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概况
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丝绸之路的起始段与天山山脉的交通网络一起,共同组成了“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它的地位在丝绸之路中最为突出。该路网有着将近5000公里的横跨路距,8700公里的总长,申报的遗产区总面积达42680公顷,加上缓冲区的面积,总面积达234464公顷。作为超大型文化线路,丝绸之路路网第一批申报点包含了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境内的中心城镇遗迹、交通遗迹、宗教遗迹、商贸城市和关联遗迹等5类共33处代表性遗址遗迹,其中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各有8处和3处遗产点,中国段陕西、河南、甘肃、新疆四省区共22处遗产点。这些遗迹,承载着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发展的全历程,包括开通、发展、繁荣以及鼎盛时期,这些文明成果,在全人类文明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的申遗成功,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联合申报的形式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丝绸之路项目。丝绸之路,古老而又悠扬,此次申遗成功,意味着它在人类文化版图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终于获得了认证,同时,它也为中国的遗产名录再添重要成员。借此,这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镌刻辉煌文明、承载厚重文化,古老而神秘的商贸大走廊、经济大动脉、文化大运河,必将焕发新的生机,书写新的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和吉尔吉斯共和国三个国家,是“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广袤地域的见证。此次路网的申遗要素中,有22项在中国境内,包括陕西省: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城固张骞墓、兴教寺塔、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彬县大佛寺石窟等7处;河南省:陕县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汉魏洛阳故城遗址、新安县汉函谷关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等4处;甘肃省:玉门关遗址、炳灵寺石窟、锁阳城遗址、麦积山石窟、悬泉置遗址等5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苏巴什佛寺遗址、高昌故城、克孜尔尕哈烽燧、交河故城、克孜尔石窟、北庭故城遗址等6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有8处,分别位于其阿拉木图州和江布尔州。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有3处,位于楚河州。黄土高原上的长安,位于丝绸之路的天山廊道东头,继续往西,翻越秦岭和祁连山,贯穿河西走廊,从敦煌的玉门关经过,再向前到达楼兰(今哈密),沿着天山,到达楚河、伊犁河与塔拉斯河谷地。
由于丝绸之路中国境内的沿线存在区域地理多样性的差异,以及文化与历史时期政权归属的不同,将丝绸之路国内廊道按照从东到西的线路,主要分为四大部分。
一 华中
丝绸之路华中部分作为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的起始区域,它以黄河中游的长安,以及丝绸之路的最东端起点洛阳,向西延伸至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沃土在今陕西和甘肃都有分布。
二 河西走廊
天山廊道沿着祁连山山麓向西延伸,即为河西走廊,走廊北面是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一路穿过由积雪融水形成的石羊河、黑河与疏勒河,最终抵达敦煌。
三 天山南北
丝路天山廊道主要是沿着天山南北,分为天山南北两路。公元前1世纪,天山北路形成,其主要位于天山北麓的草原和南边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之间,穿过阿拉山口或霍尔果斯,再继续向西行进,进入哈萨克斯坦。公元前138年之后,天山南路通道地位逐渐上升,发展成为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主要是指天山南麓出发,至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北的绿洲这一段路线。
四 七河流域
七河流域位于天山廊道的最西端。穿越天山,在天山北面、巴尔喀什湖的南面,区域内遍布河流,有锡尔河、伊犁河、楚河和塔拉斯河。
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丝绸之路“彭吉肯特—撒马尔罕—鲍伊坎特的廊道”将东亚、西亚与地中海地区、南亚连接起来,是重要的中亚路段,古代粟特商人经常依据此通道往返于中国与中亚地区。穿越费尔干纳谷地之后,便到达了与丝绸之路相连接的“彭吉肯特—撒马尔罕—鲍伊坎特的廊道”,该廊道由东向西延伸6500公里。再继续向西行进,便到达南部的阿姆河廊道,穿过咸海南部之后,就能够到达里海廊道。撒马尔罕(已录入世界文化遗产)就曾是粟特人的都城,位于廊道之中的丝绸之路该路段不仅是丝路商人进行贸易互通的道路,同样也是8世纪后,穆斯林朝圣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