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8章 打南京俺要去
史可程退下后,大元帅府大堂内又迎来了新的访客。龚鼎孳踏着稳健的步伐走了进来,向朱慈烺行礼。
“龚先生。”朱慈烺重新坐回主位,“听说你与钱谦益交情匪浅?”
“回千岁爷,臣与钱先生确有一些交往。”龚鼎孳恭敬地答道。
“本宫一直仰慕钱先生的才学,想请他来做阁臣。”朱慈烺说着,目光灼灼地看向龚鼎孳,“不知龚先生可愿意代为传达?”
“臣定当竭尽全力。”
“记住,”朱慈烺特意叮嘱,“要让他带上他的弟子郑森,就是郑芝龙的长子。”
龚鼎孳眼中闪过一丝了然:“臣明白。”
送走龚鼎孳后,朱慈烺打起了自己的如意小算盘。郑森就是郑成功,历史上有名的抗清大英雄。有了郑森这个良将在手,不但能如虎添翼,他父亲郑芝龙这个江南首富也就乖乖成了自己的钱袋子。一举两得啊!
时间很快来到了六月初六。
龙门塞城内外突然沸腾起来。英国公张世泽带着一队骑兵,一同送达的还有抚军太子的命令和几张朝廷公告。令旨是给龙门塞指挥使司的武官,皇榜则贴在城门上。
“听说太子招兵,每名将士都能领到十两银子的安家补助!”
“这么多?不会是骗人的吧?”
“我家那小子正愁找不到出路,这下可有着落了!”
城门外围满了看榜的百姓,人群熙熙攘攘,不时发出惊叹声。大多数人不识字,就听参军们朗读解释。有人踮着脚尖想看得更清楚些,有人则小声议论着这份优厚的待遇。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龙门塞。街头巷尾,茶馆酒肆,到处都能听到人们议论这件事。
“十两银子的安家费,这可不是小数目啊!”一个身着粗布衣衫的老汉搓着手说道,布满老茧的手掌摩擦发出沙沙声。
“可不是嘛,听说还有十两的介绍费,一个人就能赚二十两!”旁边一个瘦削的汉子眼睛发亮,脸上写满了期待。
“你们也太好骗了吧?”人群中突然传来一声冷笑,“这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说话的是个面容憔悴的中年人,眼神中带着几分嘲讽。
募兵官站在高台上,居高临下地扫视着众人。他身着绣春服,腰间别着一把精致的佩刀,与下面衣衫褴褛的百姓形成鲜明对比。
“信不信由你们,”募兵官冷冷开口,“反正该给的钱一分不少。你们这些穷汉子,在龙门塞能有什么出路?去当兵不仅能挣银子,说不定还能搏个前程!”
这话如同一把尖刀,戳中了在场所有人的痛处。龙门塞虽然地处沿海,但普通百姓的日子并不好过。号称十八家指挥,光是有资格世袭指挥的家族就有十八个之多。一个小小的龙门塞,却有这么多世袭武官,早已将所有肥差瓜分殆尽。
“我去!”人群中突然有人高喊。
“俺也去!”
“打南京,这好事我可不能错过!”
人群开始骚动,越来越多的人举手表态。募兵官看着这一幕,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容:“对,就是要打南京的史可法,那个反对太子爷的奸臣!”
这句话一出,现场更加沸腾了。
“史可法?就是那个南京兵部尚书?”
“打他个狗日的!”
“咱们山东人什么时候怕过南京人?”
募兵官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暗暗点头。果然,提到打江南这三个字,这些人的热情比打鞑子还高。江南富庶,谁不想去分一杯羹?
与此同时,龙门塞指挥使司的大堂内,气氛却显得凝重许多。
堂内檀香袅袅,十几个身着官服的武官正围着一位身材魁梧的老者,正是英国公张世泽。
“国公,此事当真?”一名指挥官急切地问道。
张世泽端坐在太师椅上:“千真万确!史可法那厮,竟敢与太子爷作对。现在太子爷手中只有三万人马,急需增兵。”
“下官愿往!”
“我等愿效犬马之劳!”
众人争先恐后地表态,有人甚至直接跪了下来。张世泽看着这一幕,眉头微皱:“你们可都是有品级在身的...”
“打江南要紧!”有人打断道,“我辞官也要去!”
“对!为太子爷效力,何须这官身?”
看着这群人争先恐后的样子,张世泽不动声色地叹了口气。这些人心里打的什么主意,他又何尝不知?海州这么个小地方,却养了那么多官员,即便是有官位在身,又有几分油水。品级低的跟老百姓也没什么差别。如今能去富庶的江南捞上一把,谁不愿意呢?又不是去打鞑子。就是鞑子,上次还被太子给取了二千多首级,打个南京还不是手到擒来。
而此时的兖州府,却是另一番景象。
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正在原鲁王府的一间净室中,与刚到的胞弟史可程密谈。房间内只点着一盏油灯,昏黄的灯光下,两人的影子在墙上摇曳。
“皇极门一事,当真如此?”史可法眉头紧锁,手中的茶杯已经凉透。
史可程神色凝重:“千真万确。皇极门之变后,太子已完全掌控朝政。圣上被软禁,每日见臣都有太子心腹在侧监视。”
“荒谬!”史可法猛地站起,茶盏被带得翻倒,茶水洒了一桌。
史可法踱步沉思,眉头紧锁。堂弟从不说谎,这消息必然属实。可太子确实有失孝道,理应废黜,但眼下形势...
“皇上膝下就这一子在身边。”史可程仿佛看出兄长心思,“云藩远在大同,路途遥远。永王殿下与五皇子被叛军所困,生死未卜。若废黜太子,谁来继承大统?”
屋内陷入沉默。烛光摇曳,在墙上投下晃动的影子。
“大哥。”史可程继续道,“太子虽有失孝道,但确实有经天纬地之才。如今朝廷稍安,这都是太子殿下的功劳。孟子有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太子殿下文能安民,武可定国,这难道不是社稷之福?”
史可法依旧踱步不语,脚步声在寂静的书房内格外清晰。
“听闻太子殿下乃是太祖高皇帝转世...”
“住口!”史可法猛地转身,呵斥道:“你读了这么多圣贤书,怎能信这等荒诞之言?”
史可程摇头苦笑。他深知这位兄长的性格,一根筋认定了崇祯皇帝,怕是暂时劝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