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5章 顾廷烨回京
整个过年期间,齐衡不是跟随父母入宫赴宴,就是在走亲访友。
或是在家招待前来的宾客。
齐衡虽然还小,可也要陪在左右。
这种日子一直持续到初九,才得以清闲下来。
上元节那日,齐衡并未能如愿的出去逛逛,看看古时上元节热闹景象。
因为上元节当晚,官家和皇后分别在宫里设宴,宴请百官和有诰命的官眷。
宴席结束,还会前往宫城之上观赏花灯。
站在宫城之上,看着灯火通明的汴京城,那种震撼,难以言表。
齐衡到底是男丁,平常跟随母亲入宫倒是没什么。
这样的场合,他只能跟在父亲身边。
看着朝着高官勋爵,写诗作词,歌颂官家,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齐衡突然想到了一句诗。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个时空虽然和历史上的宋朝存在不少诧异,可整体局势并没有太大变化。
去年西北因为旱灾发生了叛乱,可从叛乱发生到平定,在汴京并没有引起多大波澜。
而此时在这些官员的诗词中,去年兼职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和诗中的情况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同。
…………
上元节过后,许夫子迟迟未归。
就在平宁郡主准备派人去郑州寻人的时候,许家那边派人送信来,说许夫子在上元节那晚,和家人赏花灯之时,摔了一跤。
摔的倒是不厉害,可许夫子毕竟年纪大了,需要好好修养一些日子,短时间内无法继续来教导齐衡,只能派人前来请辞。
平宁郡主让人备了一份厚礼,和报信的人一同去了郑州。
不管怎么样,许夫子都教了齐衡数年,该有的礼数不能少。
要不是距离有些远,齐衡都需要亲自去探望一番。
“这入宫伴读还得等一年,不如先寻一个私塾,让衡儿去借读?”
齐家正堂,齐隆正和平宁郡主商议接下来齐衡读书的问题。
小皇子蒙学要等明年,许夫子已经请辞了,即便伤好了也不会来齐家继续教导齐衡了。
“只能如此了,回头你也打听一下,看看汴京城中,有哪些门风不错,家中又设有私塾的人家,到时候把衡哥儿送去借读一年。”平宁郡主说道。
“嗯,我回头问问看。”齐隆点了点头。
齐隆和平宁郡主忙活着替齐衡寻找私塾借读,齐衡倒是乐的清闲。
虽说他不知道盛家具体多久抵达的汴京,可按照正常升迁的传统,年前官员就会完成交接,年后前去赴任。
因此盛家到汴京的日子应该不出一个月了。
而宫里也没传出小皇子有任何不适的消息。
此时齐衡已经几乎可以确认,小皇子应该不会如原来那般夭折了。
毕竟百官即便再急于立储,也不可能在小皇子夭折没多久,便逼迫官家过继吧?
齐衡这边为小皇子没有夭折而高兴,平宁郡主那边却为齐衡借读之事伤透了脑筋。
汴京家中有私塾的不在少数,可平宁郡主挑选的时候,不仅要看教导的夫子,还要看对方家里的门风如何。
除此外,就连私塾中正在读书的人,她都要考量。
选了不少人家,结果要么是对夫子不满意,要么是对其门风不满意。
两者都满意的,私塾中却有一些纨绔子弟。
选了快一个月了,都没有选到让她满意的。
朝晖院中
齐衡躺在摇椅上,晒着太阳,眼睛微眯,神情慵懒。
摇椅是他让不为找木匠专门打造的,这段时间因为天气冷,齐衡几乎不怎么出门,人都快发霉了。
今日难得天气好,齐衡便让人将摇椅搬出来,在院子里晒晒太阳。
走在齐衡昏昏欲睡的时候,一阵脚步声传了过来。
“公子。”
不为躬身行礼道:“顾二公子来了。”
“你说谁?”
齐衡闻言猛的睁眼,瞬间清醒了过来,扶着摇椅坐了起来。
“顾二公子来了,此时已经进府,正往朝晖院这边来。”不为重复道。
“走,随我去迎一迎!”
齐衡起身理了理衣裳,神情欢喜道。
他欢喜的并非顾廷烨回来,而是顾廷烨既然回来,就说明盛家也抵京了。
此时他可以百分百确认,小皇子不会夭折了。
齐衡来到前院和中院的角门处,迎到了由门房领着的顾廷烨。
顾廷烨身后还跟着一个身材壮硕,皮肤微黑,神色憨厚的少年。
看其衣着打扮,和站位,显然是顾廷烨的长随。
可顾廷烨的长随他见过,并不是眼前这个。
“这个应该就是石头了吧?”齐衡心里暗道。
“衡哥儿!”
顾廷烨神色颓废,见到齐衡,勉强挤出一丝微笑。
“二叔!”
齐衡微笑一礼,然后冲门房摆了摆手,等门房退下后,看了看四周,小声道:“二叔怎么不告而别,跑到扬州去了?”
他自然知道顾廷烨去扬州做什么,却不能表现出来。
古人讲究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像顾廷烨这种偷偷跑出去,已经属于严重的不孝之举了,齐衡若是不问问,多少显得有些不正常。
“此事说来话长。”顾廷烨苦涩的摇了摇头。
“二叔,去我院里,咱们坐下慢慢说。”
齐衡领着顾廷烨来到自己院子正堂,等下人送上茶水,就把人打发了下去。
“二叔,怎能突然换了一个长随?”齐衡故作好奇道。
顾廷烨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说道:“我这次来,是跟你道别的。”
“道别?”
齐衡惊讶道:“二叔这是要去哪?”
“我准备去白鹿洞书院进学,和你一样走科举入仕。”顾廷烨说道。
“二叔有上进心是好事,可也没有必要去白鹿洞书院吧?”齐衡疑惑道。
“你也知道我在汴京的名声,去那边也是为了躲清净。”顾廷烨解释道。
顾廷烨一直渴望得到父亲的认可,这些年活的有些浑浑噩噩的。
在扬州被盛长柏骂了一顿后,才幡然醒悟过来。
如今的大宋,文官掌控着话语权,只有通过科举入仕,才能有机会实现他心中的抱负。
原本他和盛长柏约定,等盛家到了汴京,他便去盛家借读,两人一同读书,将来一起参加科举。
可等他从常嬷嬷口中,得知母亲的经历和死因后,他总算知道为何无论他怎么努力,怎么表现,却始终得不到父亲的认可。
回到汴京后,顾偃开因为他私自离家出走,要动用家法,而顾廷烨则质问他母亲的死因。
当年娶白氏,并非顾偃开能够决定的,可这件事在顾偃开看来,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
被顾廷烨这么一质问,顾偃开又气又努,引发了旧疾,昏迷了过去。
而顾廷烨从顾偃开的神情中已经确定,常嬷嬷说的那些都是真的,自己母亲的死和父亲有着直接的关系。
可那毕竟是他的亲生父亲,顾廷烨实在不知该如何面对,只能选择逃避。
临行前,特意来齐家和齐衡道个别。
只是这些事情他不方便和齐衡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