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废柴中学生与班花
我叫齐阳,十七岁,江城二中最普通的学生。成绩中等偏下,体育勉强及格,长相扔人堆里就找不着。每天的生活就是上学、发呆、看班花林雨晴。
林雨晴,她是那种会发光的女孩,成绩年级前十,钢琴过了十级,笑起来左脸颊有个小酒窝。我们之间唯一的交集是每周三的值日,她擦黑板,我拖地。这种时候我总会故意放慢动作,只为多看她几眼。
“齐阳,你能快点吗?我还要锁门。“林雨晴的声音从讲台传来。夕阳透过窗户把她的轮廓镀上一层金边,粉笔灰在她周围形成朦胧的光晕。她是一个转校生,一个月前的那个早读,当她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走进班级时,我便喜欢上了她。
“马上好。“我低头猛拖,结果用力过猛,水桶翻倒,污水漫过半个教室。
林雨晴叹了口气,蹲下来帮我捡翻倒的拖把。她白皙的手指和脏兮兮的拖把杆形成鲜明对比。“你总是这样毛手毛脚的。“
我涨红了脸。这就是我的生活——连出丑都出得如此平庸。
第二天物理课,班主任张老师宣布市科技馆有个新展览,需要学生志愿者。“特别是物理成绩好的同学。“他说着看向林雨晴。
我鬼使神差地举起了手。
“齐阳?“张老师推了推眼镜,“你上次物理考了61分。“
全班哄笑。林雨晴转过头,好奇地看了我一眼。
“我想...进步。“我结结巴巴地说。
就这样,我和林雨晴以及其他三个学霸被选为志愿者。周六早上,我们在科技馆门口集合。林雨晴穿着浅蓝色连衣裙,像一片晴空。
“没想到你会对科普感兴趣。“她递给我一瓶水。
我接过时手指不小心碰到她的,触电般缩回。“就...挺好奇的。“
科技馆新展区叫“量子世界“,里面有个球形的“等离子体实验室“。据讲解员说,这是国内首个面向公众开放的小型核聚变演示装置。
“绝对安全能量级别只够点亮几个灯泡。“一位秃头的工作人员拍着胸脯保证,“你们谁想体验操作?“
学霸们纷纷后退——他们聪明到知道不该碰不明实验设备。只有我,也许是想在林雨晴面前表现,举起了手。
“很好,年轻人就该有探索精神。“我站在操作台前,戴上特制手套。“现在慢慢转动这个旋钮。“
我照做了。球形装置内部开始发出淡蓝色光芒,像被困住的闪电。
“现在加大功率。“
旋钮转到某个刻度时,球形装置突然发出刺眼的白光。顿时,警报声响起,那位秃顶的工作人员脸色大变。“不可能!这超出了设计参数!“
接着是爆炸——或者说,像是爆炸的某种东西。没有冲击波,没有热浪,只有一道白光吞没了一切。
“齐阳!”最后一刻,我感到林雨晴抓住了我的手臂。
然后世界变成了数学。
我漂浮在由公式和几何图形构成的空间里。欧拉公式在我眼前旋转,黎曼曲面如花瓣绽放。我“看“到了电磁力的纤维丛结构,强相互作用的胶子场,弱力的玻色子振动。宇宙像一本打开的书,而我突然能读懂每一行文字。
“齐阳!“林雨晴的声音把我拉回现实。
我们倒在实验室地板上,周围一片狼藉。球形装置裂开了,里面流出银色的液体,接触空气后迅速蒸发。秃顶的工作人员瘫坐在墙角,喃喃自语:“这不科学...这不应该...“
林雨晴的手还抓着我的手腕。她的裙子脏了,头发散乱,却出奇地冷静。“你没事吧?“
“我...“话到嘴边变成了,“我能让那个杯子浮起来。“
我看向三米外的水杯,想着“起来“。杯子颤抖一下,真的升到了空中。
林雨晴倒吸一口气。学霸们尖叫着逃出实验室。秃顶工作人员瞪大眼睛:“你...你改变了局部重力场?“
我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只知道世界变得不一样了——我能感觉到空气分子的碰撞,能“看“到地板下电线里的电子流动。当我集中注意力时,甚至......
“我们得离开这里。“林雨晴拉着我往外跑。出门前,我回头看了眼破裂的实验装置,银色液体已经消失,但内壁上有个奇怪的符号在发光——一个由七个圆点组成的图案,像缩小的北斗七星。
后来我们才知道,那叫“上帝模块“——高等文明留在宇宙中的知识种子。而我,阴差阳错地激活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