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皮肤干燥,背部覆有鳞片。不能自身调节体温,体温随接收的太阳热量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肺呼吸。除龟类之外,其他爬行动物都有牙齿。体内受精。大部分为卵生,与两栖动物相比,其卵的结构更为特别,由羊膜包裹,可避免变干。这一进化使它们的繁殖过程摆脱了对水域环境的依赖。
门:脊索动物门
纲:爬行纲
目:4
科:60
种:约9000
共同特征
爬行动物是最早脱离水域环境在陆地上生活繁衍的脊椎动物。这同其皮肤上的防水鳞片和带有羊膜的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卵同外界环境隔离,外表有柔韧或坚硬的保护壳,使其免遭脱水的危险,同时又可保证呼吸的空气和水通过。因这一进化成果,爬行动物成功脱离了水域限制。卵具有一系列的细胞膜:羊膜,防止胚胎脱水;尿囊,充当呼吸表面;绒膜,调节气体的通过量。所有这一整体都包裹在外壳内。

能量调节策略
与所有的爬行动物相同,普通鬣蜥也为变温动物,它们利用太阳和石头来保持适宜的体温。
爬行动物皮肤干燥,表面覆盖一层防止水分蒸发的鳞片且能定期更换。通过蜕皮,周期性更换表皮,在这一过程中,动物本身也会不断成长。甚至在孵化之前,它们就会蜕皮。
爬行动物为变温动物,意味着它们体内不能产生热量,需要通过外部因素的调节来保证体温处于正常范围之内。所以经常会看到它们伸展身躯在太阳底下待一整天。进食之后,它们将腹部贴在温热的石头上以促进消化。当体温偏高时,它们会在巢穴内、石头下或茂密的树丛下来降温。
和哺乳动物及其他恒温动物不同,爬行动物不需要每天从食物中获取化学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这是很多爬行动物的重要特性,如蛇和鳄鱼,并不需要每天都进食。但这样存在一个劣势,它们不能在极冷的气候条件下生存。另外,因白天、黑夜或季节的变化,它们不得不调整自己的新陈代谢功能以及其他活动(如运动、消化、成长和排泄)。很多爬行动物在天气冷时会进行长达几个月的冬眠。
栖息地与分布
除极冷环境外,它们能够在其他所有环境中生存。因此,除了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爬行动物分布。热带地区的爬行动物种类最为丰富,据统计,在10 平方千米的丛林中可以发现 100 种不同的爬行动物,相当于欧洲大陆所有已确定爬行动物种类的一半。沙漠中的爬行动物种类较少,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发现很多爬行动物。如在美国和墨西哥的干旱地区,据估算,每平方千米生活着 4000 只沙漠夜蜥蜴(Xantusia vigilis)。
很多爬行动物都具有适应各种气候的卓越能力。棱皮龟(Dermochelys coriacea)是最耐冷的爬行动物之一。在 10 摄氏度的极地水域也能发现它们的踪迹:体温可以高出所在水域 18 摄氏度。角蝰(Cerastes cerastes)是一种带有剧毒的蛇类,生活在世界上最干旱贫瘠的沙漠,如年平均降水量几毫米的撒哈拉沙漠,夜晚时经常在沙子中游窜寻找猎物。阿空加瓜蜥蜴生活在海拔2500 米的安第斯山脉地区,有时甚至能在海拔 3300 米的阿空加瓜山上找到它们的踪迹。
繁衍
同哺乳动物和鸟类一样,所有的爬行动物都是通过体内受精繁衍后代的。大部分为卵生。一般在地洞、腐朽的树干、蚁穴等较为安全和隐蔽的地方产卵。
有些爬行动物幼体由父母养育,如鳄鱼:父母建好巢穴,雌性鳄鱼产下卵,并孵化很长一段时间。很多蟒蛇和眼镜蛇会一直孵化自己的卵,它们通过肌肉收缩产生热量孵卵。但是也有些爬行动物是卵胎生的,它们的卵在母体内发育,但和母体无直接联系。
刚出生的幼体身上包裹着一层破了的薄膜,甚至还有胎生爬行动物整个胚胎发育过程都是在母体内,和哺乳动物类似,通过脐带进行营养供给。
饮食
大部分爬行动物以活着的猎物为食,从白蚁到水牛都是它们的美食。蜥蜴一般主要以昆虫为食,也有草食性蜥蜴,如绿鬣蜥主要以树叶和果实为食。
蛇偏爱昆虫、软体动物和脊椎动物,如鸟类、老鼠、鱼、两栖动物以及其他爬行动物。当猎物的体形比其嘴的直径大时,它们会将颌骨脱位,张大嘴巴和消化道,将猎物全部吞咽。非洲食卵蛇专以卵为食,尤其喜欢鸟卵。
鳄鱼喜欢吞食鱼、软体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大部分陆龟为草食动物,但是水龟,不论海水还是淡水,一般都是肉食动物,它们的食物包括螃蟹、虾、蜗牛、鱼和海蜇(在海洋中)以及其他无脊椎动物,有些种类还会吃水藻。

保护壳
爬行动物皮肤上覆有鳞片,起到防脱水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