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子拎得清,生活有奔头
有段时间,我学编程学得有点累,想看电视剧放松一下,于是重新看了一遍《欢乐颂》,觉得还挺有意思。
其中有个桥段:“小蚯蚓”(邱莹莹)被公司开除了,情绪非常低落,就给爸爸打电话。她爸从乡下赶来找她,给她讲了很多人生道理,然后带她去书店,买了很多成功学的书和光盘。
他们偶遇楼层里的邻居、“成功女性”安迪。安迪跟小蚯蚓说:“这些书并不是什么好书,书里的逻辑本身就不通。”
小蚯蚓的反应是:这些都是我父亲给我买的成功人士的书,就是为了教我很多道理,为什么你说这些书不是好书?
小蚯蚓不去分辨安迪跟她说的话是否有道理,而是因为这些书是父亲给自己买的,就开始与安迪较劲。
一本书好不好,应该以其输出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是否正确、有效为判断标准,而小蚯蚓却以谁给她买的作为判断标准。从她对这件事的态度可以明显看出,她在处理问题时的逻辑并不清晰。由此可见,她被开除这件倒霉事,也并非完全无缘无故。
在某些地方,我们常说头脑清晰、逻辑缜密的人“拎得清”,而思维混乱的人则“拎不清”。那什么是“拎得清”呢?
第一,脑袋里对某个事物(概念)认识准确。
第二,对某几个事物(概念)之间的联系认识清晰。
这种对事物之间联系的认知又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产生联系的条件认知清晰,二是产生联系的路径或方式认知清晰。
用大白话解释:
1.这是件什么事?这件事中哪些元素最重要?
2.最重要的元素在什么条件下会产生联系?它们是如何联系的?
除了“拎得清”,我们日常生活中还会说“奔头”这个词。它指我们的生活愿景,是我们心中描绘的理想生活状态。这个愿景在你的脑海中越具体、越真实,你为之努力奋斗的意愿就越强烈。这就是所谓“有奔头”的感觉。
你可以观察身边的人,如果一个人“拎得清”,那他的生活即使算不上多好,至少也不会太差;如果一个人既能“拎得清”,还“有奔头”,那他一定是个充满能量、幸福感很高的人。
可是,身处低谷的人往往难以看清未来的图,甚至可能是一片黑暗。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但最直接的原因通常是人生中的某个特定环节出现了问题,总结下来,无非就是两点:
1.选错了路。
2.在正确的路上走法不对。
2019年,我在武汉与一位做二级市场投资的牛散(股票市场上盈利能力很强的散户)见面,他说过一句话:“做股票,我们只专注于最重要的事,那就是选股。”
他一辈子专注于这一件事,并且做到了极致,最终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人生不也是如此吗?如果选对了路,哪怕做得不够好,最起码还有改正的机会。但如果选错了路,即使走的方法是正确的,最终的结果只会是倒霉。
什么是对的事?粗略来说,可以概括为两点:
第一,这件事与你的目标方向一致。
第二,这件事对实现你的目标至关重要。
能找到一件事情中最重要的那个点是一种非常厉害的能力,千万不能小瞧它。但仅仅做好这一步还不够,攻城容易守城难,能够守住这个最重要的点才算是真正的胜利。
要知道,不动比动要难得多。不动到了极致,叫“入定”。
回顾自己之前做股票的经历,我总是研究如何买卖,总结起来就是研究操作。这么多年,交了那么多“学费”,我终于学会了研究怎么能不操作。
基于这种思路,我在黄金大涨之前就开始买入黄金,并且坚持只买不卖的策略。当周围的朋友问我为什么如此看好黄金时,我的回答很简单:我能够考虑到当前经济形势存在的不确定性。
基于对这个大趋势的判断(注意判断得很简单粗暴),我选择了避险性质的黄金股,然后保持不动。尽管持有期间因为某些诱惑出现过两次变动,但我都及时把握住了改正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