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自澳洲归来,反清复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章 14.巡视江边

明军将领,多有骄横恣意的毛病,而且越是手握重兵,就越是飞扬跋扈,这左良玉可谓是一个典型。

早年围剿李自成之时,他就不止一次因私心杂念而抗命不遵,消极怠战,纵敌逃窜,以至闯军得以喘息,趁机做大。

崇祯十一年的川陕之战,更是因为与督军杨嗣昌之私怨,拒不出兵,袖手旁观,以至明军惨败,丢了襄阳。

还有一点儿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只有身为穿越者的朱胜机才知道的事情,那就是,左良玉最后造了反!

就冲这些,朱胜机信不过左良玉那是一点儿毛病都没有的。

如今左良玉在武昌拥兵自重,据说麾下兵马足有八十万,号称百万,其实力比马士英等人捆在一块儿还要强得多,危险性自然也远超马士英之流。

为了对付马士英他们这群乌合之众而把左良玉给召回南京,简直就是除狼得虎,得不偿失!

这一计策略,无疑是一计昏招!

再者说,自两年前左良玉在朱仙镇会战大败于李自成之后,便元气大伤,撤至武昌观望自保,朝廷屡次督促他出兵,他都推诿不从,难道如今自己下旨让他出兵征讨马士英,他就肯从命了吗?

当然,如果是派东林党的人前去武昌传旨,左良玉倒也未必会继续坐山观虎斗,说不定还真就肯出兵了,因为左良玉曾受东林党领袖人物候恂举荐提拔之恩,视候恂为再生父母,故而一直都与东林党关系匪浅。

可若是左良玉真的看在东林党的面子上出兵了,那可绝对不是朱胜机想要看到的结果,毕竟东林党那群人可不是什么好鸟儿,若是东林党和左良玉勾搭到了一起,等他们解决掉了马士英等人,接下来矛头可就要对准自己了。

朱胜机倒不是害怕左良玉,虽然左良玉号称百万,但他唬得住别人,却糊弄不了身为穿越者的朱胜机,朱胜机多少还是知道他的底细的,自朱仙镇一战惨败之后,左良玉麾下精锐损失大半,后来归附他的大多都是乌合之众,真正的可战之兵最多不过两三成而已。

东林党妄图勾结左良玉来拿捏自己,架空皇权,把持朝廷权力,简直就是痴心妄想,朱胜机也并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只是,朱胜机可不想把时间和精力都耗费在这种无谓的内部斗争上,他的目的是尽快统一明廷内部,早日出兵北伐,趁建奴立足未稳之际,收复失地,夺回京师,复兴大明!

所以对于这种可能会妨碍自己的事情,自然要尽可能的避免。

对于史可法的这封奏疏,朱胜机并没有直接给予批复,而是吩咐吕振东前去召他入宫觐见。

在见到史可法之后,朱胜机首先嘱咐他,为了避免引发不必要的恐慌,此事不可声张,要暂且保密。

而后,朱胜机才口头上对他奏疏上所提的两项对策做出了答复。

当然,关于否定史可法召左良玉出兵平叛这项提议的理由,朱胜机自然不会提及自己对东林党的担忧,而是只说左良玉骄横肆意,拥兵自重,不甚可靠,召其入京,恐是除狼得虎。

史可法并非实打实的东林党,且为人忠正,能够站在朝廷的利益思考问题,所以在听闻朱胜机此言之后,也意识到了此法确有不妥之处,并十分坦然地承认,是自己糊涂了,对此事确实考虑不周。

朱胜机看得出来,史可法在此事之上并无私心,故而也就没有再在此事上多说其他,而是直接就自己所赞同的,史可法的第一项提议做出了安排。

命史可法以“犒军”的名义,前往江北巡视诸府与诸军镇,相机行事,首要确保对和州、滁州、应天府江北区域与扬州府南部临江区域的控制,在此基础之上,再尝试招抚拉拢江北诸府与诸军镇。

史可法听闻朱胜机要派禁军随身护卫自己,还要让铁甲舰护送自己前往江北,自是大为感动,他没想到朱胜机竟然如此支持和信赖自己,当即便拱手立誓:“请殿下放心,臣便是粉身碎骨,亦定不辱使命!”

朱胜机闻言却是摆手道:“你也不必给自己太大压力,只需尽人事听天命即可,我已将麾下舰队调来南京,可保南京无虞,剿灭叛军,亦是轻而易举!”

朱胜机之所以对史可法说这番话,也是担心他真会豁出命去蛮干,到时候真把小命儿给搭进去了,可就得不偿失了!

史可法闻言一惊,随即郑重点头答应,对于朱胜机所言,他还真不认为朱胜机是在吹牛,毕竟他可是亲自领教过澳明禁军部队的厉害。

只一艘铁甲舰和不足千人的兵力便打得明军毫无还手之力,攻克南京城如摧枯拉朽,若是一支舰队,那将是何其恐怖的存在?

史可法出宫之后,回府稍作准备,便前往府库领了用于犒军的钱粮,在吕振东的陪同下出城前往了江边,再度登上了停泊于江中的铁甲舰,乘船往江北而去。

朱胜机从回来复命的吕振东口中得知史可法已经出发前往了江北,便吩咐吕振东去提前做好安排,待澳明舰队抵达南京之后,便做好随时采取军事行动的准备,以便在史可法招抚失利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出兵以武力控制江北各府及周边区域。

虽然朱胜机自信麾下的澳明禁军部队可以轻易战胜马士英、刘孔炤和江北四镇所集结的叛军,但战必求稳,提前构筑战略缓冲区还是很有必要的,可以确保我军进可攻,退可守,立于不败之地。

事情安排妥当,朱胜机抬手捏了捏眉心,仰身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

半睡半醒间,不知过了多久,直到听闻门外传来的一声通禀,他才缓缓睁开了双眼。

“陛下,礼部侍郎钱谦益,请求觐见!”

“让他进来吧!”

朱胜机朝门口吩咐了一声,微微起身,坐正了身子,目光也随之投向了宫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