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邻居朱元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7章 陛下是咋想到的呢?

西平侯府。

沐英自从洪武十一年担任征西将军,跟蓝雨等人统兵征伐西番,在土门峡取得大胜后一直赋闲在家。

当然,他的赋闲跟别人不同。明面上他在五军都督府有职务,暗地里他更是朱元璋埋在京城的一根钉子,专门让他盯着胡惟庸、蓝玉等人。

其实沐英对这个任务挺抵触的,原因无它,只因在征西路上蓝玉对他颇为照顾,很多时候冲锋陷阵的事都是蓝玉亲自上。

他不相信蓝玉会背叛陛下,更不相信蓝玉会跟胡惟庸等人搞到一起。

甚至于他对于胡惟庸谋反都不怎么相信,一个从没带兵打仗过的文官,哪来的胆子谋反?

不过当他看到很多军中袍泽拜倒在胡惟庸门下,愿意给胡惟庸当一条走狗之时,他不禁对陛下生出崇拜之情。

事实上,沐英从小就被朱元璋带在身边,可以说他是朱元璋手把手带出来的,早就对朱元璋崇拜的无以复加了。

只是之前的崇拜更多是儿子对于父亲的崇拜,现在的崇拜则是臣子对于君王的崇拜。

这一天,沐英刚下班回家,正好看到胡惟庸的管家笑呵呵站在自家门口。

“小人见过西平侯!”

“你是?”

“小人乃是胡相爷家的管家,特奉我家主人之命前来递送请帖!”

“哦?”

“我家相爷在家备了几桌酒水,特意宴请西平侯、永昌侯等人前去赴宴……”

“哦!”

沐英接过请柬翻来覆去的看了看,只见请柬非常华丽,还洒了点点金粉。上边的致辞内容非常谦卑,什么扫榻、沐浴之类的词汇都有。

只是陛下前脚刚走,胡惟庸就急不可耐的联络一干军中将领,这是不是太急躁了些?

陛下还真有先见之明,早就知道胡惟庸心存不善!

“你回去跟胡相爷说,咱晚上必定赴宴!”

“小人代我家主人谢过西平侯赏脸啦……”

在送走胡惟庸的管家,沐英满脸疲惫的进入府邸。只是他这边刚坐定,就听到一个心惊肉跳的声音。

“侯爷,锦衣卫求见!”

“带过来……”

“不不不,咱还是亲自去见吧!”

沐英赶忙起身迎了出去,刚走到垂花门就看到熟悉的飞鱼服。

“劳两位兄弟久等了!”

两名锦衣卫见状,赶忙躬身回礼。

“不敢劳西平侯大礼!”

“两位是上差,是钦使,下官理应行礼。”

“西平侯乃是我锦衣卫前辈,我们这些后辈哪敢让西平侯行礼?”

沐英年轻的时候担任过朱元璋的帐前都尉,专司值夜宿卫之职,可以说就是锦衣卫的前身。

因此,两名锦衣卫喊他一声前辈也算应景。

“两位上差可有什么旨意?”

“有!”

沐英闻言刚要跪下,就被两名锦衣卫给拦住了。

“西平侯免礼,此次乃是密旨,只有您一人能看,我等没有宣读资格……”

“哦哦哦……”

沐英闻言当即起身,然后从锦衣卫手里接过密旨。

“两位上差稍后,我回书房拜读一下密旨再给陛下回信!”

“西平侯请自便……”

沐英赶忙回到书房,打开漆封的密信,只是看了一眼就眉头紧皱。

因为陛下的密信太出乎他的预料了,陛下既没有让他继续盯着胡惟庸,也没有让他盯着蓝玉,而是让他关心一下云南地区的风土人情。

这是什么意思?

莫非陛下要对云南用兵?

在沐英迷茫之时,胡惟庸同样两眼大写的懵逼。

他首先收到一份朱元璋的公开斥责,斥责他尸位素餐,集合满朝文武都想不出一个治理宝钞滥发的好办法。

这让胡惟庸非常不服气,自己提出的办法不好,难不成陛下还有更好的办法?

然而,随着圣旨继续宣读,胡惟庸的骄矜之心彻底收起,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肃然和敬佩。

“咱大明要筹备办银行,设准备金……”

“银行分中央银行、地方银行、政策银行、行业银行等等……”

“除中央银行负责发放宝钞外,其余银行皆行房贷和通存通兑之事……”

胡惟庸越听越心惊,惊讶的两只眼睛都快瞪出来了。

这还是他认识的陛下吗?

在胡惟庸心里,他一直挺看不起朱元璋的,觉得朱元璋不过是个放牛娃出身,非但没念过几天书,甚至连仗都没打过几次。

朱元璋之所以能有天下,全是仗着徐达、常遇春、汤和等人的帮衬。

当然,大明建立之功,也离不开他和恩师李善长的帮忙。

若是没有他们这些功勋之臣,朱元璋别说当皇帝了,就是给陈友谅提鞋都不配!

大明建立之后,朱元璋的种种作为更是让他看不起。

这厮不懂治国也就罢了,偏偏还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单说他搞出来这个宝钞,就是个狗屁不通的东西。

元人的朝廷,还知道将宝钞跟丝绢绑定呢。

到了他们大明朝,宝钞就是一张废纸!

然而,今天陛下的这份旨意,不仅弥补了大明先前宝钞的种种弊端,还破天荒的提出一个银行和准备金的概念。

这不仅让胡惟庸对陛下刮目相看,更是让他感到深深的恐惧。

陛下莫非早就知道宝钞的弊端,就是想看看自己和其他人的表现?

但他怎么可能懂呢?

这些制度漫说一个放牛娃了,就是浸淫户部几十年的尚书都未必想得到呀!

单说这个银行制度,就足以开一代之先河了。若是该制度真能执行下去,那大明宝钞不仅可以行诸天下,大明货物更是可以交通南北!

然而陛下是咋想到的呢?

陛下该不会有高人指点吧?

只是这个高人是谁呢,会不会是刘伯温?

刘伯温……

哼哼!

当年就该毒死他,没想到竟然让他逃过一劫!

正当胡惟庸还沉浸在第一份圣旨的震惊中时,使者已然打开第二份了。

第二份圣旨相对来说简单了许多,只是让他收集日本和海外诸国的消息,并让他满世界搜集“玉米”、“土豆”两种农作物。

玉米、土豆?

胡惟庸略微皱了皱眉,当场想到当年的杨宪旧案。

当年杨宪治理扬州之时,曾经拿海外商人的安南水稻当成祥瑞进献给陛下,最后引得陛下大怒,将其满门抄斩之事。

因此,胡惟庸在看到这两种海外农作物之时,第一时间就是猜想陛下该不是又听了某人的谣言吧?

虽然胡惟庸想不通陛下为何突然对日本,甚至对海外方物感兴趣,但他还是老老实实的接旨。

“臣领旨!”

“请使者转告陛下,微臣三月……不不不……一月之内,必定寻到陛下所要的玉米和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