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古代历史文化论稿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孤竹国地望的双重内涵

学界有关孤竹国地望的研究,大体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所谓广义,通常指孤竹国的疆域[1];所谓狭义,即指孤竹国都城的地理位置。

唐兰先生应当是最早注意到孤竹国地望这种双重意义上区别,在《从河南郑州出土的商代前期青铜器谈起》一文的注释中指出:

今河北省迁安县附近的古孤竹城,可能是孤竹国的一个都邑,而孤竹国的国境决不止此……今按喀左在迁安东北,离迁安不到三百里。这种属于四荒的国家,还在游牧情况下,地广人稀,喀左应属孤竹是无疑的。[2]

此说基本将以迁安为中心的河北东北部和以喀左为中心的辽西地区,作为广义意义上的孤竹地域范围。这一观点在学界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但也相继受到不同角度的质疑和反对。

质疑者认为:其一,孤竹国铜器的发现与邢昺“无礼义文章”的注疏截然相反,即孤竹为“四荒”国家的说法并不可靠[3];其二,孤竹是以农业为主的定居民族,而非游牧民族[4];其三,孤竹为商代诸侯国,从城邑国家概念和参考周代分封诸侯国方百里的情况来看,孤竹不应具备方圆千里的广大疆域。[5]与此相对应,也有研究者认为:孤竹国的统治范围应大体为今卢龙县为中心的滦河入海处小盆地及其附近区域。[6]

关于孤竹国都邑地理位置的看法,早期的观点主要可分为位于河北地区的“卢龙说”“迁安说”或位于辽西地区的“喀左说”三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则倾向于孤竹国都城的“动态说”[7],但就其迁都方向的看法仍有分歧。一种观点主张“由南向北”,认为:“孤竹的旧都在卢龙,后来其势力向北扩张,喀左应是其新都之所在。”[8]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应是“自北向南”,指出:

孤竹国的都邑在立国之始并不一定建在或设在今卢龙县一带,很可能建在辽西或其他地方,后来有所迁移,到商朝后期甚至在西周国势衰弱时,才迁至这一带的。……有的学者曾提出孤竹城在辽宁省喀左县城东北25华里一个地方,也是并非没有可能的,但即便是的话,也在商朝或西周初期,不会在西周的中、后期。[9]

这些考证和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和加深了学界对孤竹地望问题的研究与思考。其实,在孤竹国存续近千年的岁月中,商、周政权更迭,春秋列国与北方民族政权纷争不断等一系列重大的历史变迁和制度变革等,不仅导致特定时期孤竹国内部及其外部关系发生变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孤竹国都邑及疆域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