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结构
在五大类Ig中,以IgG 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最为清楚,本节对Ig基本结构的介绍都以IgG为代表进行说明。Ig分子的基本结构是2条相同的轻链和2条相同的重链组成的四肽链,连接轻链与重链的化学键是二硫键,形成的四肽链分子称为Ig单体,是构成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结构。Ig单体中四条肽链两端游离的氨基和羧基的方向是一致的,分别被命名为氨基端(N端)和羧基端(C端)(图3-1-1)。

图3-1-1 免疫球蛋白分子基本结构示意图
一、四肽链结构
(一)重链和轻链
所有Ig的基本单位都是四肽链的对称结构,其中2条为相同的重链(heavy chain,H chain)分子量较大,为50~70kDa,由450~5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另2条为相同的轻链(light chain,L chain)分子量较小,约为25kDa,含有214个氨基酸残基。Ig重链可以被糖基化修饰并改变功能状态,属糖蛋白,且可根据氨基酸组成和含糖情况划分成不同的类(class)。
(二)可变区和恒定区
在多肽链的N端,占轻链的1/2与重链的1/4或1/5,这个区的氨基酸排列顺序随抗体特异性不同而发生很大变化,故称这个区为可变区(varible region,V region),在重链和轻链分别称作VH和VL,它是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赋予抗体以特异性。在V区内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可发生高度变化,称为高变区或互补决定区(hypervariable region/complementary determining region,HVR/CDR)。虽然V区是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但也并非每个氨基酸残基都与抗原直接接触,肽链的空间构型将1条H链和1条L链的共6个CDR组成一个稳定的抗原接触面,是抗体特异性的决定因素,也决定了抗体独特型。除HVR之外,V区的其余部分被称为骨架区(framework region,FR),氨基酸组成和排列相对稳定,发挥着稳定CDR空间构型、协助抗原 - 抗体结合的作用。
多肽链的轻链C端1/2及重链C端3/4(γ、α、δ链)或4/5(μ、ε链)的氨基酸数量、种类、排列顺序及含糖量都比较稳定,故称为恒定区(constant region,C region)。两条相同的重链借二硫键相互连接,两条相同的轻链则分别借二硫键连接在相应重链N端的两侧,因此Ig都是对称性的大分子。由四条多肽链和几对二硫键连接成的一个基本单位称为Ig单体。不同类Ig单体的聚合情况不同:IgG、IgD、IgE及大多数血清型IgA均为单体;分泌型IgA为双体,由两个单体IgA通过J链相连而成,并附加一个分泌片;IgM为五聚体,即五个单体IgM通过一条J链相连而成。尽管变化程度相对较小,C区亦承担着重要的功能,如激活补体、发挥抗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等。
(三)铰链区
在两条重链之间二硫键连接处附近的重链恒定区,即在CH1和CH2之间,有一个可转动的铰链区(hinge region),由2~5个链间二硫键、CH1尾部和CH2头部的小段肽链构成,富含脯氨酸。Ig双臂之间的角度可以在0°~90°变化,当Ig与抗原结合时,铰链区的转动可以暴露补体结合点,在抗原 - 抗体结合过程中起弹性和调节作用。IgM和IgE没有铰链区,意味着这两种抗体的可弯曲性较弱。
二、其他成分
在IgA二聚体和IgM五聚体中,还含有J链(joint chain)和分泌片(secretory piece,SP)。J链由浆细胞合成,富含半胱氨酸,起到连接IgA、IgM单体的作用。SP由黏膜上皮细胞分泌,能够以非共价形式结合于IgA二聚体上,而成为分泌型IgA(sIgA),能够协助IgA通过黏膜上皮细胞,保护其免受蛋白酶降解,更好地在黏膜表面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