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4-24 18:26:55
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序言
重绘中国文学的历史地图
绪言:问题的提出
一 在时空维度上强化空间意识
二 在文化中心动力的基础上,强化“边缘的活力”
三 精神文化深度问题
以“地图”为方法考察“文学中国”
一 中国文学史三大弱点
二 “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共存是中华民族两千年文明不中断的原因”
三 “中华民族文学是中原凝聚力基础上强化边缘活力”
四 “中国古代文学不讲家族问题是讲不清楚的”
五 以“钓”的方法追问“庄子是楚庄王的后代”
六 中国文学地图——我们文化的身份证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之源
一 发生学上的“中国”
二 作为文化之精华的开放的“爱国”精神
三 立国之根与“海纳百川”的文化哲学
四 充沛的文化血脉与丰美的文化景观
中华文化考源的三句话四特性
构建返本还原的古典学
古典学的活力在于生命还原
以古典学门径逍遥于诸子六大迷津
那么,究竟如何进行文化研究呢?
迷津之一:老子庙为何不见李父之踪影?
迷津之二:“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究竟是什么意思?
迷津之三:为何会有“孙武其人乃子虚乌有”之说?
迷津之四:墨子的出生地究竟在哪里?
迷津之五:庄子的家世究竟如何?
迷津之六:荀子、韩非、李斯如何缔结师生因缘?
对先秦诸子生命之源的综合考察
一 老子之道的生成体制和内在脉络
二 庄子使哲学审美化的生命特质和文化基因
三 墨子的东夷文化基因和思想变异过程
四 韩非子归本黄老的特征及思想启动的契机
《论语》章节编年与生命认证
一 《论语·学而》首章“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之编年考订
二 《论语·子罕篇》二十八章“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之编年考订
三 《论语·先进》末章“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之编年考订
四 《论语·阳货》“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之编年考订
五 《论语·季氏》首章“季氏将伐颛臾”之编年考订
六 《论语·阳货》“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章之编年考订
借问孔子何时见老子
一 诸子百家的开幕式
二 破解“老孔会”的超级难题
三 动用人文与科技结合的研究手段
四 孔子赴洛阳问礼的思想收获
五 深度解读孔子的生命
回眸中华文明的创世纪
李杜与盛唐:一种诗性文化名片的产生
一 盛唐文化名片
二 李杜与盛唐的阴阳分割
三 李杜优劣论的公案
四 人文地理学视野中的李杜
五 由醉态盛唐蜕变的清雅风流与意象经营
重回鲁迅
鲁迅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启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文化观的独特形态
三 学术文化方式的广为开拓
俗文化的本质与功能
一 俗文化的本源性和结构性功能
二 俗文化与文学
三 俗文化与历史
四 俗文化与哲学
五 俗文化与民族记忆
六 俗文化与人群生存方式
书在读我
一 枕上得来的话题
二 老虎分南北的启示
三 女子小人的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