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1章 掌控郓城县
郓城县是一个普通小县,乡下农户占比超过百分之九十五,全是苦哈哈。
当共助会势力遍布整个郓城县,吸纳了所有贫苦农民百姓,郓城县的地主乡绅、地方官员便彻底陷入人民的汪洋大海。
可任其拿捏,随意揉圆搓扁。
半点风声都传不出来。
不过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况且一直没有风透过墙,这事本身就是一条重要信息。
平阳村的张家只是开始,郓城县很大,共助会的目标是整个郓城县。随着一家又一家的地主乡绅被打倒,新县令通过点点蛛丝马迹,终于知晓共助会的存在,知晓共助会的疯狂。
新县令不做人事,不是他能力不行,是他选择做一把刀,做维护朝廷诸公利益的刀。
但他这把刀不仅没杀死“分隐田”,还杀出一个共助会怪物。
夜里,他辗转难眠,点亮油灯开始写奏章。
他要把郓城县发生的事上报朝廷。
奏章写到一半,他搁下笔,“撕拉”一声将奏章撕了一个粉碎。
“不能向朝廷上折子,朝廷不一定会处理共助会,但一定会处理我。”
十万漕工让整个东京百姓饿肚子,朝廷不仅没责怪,还好生哄着;四万郓城百姓群情激愤杀几个地主乡绅,朝廷会怎么做?
“且,我未必有时间等来朝廷。”
“我得自救。”
第二天一早,他叫来衙门的押司,一个矮黑青年,“你去石碣村找张谦,我有事和他商议。”
押司叫宋江,原是衙门普通小吏。
四个月前,张谦大力整治吏治,见宋江识文断字尚能一用,便提拔做了押司。
“大人可是要谈共助会一事?”
“你知道?”
“小人家里并不富裕,也是共助会拉拢、帮扶对象。”
新县令气急,想指责宋江两句,却知指责不过是枉费口舌。他深吸一口气,平复心情,道:“张谦准备怎么做?要让我突然暴毙?”
宋江恭敬道:“张大人希望大人能在郓城县多任职几任,百姓该缴的赋税,一分钱都不会少,不会叫大人难做。”
“地主乡绅啦?”
“百姓群情激愤,把他们打死了,杀人犯逃进梁山做了贼人,大人可下通缉令缉拿。”
......
共助会清理地主乡绅,地主乡绅不可能坐以待毙,引颈就戮。
只是他们的地位权势来自人民群众,不是来自他们喜欢的土地和金钱,当他们深陷人民的汪洋大海,能做的极其有限。
特别是家里的家丁、护院、小厮、女使......不再是他们的助力,而是监视他们的人。
到时会出现两批人。
一批是拎不清的人,想各种办法反抗;一批是聪明的人,想办法转投共助会。
共助会对此早有预料,曾开会讨论过。
拎不清的人,开批判会。
泥腿子群情激愤的审判地主乡绅老爷,最后结局,想也知道。
仇富,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容小觑。
聪明投靠的人,询问调查。
只要没做天怒人怨的恶事,皆大惩小戒,轻飘飘的放过。
梁山,梁祝学院。
王伦正在练张谦祖传的《易经心意剑》,常钧突然来报:“镇长,张谦求见。”
王伦当即收功,接见张谦。
见到张谦,他笑着玩笑:“真经一句话,假经万卷书。你这本武功倒是真的,但编撰得像假的一样,十句话里有九句废话。
是废话就算了,还特么大量引用易经里面的东西,看得我是一个头两个大。”
张谦听了王伦的抱怨,脸上满是欢喜,这说明王伦把这本书摸透了。
这还真是不容易,都两个月了。
当然,他并不觉得王伦速度慢。
见王伦使剑,他对武学充满幻想,想某天仗剑走天涯,想以三尺青锋剑,荡尽天下贼寇。这两个月加之前刚上梁山的十来天,他一直有在研究《易经心意剑》,结果毫无头绪。
“这功夫如何?”
“一本内家功夫,还算不错,值得一练。”
“怎么练?还请会长教我。”张谦现在是共助会成员,习惯叫王伦会长。
“稍等!”
王伦进屋拿了一本书,书很薄,不如《易经心意剑》的三分之一厚。王伦道:“整本书,我用的白话文写的,还画了大量动作插图,你就说你之前那本书有多坑吧!”
他将书递给张谦,道:“你照我写的练,问题应该不大。若有问题,可以随时来问我。”
看着薄薄的册子,王伦心里吐槽:这时代的武功秘籍,简直不是给人看的。难怪后世会怀疑武功是否真实存在,这玩意就算能传下去,到后世也没几个人信它是武功秘籍。
他能看懂,学会,重新编撰,还是因为他有超一流高手状态参考,以及精神力强大的缘故。
若非如此,别说两个月,就是给他一辈子,他也未必能看懂。
张谦拿到王伦重新编撰的《易经心意剑》,爱不释手的翻阅,“看着确实很简单,呼吸节奏、频率,以及与之配合的相关动作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感觉依葫芦画瓢即可学会。”
看过《易经心意剑》,张谦将其好生收起,这才说起他的来意。
“现在陆续有地主乡绅主动投靠我们,有好几家经查证并没残民害民的行为,且名声极好,我们准备接受他们成为我们的一份子。”
“没问题,只要按我们要求纳税即可。”
“我意思是让你亲自出席,表示看重。”
王伦想了想,觉得没问题,问:“我什么时候去?”
“现在。”张谦道。
“这么急。”
“我倒是不急,急的是那些地主乡绅,这事一日不定下来,他们一日睡不安稳。”
“行吧!我去和学生交代一下。”
路上,王伦问张谦,“石碣村有些偏,一直将共助会总部设在那里,会不会有些不便?”
张谦道:“我准备把总部搬县城去。”
王伦震惊的看向张谦,“没看出你胆子有这么大!你就不怕总部被朝廷一锅端了?”
张谦自信笑道:“现在包括县令在内,整个郓城县都是我们的人。朝廷了解到的郓城县,是我们给他们看到的郓城县。等朝廷真正注意到我们,到时我们未必还会怕朝廷。”
自他当了共助会秘书长,彻底掌控一县,一道命令能调动上万人,整个人都开始飘了。
“对了,我们现在已经彻底掌控了郓城县,什么时候将共助会扩展到邻县去?”
“我认为接下来两到三年都不宜扩张,应静下心来慢慢培养可用人才。”
“培养人才?”张谦微微皱眉,“你打算开办学堂,就像梁祝学院那样。”
“对!”王伦笑道:“我准备在郓城县开办一所男女同校的学院。学院名字我都已经想好了,叫元初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