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檗谷黄氏家族与黄景昉的早年经历
有明一代的福建地区,承续自宋元以来的人文传统,公私教育发达,科举氛围浓厚,弘治、嘉靖以降经济的发展[1],又进一步推动了文化的繁荣,从而使八闽之地在历次科考中取得了斐然的成绩,特别是高级官员主要来源的一甲进士、庶吉士人均数在明代皆位居首位。[2]其中,泉州一地不仅“科第文物之盛,彬彬与上国齿”[3],其府治晋江县人均进士数更是居全国之首,形成了“温陵人文之盛,晋江一邑与海内诸名邦相抗衡”的局面。[4]随着通籍者日众,出自泉州、晋江的进士屡登庙堂,甚至仕至显宦,位居宰辅者亦不乏其人[5],终明之世,福建共有十一人入预机务[6],在隶属泉州府的七人中,即有六人出自晋江县,科名仕进之盛于此可见。与之相表里,黄氏家族自南宋时迁居晋江檗谷,至正统末年移居泉州郡城后,在“闾阎山海之间,家诗书而户业学,即卑微贫贱之极,亦以子弟知读书为荣”[7]的文化氛围之下,从八世祖黄克复受业蔡清学《易》,始肆力于读书举业,此后通过家学传承和人际网络的拓展,迄于明季共产生了八位举人、三位进士,成为晋江一地的“科举家族”。出生其间的黄景昉,受家庭的濡染,自幼秉承庭训,以“儒宦为业”,与伯仲二兄共学,由此开启了他的科考仕进之路。本章旨在梳理檗谷黄氏家族的发展及其人际网络的基础上,呈现黄景昉的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