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章 窑变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唐·李商隐《无题》
一
程墨白的血在青瓷掌心结晶了。
那滴从他被子弹贯穿的右肩溅出的血,在落地前就凝成了赤红色的瓷珠。青瓷蹲在教堂彩窗的阴影里,看着这颗血珠在晨光中渐渐褪成天青色——与她胎记的颜色分毫不差。
“别碰!“程墨白突然抓住她的手腕。他白大褂的袖口已经碎成缕缕布条,露出的手臂皮肤下竟浮现出细密的冰裂纹,像是高温烧制后急速冷却的瓷器。“这些血珠里有记忆片段...“
话音未落,血珠突然爆裂开来。青瓷眼前闪过零碎的画面:1932年的德镇窑厂,一个穿白大褂的背影正将某种蓝色粉末倒入釉料桶;接着是1943年的上海码头,同一个背影站在雨中,怀里抱着个昏迷的蓝布衫少女。
最骇人的是最后一个画面——那个背影转过身来,赫然是年轻了十岁的程墨白,而他手中拿着的,正是青瓷随身佩戴的那枚青瓷胸针!
二
他们躲进了法租界边缘的一家当铺。
老板是个独眼老人,看见程墨白立即反锁了店门。当老人用特制的镊子掀开程墨白左臂的皮肤时,青瓷倒吸一口冷气——那下面根本不是血肉,而是层层叠叠的瓷片,每片上都刻着微小的德文字母!
“第36次记忆载体的损耗率超过70%了。“老人说着青瓷听不懂的话,从暗格取出个锡盒,“必须立即进行转移手术。“
程墨白却推开锡盒,转而从怀中取出半张烧焦的照片。青瓷认出那是她在诊所见过的1932年照片,但此刻照片背面显露出先前未见的一行小字:
“记忆移植成功率与受体情感强度呈正相关“
“来不及了。“程墨白突然用柳叶刀划开自己左腕,取出一片泛着蓝光的瓷片,“青瓷,看着我的眼睛。“
瓷片贴上她太阳穴的瞬间,青瓷看见无数记忆碎片如暴雨般袭来:
-六岁的自己在窑厂玩耍,不小心打翻釉料桶,一个年轻男子匆忙将她拉开——那是二十岁的程墨白!
-十六岁生日那天,父亲神秘地将她叫进密室,墙上挂着的正是程墨白的照片,下方标注着“第35号载体“!
-而最震撼的是1932年4月7日,根本不是她记忆中那样躺在床上养病,而是...而是自己主动走进了那座正在燃烧的倒焰窑!
三
“你是我父亲创造的...记忆容器?“
青瓷的声音在颤抖。当铺阁楼里,她看着老人用特殊药水清洗程墨白手臂上的瓷片,那些德文字母渐渐组成一段可怕的文字:
“第37号实验体记忆固化完成度92%,情感模块异常活跃,建议重置“
程墨白虚弱地笑了笑,突然从怀中掏出个怀表。与之前那个不同,这个怀表的玻璃表面下不是指针,而是两片相互旋转的青瓷碎片。
“打开它。“他将怀表递给青瓷,“在你准备好知道全部真相的时候。“
青瓷的手指刚碰到表盖,整间当铺突然剧烈震动起来。墙上的古董瓷器纷纷坠落,在木地板上摔成诡异的图案——那分明是德镇的地形图!
“他们找到我们了。“老人脸色大变,迅速推开一个隐藏在博古架后的暗门,“快走!地道通往黄浦江码头!“
程墨白却站在原地不动。他的左臂已经完全瓷化,裂纹中渗出蓝色的液体。
“青瓷,“他突然用德语说道,“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时,我教你的那首歌吗?“
青瓷愣住了。她确实会唱一首奇怪的德语摇篮曲,却从不记得是谁教的。
四
地道里弥漫着潮湿的霉味和一丝若有若无的龙脑香。
青瓷扶着程墨白艰难前行,手中的煤油灯照出墙上奇怪的标记——那些看似随意的划痕,实则是用特殊手法记录的窑温曲线。每走过一段,程墨白就让她触摸特定的标记,说是在“唤醒记忆锚点“。
在第三个锚点处,青瓷突然双腿一软,脑海中浮现出从未见过的画面:
年轻的程墨白站在实验室里,面前是七个排列整齐的瓷俑。每个瓷俑胸口都嵌着枚青瓷片,而最中间那个瓷俑的面容...正是她自己!
“记忆移植不是单向的。“程墨白的声音仿佛从很远的地方传来,“你也在改变着我...“
地道尽头突然传来日语喊叫声。程墨白猛地将青瓷推向一个侧洞,自己却转身朝反方向跑去。在最后的对视中,他的左眼突然泛起青瓷熟悉的蓝光——那是她每天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
青瓷蜷缩在侧洞里,手中紧握着那个未打开的怀表。远处传来一声剧烈的爆炸,随后是瓷器碎裂般的脆响。
当一切归于寂静,她颤抖着打开怀表——里面没有机芯,只有两片拼在一起的青瓷碎片,组成一个完整的心形。瓷片上刻着一行小字:
“第三次重置时,我终于爱上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