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4-25 18:18:38
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文前辅文
绪论 经典重估与理论呼唤
一 经典何以要“重估”?
二 “理论热”后“理论”何为?
三 理论经典与理论创新
上编 作家作品研究与方法创新
第一章 “诗性”的经典
第一节 人的起源与人性隐喻
第二节 个体本位、群体本位及博爱主义
第三节 远去的野性与永久的魅力
第四节 “人性解放”的限度
第五节 人性欲求对宗教生活的质疑
第六节 博大与精深 平和与宁静
第七节 “黑夜诗人”对生命的执着
第八节 生命的血色与人性的光辉
第九节 仅仅是“妇女解放”问题吗?
第十节 希望在“等待”之中
第二章 阿里斯托芬喜剧的风格
第一节 主题的现实性
第二节 政治讽刺的尖锐性
第三节 情节的荒诞性
第三章 “拜伦式英雄”与“超人”原型
第一节 心理秉性与文化人格的非道德倾向
第二节 “拜伦式英雄”与“超人”原型
第三节 “一个彻底的浪漫主义者”
第四章 狄更斯小说经典性的别一种重读
第一节 阅读趣味、故事性与娱乐性
第二节 儿童心理、童话式叙述与通俗性
第三节 “别一种重读”的启示
第五章 《简·爱》经典化过程考论
第一节 多元融合:哥特式小说、成长小说和浪漫小说
第二节 阅读评论:经典地位的提升
第三节 媒介传播:经典性的拓展与延伸
第六章 马克·吐温之中国百年传播考论
第一节 选择性接受与中国式译介
第二节 历史文化语境与中国式呈像
第七章 安徒生童话之中国百年传播考论
第一节 “儿童本位”的热与冷
第二节 “现实性”“批判性”对“童心”的遮蔽
第三节 “童心”的回归与“安徒生印记”
第八章 《儿子与情人》的现代主义倾向
第一节 心灵最神秘内容的展示
第二节 情节的淡化和暗示性
第三节 象征的神秘性
第四节 语言的意象化
第九章 劳伦斯《虹》的多重复合式叙述结构
第一节 外部现实与内在历程的“对位”关系
第二节 复合式叙述的意义旨归
第十章 劳伦斯《爱恋中的女人》的深度对话
第一节 从作者叙述分析到戏剧呈现
第二节 深度对话的基本框架
第三节 人物的深度对话
中编 文学思潮研究与方法创新
第十一章 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研究的历史境遇
第一节 选择性接受与研究的非均衡性
第二节 19世纪文学思潮研究在西方
第三节 代表性研究成果举隅
第十二章 浪漫主义之中国百年传播考论
第一节 “浪漫”的华夏之旅:时代风潮中的沉浮
第二节 浪漫派与启蒙运动及法国大革命:传承抑或反叛?
第三节 “自由”内涵之多义性辨析
第十三章 “主义”的纠结与纠缠
第一节 作为“创作倾向”的现实主义
第二节 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
第十四章 19世纪现实主义“写实”传统及其当代价值
第一节 “变数”的“写实”
第二节 “复数”的“主义”
第三节 “写实”传统与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之关系
第四节 现实主义及其“写实”传统的当代价值
第十五章 现实主义中国70年传播考论
第一节 从“功利性”到“工具”与“口号”
第二节 现实主义被“独尊”了吗?
第三节 拓展现实主义传播的空间
第十六章 唯美主义思潮之理论与创作关系考论
第一节 “艺术高于生活”与“逆反自然”
第二节 “艺术自律”与“为艺术而艺术”
第三节 “形式”的自觉与“感觉”的描写
第四节 “艺术拯救世俗人生”与“感性解放”
结语
第十七章 文化渊源与文学价值:西方颓废派文学再认识
第一节 颓废派与宗教领域的“世俗化”
第二节 颓废派与知识领域的“内在化”
第三节 颓废派与社会领域的“工业化”
第十八章 象征主义之中国百年传播考论
第一节 象征主义传播的发生
第二节 象征主义传播的调整
第三节 象征主义传播的滞缓与扩展
第四节 象征主义传播的复兴
第五节 象征主义传播的未来展望
第十九章 本质主义诗学的瓦解与现代文学本体论的重构
第一节 “屏”对“镜”的扬弃
第二节 “屏”对“灯”的矫正
第三节 “显现”:“体验”的直呈
第四节 “显现”:“再现”与“表现”的融合
第五节 “显现”:西方现代文学本体论的重构
第二十章 人文交流“深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