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过何氏五首
【解题】
天宝十三年(754)晚春,杜甫因有买田卜居之意,又受何将军之邀,再次游览了何将军山林,欣喜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其二
山雨樽仍在,沙沉榻未移。犬迎曾宿客,鸦护落巢儿。云薄翠微寺,天清黄子陂。向来幽兴极,步屣过东篱。
【集评】
仇兆鳌《杜诗详注》:次章,备写重来景事。樽榻依然,言主人能置酒而留宾。犬迎客,去年习见也;鸦护儿,今春乳子也。四句皆重游意。寺前云薄,陂上天清,方喜雨后初晴,故幽兴勃然,遂向东篱而览胜。末句起下平台之游。
其五
到此应常宿,相留可判年[1]。蹉跎暮容色,怅望好林泉。何路沾微禄[2],归山买薄田。斯游恐不遂,把酒意茫然。
【注释】
[1]判年:半年。
[2]何路:一作“何日”。
【集评】
王嗣奭《杜臆》:其五:初游未甚知将军之心,故有“自笑”“谁怜”之语。再过而心相契矣,故到可常宿,留可判年,而沾禄买田,直剖胸臆,初游幽意不惬者,正谓是耳。盖有饭吃则心安体舒,才遂斯游,而把酒茫然,未知得如所愿否也?赵注谓“一遂所愿,斯游不可复继”,误矣。又曰:老杜平生有志经济,而山林之兴亦复不浅,功成名遂而退就山林,此夙心也。其云“沾禄买田”,乃逊词,非实语也。“蹉跎暮容色”五字,无限伤感,盖膂力方刚而后可经营四方,容颜已暮,功业难期,故好山林之怅,斯游不遂之恐,皆因蹉跎而起,而斯游亦非指定何氏山林也。
杨伦《杜诗镜铨》:张上若云:“末首无限低徊,既欲终年留赏,又以迟暮怅别。忽思沾禄买田,复恐蹇乖不遂。种种心事,每二句一折,一往情深。”以此结前后十五首,尤见余音袅袅。
庄咏《杜律浅说》:五章总结,上四深羡山林之胜,下四欲谋归老于此,而恐不得也。结句与三章“自今幽兴熟,来往亦无期”,正相反应。看前游恰是前游结法,重游恰是重游结法,章法用意,一丝不乱。
石闾居士《藏云山房杜律详解》:此诗通身翻空出奇,与前游十首之结局不同,确是重游之总结,亦是前后两游之总收,如神龙夭矫,不可方物,无怪识者之鲜有其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