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从五指山山神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修心性终得道妙

岳求真再一睁眼,眼前又是熟悉场景。

仿佛刚刚入山寻仙,拜师赐名都是繁华一梦,此时不过梦醒。

但是他在心中感念,却又能感应到一处神秘所在,只要他心念微动,便能再入其中。

祖师挥手之间,便能让他来去自如,实在是神通广大。

他依稀记得前世有些观点,说是“灵台”、“方寸”指的都是心。

所谓“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便是心中世界,不过一片幻象罢了。

但他在灵台方寸山中感应地脉,却又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仙山。

只能说他如今见识尚浅,看不懂祖师神通。

而祖师说他时机未到,还需经历些历练,让他做些修行。

他虽然心中对大道期盼,但也知道急切不得。

如今他虽在大道之外,但有祖师这个先行者为他指路。

他要做的便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修行,积跬步以至千里,汇小流而成江海。

虽是道阻且长,但他终有一日能见大道。

如此,岳求真便遁往山下,开始每日修行。

往地脉处行水磨工夫,于山脉之上修清心净法。

闲时即寻些凡间草木,种在山脉之上,以恢复五行山的生态。

每隔七日,祖师便召他入三星洞,与他讲经论道,教他通读经典。

虽未曾教他修行之道,却让他心境愈发圆满。

这种节奏,让他想起前世高三时,每日也是忙碌,扎身于题海之中。

颇有另一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节奏感。

当他完全沉浸在这种修行中时,时间流逝都变得模糊了。

转眼之间,五行山上便是花开花谢,草枯草又生。

如今,已经是满山绿色,看不到黄土,即使是岩石峭壁之上,也是爬满绿苔。

这一日,岳求真如往常一样入得方寸山三星洞中,正准备焚香听道。

却听祖师问道:

“虎儿,我且问你,你随我修行多少时了?”

岳求真拜道:

“弟子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静心修行,未曾在意时间流逝。”

“只记得在后山采了五次灵桃,也回五行山种得一山桃树,如今桃花满山,甚是美丽。”

祖师颔首道:

“那山唤作烂桃山,你师兄在山上时常采桃充饥,只可惜桃山依旧人却变。”

“你既然采了五次桃,想来便是五年了。”

“为师五年不曾传你道法,你可怨我?”

岳求真拜首道:

“弟子怎会怨祖师,祖师不辞辛苦,每七日便与我一人讲经,使我明白道理,已是恩比再造。”

“弟子自知根基浅薄,大道难求,祖师教我静心,必有深意。”

“况且弟子只求金丹大道,若是祖师只是随意便传我一二旁门,弟子才觉得亏了呢。”

祖师从童子手中拿起戒尺,轻轻打在岳求真虎头上:

“你个虎儿,倒是会说些胡话了,看来修心有些长进,如今清心口诀念得如何?”

岳求真这五年间对于修炼谈不上多上心,只当日常。

但是心境修行却是未曾放松,不曾耽搁过。

【功法:菩提清心诀(大成)】

【进度:(566/800)】

【效用: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岳求真颔首答道:“已是心如明镜,不染尘埃矣。”

祖师赞道:“五年修行,心如明镜,你心常静矣,虎儿果有大才。”

“如此根基,可为金丹道基矣。”

“你今有缘,我亦喜说。你进前来,仔细听之,当传你金丹之妙道也。”

岳求真走上前去,叩首拜谢,洗耳用心倾听。

菩提祖师颔首道:

“欲行金丹,难关重重。今把要诀与你说,望你是关关难过关关过。”

“拴心猿、锁意马,先定心神方入道。

炼金公,请木母,调和精神有道基。

黄婆居中三家见,五行合一金丹成。”

“你可听得明白?”

岳求真闻得道妙,心中如拨云见月。

他这些时日,常听祖师讲经,对道家典故已是烂熟于心,此时大约能听懂。

所谓心猿,意马,指的乃是心神,若是不受控,便使人杂念丛生,阻碍修行。

金公对应人体“精气”象征先天之炁,说的乃是“炼精化炁”。

木母对应人体“元神”象征先天之神,说的乃是“炼炁化神”。

黄婆属土对应人体“意念”象征后天之意,土居中央,为调和五行之枢纽,故称“黄婆”(媒婆)。

其作用是调和金公(精)与木母(神),促成“三家相见”(精、气、神合一)。

如此“三家相见”以致“五行合一”方能修成金丹。

如此看来,便是修成“三家五行”便是八个难关,当真是难关重重。

若是将初来时的他换来听,便是这金丹道妙摆在眼前,他也是只能如人无手,虽至宝山,终无所得。

岳求真只感祖师恩情深厚,诲人不倦。

他听到祖师发问,便开口说道;

“祖师怜悯,弟子听了大概,粗略懂了。”

“修金丹大道,须先拴心猿、锁意马,弟子尚不知心猿意马何在,烦请祖师指点。”

祖师举起戒尺点在岳求真额头上,唱道: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岳求真不解,他知心猿意马皆是他又非他,祖师教他求人不如求己,但他又怎知何处去寻?

祖师将戒尺递与童子,拿起拂尘,笑道:

“觉真你且回去,慢慢参悟,金丹大道向来艰难,去罢。”

“拜别祖师。”

待岳求真离开,童子伺候祖师入了静室,按耐不住,忍不住道:

“当初悟空师弟七年修心,三年便练成金丹,学得一身本领。”

“祖师,觉真师弟何时可以入道,何时能成金丹?”

祖师摇头道:

“我亦不知,金丹大道,别人虽能助得,终究还是须靠自身。”

“悟空天生神圣,出世便是三五合一,觉真却是凡胎肉身,入道却是艰难。”

童子点头应道:

“哦,就如那人间俚语‘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倒炕’。悟空师弟是先易后难,觉真师弟是先难后易。”

祖师笑骂道:

“哪里学得怪话,倒也不算错,个人机缘不同,修行若是为了攀比卖弄,迟早有那道消身陨之厄。”

童子摇头晃脑道:

“觉真师弟教我的,他说此语虽然算不得文雅,但却是合‘话糙理不糙’之理。”

“他还说甚么‘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亦是有道理。”

“祖师,觉真师弟懂得道理真多。”

祖师拿起戒尺,敲在童子脑门上,笑着训斥道:

“我看是你心不清净,想要出山撒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