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新时期儿童文学中的生态伦理意识研究
更新时间:2025-04-22 17:31:26
最新章节:致谢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以生态伦理为切入角度,以“儿童本位”的儿童观为基础,从新时期以来儿童文学中生态伦理意识的确立、表现以及发挥的作用等方面展开,结合具体文本对这一时期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状况进行一次专题性归纳。传达了新时期儿童文学对儿童与自然的关系、生命在自然规律的探索,以及对其中所呈现出的生存状态、简约、环保的生活理念和儿童“自然感性”生活回归等关系的生态思考,就新时期儿童文学如何更好地担当起肩负的使命进行深入思索和探究。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8-09-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
当代中国文学的宗教维度
文学关注“人”,特别要表现人的“三性”,即:“兽性”“人性”与“神性”。设置“神性”的标准,不是为了达到“神性”,而是为了获得“人性”,不至于处身“兽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表现“人性”,总是不能离开“神性”的立场;文学是“人学”,总是要有“神学”的参照。这是文学的魅力。本书认为,相对于“启蒙”“革命”“批判”“生存”等现实主义要义,当代中国文学的力量也源自神学精神层面的“博爱”,“博爱现实主义文学20.3万字 - 会员
摹物不倦:物象与明清小说日常叙事的展开
本书尝试梳理日常物象浮出文学地表的历史过程,并通过经典文本钩沉那些原本被视为零散、琐碎、缺乏独立价值的日常物象描写,使其重新进入读者和研究者的视野,借此激发对明清日常叙事新型审美风格及创作观念、明清物质生活及文化的感知与理解。文学32.9万字 - 会员
宋代湖湘诗人群体与地域文化形象研究
《宋代湖湘诗人群体与地域文化形象研究》从诗人群体与地域文学的角度展开论述。对于诗人群的研究,重点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这种关系下进行的诗歌创作,将诗人置于具体的时空当中,考察其与周围的人及环境产生的联系,而非孤立地静态地描述诗人个体与作品。著作从地域文学的角度立论,探讨宋代湖湘文学的独有特色,上编通过隐士、僧人、学者、迁客等不同身份类型的诗人群体对湖湘的书写来展示宋人笔下的湖湘,下编从“潇湘八景”文学21.8万字 - 会员
英美文学中人文情结的嬗变
英美文学的发展过程展示着人文主义思想发展演绎的历程,为读者理解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传统提供了一种媒介。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人文主义思想广泛地表现出来,演绎出具有特定文学形态的人文情结。本书选取英美文学中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通过阐释这些作品中的人文情结,探索西方文化中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文学12.4万字 - 会员
唐诗的历史想象
历史想象即诗人对历史的诗意想象。唐代诗人成功运用历史想象的技巧,将历史因素转化为诗意要素,形成了唐代历史诗歌的繁荣。本书从接受想象与创作想象两个层面,勾勒出唐代历史诗歌的艺术特征,探讨作为历史知识接受主体的唐代诗人,想象历史情境,理解历史意义,形成理解并解释的历史意识的过程;探讨作为诗歌创作主体的唐代诗人,把接受并理解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意识融注于心,将历史材料酝酿加工,创造出诗歌历史意象的过程。文学19.5万字 - 会员
乐府学(第21辑)
乐府学是与诗经学、楚辞学、词学、曲学并列的古代文学专门之学。《乐府学》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国家一级学会“乐府学会”主办,研究对象远涉先秦,近及当代,研究领域涉及音乐学、文学、文献学、考古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在乐府文献、礼乐制度、音乐形态、名家名作、乐府诗歌的制作与时代关系、海内外相关学术动态等方面都有研究。文学25.2万字 - 会员
元代文学史
本书在揭示元代文学的若干历史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对元代杂剧、散曲、诗文、南戏、话本诸种文体的作家作品进来了全面梳理,对重要文体的起源、体制、内容、分期和流派的区分、流传版本及作品存佚,以及盛衰过程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本书不仅具有宏观的文学史视野,对于各体文学的发生发展给予明晰概述,还对其中的重要作家流派的生平、艺术特色都有细致的评述。全书立足文献,阐释精到,严谨翔实,论述切中肯綮,有利于读者全文学41.1万字 - 会员
从形式主义文本到意识形态对话:西方后现代元小说的理论与实践
元小说是“关于小说的小说,是关注小说的虚构身份及其创作过程的小说”,它是后现代文学的一种典型样式。元小说最大的特点是“自反性”,即对自身作为虚构性人工制品之本质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并自揭虚构。在很多研究者看来,元小说由此斩断了小说与现实的关联,突显了小说的自我意识和文本形式,带有后现代文学的形式主义倾向和虚无主义色彩。但问题是,形式主义的文本未必就与现实政治无涉。形式体现了现实,并参与进现实世界的文学20万字 - 会员
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1895—1945)
《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1895-1945)》主要进行了三个层面的研究工作:第一个层面上理清了1895-1945年间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思潮流脉,探析了民族主义思潮对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重写了一部清晰、系统、完整的“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史”;第二个层面上从宏观的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思潮流变入手,上溯到具有民族主义性质的曾国藩“卫道变器”说和康有为“托古改制”论,而重点则对梁启超、孙中山、蒋介石的民文学42.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