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镜像与文学中国:当代四川多民族文学发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四川多民族文学的前世今生

四川,不是自古便有。四川是一个变动不居的行政空间。

自秦汉开巴蜀,南宋称“四川”,四川的辖区和边界屡有变化。[1]1949年,新中国成立,次年,四川解放。1955年,原西康省金沙江以东各县划归四川省。[2]1997年,重庆直辖,川渝分治。目前,四川省下辖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辖区面积48.6万平方千米。2013年年末,四川常住人口8107万。[3]

四川地处中国西南、长江上游,是青藏高原向长江中下游平原过渡地带,地理形态复杂[4],自然环境得天独厚[5],在历史上享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6]。经数千年的族群迁徙和数次大移民,四川成为族群大融合之地。在这片土地上,有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学传统。

古代,由于分属不同文化系统,且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区隔和地理区隔,四川各民族文学之间很少交流和往来。特别在中原中心主义和大汉族中心主义的影响下,非汉民族长期处于受歧视和被排斥的境地,古代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很少进入中原史志。

当代,政治语境改变,民族政策改变,四川各民族文学得到不同程度发展:少数民族相继产生汉语作家和母语作家;汉族作家承继现代汉语文学表达,继续表现。到20世纪80年代,四川多民族作家涌现。21世纪,多民族作家倚靠区域、同中有异的传播模式得到外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