功摧毁了平氏的海权。到了19世纪,拿破仑曾指挥自己的陆军向英国的海权发起了挑战,他征服了整个欧洲海岸,将英国人封锁在本土和海外殖民地上,但由于当时其他的欧洲国家并不支持他,最终他还是被英国的海权所拖垮。
▌亚历山大在格拉尼卡斯会战后沿小亚细亚南岸的行动。
所幸亚历山大的对手并非英国海军那样的正规军队,而是类似于源平合战中平氏手下那样的乌合之众,波斯的舰队绝大部分都来自于腓尼基城邦和埃及,因为波斯本族的土地位于内陆。在亚历山大征服了小亚细亚之后,位于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已经触手可及。虽然大流士三世正在组建一支庞大的波斯陆军,但此时他们连天边的乌云都算不上。亚历山大决定攻陷从小亚细亚到埃及的整片东地中海海岸,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夺得波斯所有的海军口岸,一旦腓尼基人倒向自己一边,波斯舰队的主力也将化为乌有。
话虽如此,亚历山大却因缺少人员和资金于公元前334年至公元前333年冬季解散了舰队。虽然这本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行动,也使他得以将舰队中的大约三万人补充到陆军中以进行接下来的一系列围攻。但无论如何,这都算一次极大的冒险,因为这样一来,不仅是小亚细亚和希腊的海岸线,他甚至连军队的侧翼都已经无法保护了。门侬的舰队不仅能够不受阻挠地进攻海岸线,甚至还可以从海上威胁亚历山大的侧翼。
▌门侬从海上切断亚历山大与本土联系的计划。
幸运的是,在亚历山大攻陷哈利卡纳苏斯后不久,门侬就因病去世了。此时,门侬从海上扼杀亚历山大的计划才启动没多久。接替其位的是门侬的侄子发那巴扎斯,发那巴扎斯不过是一员庸将,也不具备门侬对腓尼基人那样巨大的影响力。亚历山大穿过名为“叙利亚门”的一系列谷地进入腓尼基时,就有一些在波斯舰队中效力的腓尼基人动摇了。公元前333年11月初,亚历山大又在伊苏斯会战中击败了波斯大王大流士三世亲自率领的数十万大军,这一胜利如同地震一般,使整支波斯舰队分崩离析,绝大部分腓尼基城市一个接一个地投奔亚历山大。现在,就只剩一座不情愿接受亚历山大统治的腓尼基城市,挡在亚历山大与整个世界之间—泰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