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涉酒诗文辑录与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解题】

这组诗作于天宝十二年(753)初夏。杜甫与郑广文同游何将军山林,二人骑马而往,主人以酒食相待,停留数日,题五律连章十首,其中涉酒诗五首。郑广文,即玄宗时广文馆博士郑虔。《新唐书·郑虔传》:“郑虔,郑州荣阳人。天宝初,为协律郎。”“安禄山反,遣张通儒劫百官置东都,伪授虔水部郎中。”后获罪,“卒免死,贬台州司户参军事。”何将军,名不详,其山林在长安城南,樊川北岸的少陵原。

其五

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1]。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2]。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3]。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

【注释】

[1]“剩水”两句:为山林远看之景。此地的水为沧江支流,山为碣石山的部分,所以赵次公曰:“沧江破而未胜水,碣石开而为残山。”

[2]“绿垂”两句:倒装句,意为风折笋而垂绿,雨肥梅而绽红。

[3]银甲:指甲。金鱼:何将军佩饰。

【集评】

汪瑗《杜律五言补注》:此诗旧只以结为足五、六之意,不知其结一篇之意也。无洒扫、坐莓苔,正应前山水字。首言山水之胜,次言苹果之美,次言弹筝换酒,盖谓摘梅烹笋、酌酒听筝,而随意兴之所至,周旋于山水之间也,其乐可知矣。前三联虽若散漫,而卒以结联总括之。少陵往往有此格,读者不可不知。

黄生《杜诗说》:起写大景,接写小景,转写宴乐之事,结写移樽之兴,全首不露针线,但以字眼密缝,字字用意,精丽无比,此早年致工之作。昔人谓《何将军山林十首》家法自《义阳公主园池》出,诚然。然此诗结语之风趣,较乃祖“犹言宴乐少,别向后池塘”,固有青冰之誉矣。

仇兆鳌《杜诗详注》:五章,见山林景物,而喜逢豪饮,在四句分截。言此间穿池垒石,特大地中剩水残山耳,其势之雄阔,足以破沧江而开碣石。烹笋摘梅,园中佳品。弹筝换酒,将军豪兴。故复移席苔前,以享其用意之殷勤。

其六

风磴吹阴雪,云门吼瀑泉[1]。酒醒思卧簟,衣冷欲装绵。野老来看客,河鱼不取钱。只疑淳朴处,自有一山川。

【注释】

[1]“风磴”两句:仇注云:“风磴而吹阴雪者,乃云门至吼瀑泉也。以下句解上句。”磴:石桥。

【集评】

庄咏《杜律浅说》:六章状山林高寒,而美其淳朴。上章正叙燕会豪兴,此章曰“酒醒思卧”,则饮后也,俱见次第。

石闾居士《藏云山房杜律详解》:此诗与下第七首,从第五首山水对举中分脉。此首乃是咏水,却发源于山;下首是咏山,又归根于水。有呼有应,有分有合,有顺有逆,极变化之致,无重复之嫌,识得此法,方可作连章之诗。

其八

忆过杨柳渚,走马定昆池[1]。醉把青荷叶,狂遗白接[2]。刺船思郢客,解水乞吴儿[3]。坐对秦山晚,江湖兴颇随[4]

【注释】

[1]“忆过”两句:《杜诗详注》云:“《唐书·安乐公主传》:尝请昆明池为私沼,不得,乃自凿定昆池。”张礼《游城南记》:池在韦曲之北。

[2]“醉把”两句:杨伦注引《酉阳杂俎》云:“魏郑公慤取大荷叶盛酒,刺叶令与柄通,吸之,名碧筒杯。”又引《晋书·山简传》云:“每临高阳池未尝不大醉而归,时人为之歌曰:时时能骑马,倒著白接。”接:白巾。两句生动记述了饮酒场景及醉酒后的情态。

[3]刺船:划船。郢:古代中国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省江陵县附近。解水:识水性。吴儿:赵次公曰,北人谓南人为吴儿。

[4]秦山:终南山。《读杜心解》认为杜甫“今对此汪洋水势,忽动‘刺船’、‘解水’之想。身居秦地,兴与江湖”。

【集评】

庄咏《杜律浅说》:八章,因水府而旁记游迹。上四实景,下四虚摹。盖园中连日玩赏,前数章触目生情,即物写状,已极铺叙之妙。但只零星错杂说出,何时了休,如何收拾?故此章忽翻转作回忆之词,言游赏之兴,将“游”字一束,直使前数章叙记景致,迸集腕下,有大海回澜之妙。至刺船、解水、走马而及泛舟,乃推开作托笔。

其九

床上书连屋,阶前树拂云。将军不好武,稚子总能文[1]。醒酒微风入,听诗静夜分。衣挂萝薜,凉月白纷纷[2]

【注释】

[1]“床上”四句:赞扬何将军与当时邀功生事之人不同,父子皆好书能文。

[2]衣:夏布衣服。萝薜:藤萝与薜荔。两句言何将军情趣高雅。

【集评】

庄咏《杜律浅说》:前数章,园林胜概,赞叙已极。九章则赞何将军之风雅,而且其闲逸之致也。前记景,此记人,恰是后路收拾,见非如将军雅人,兼好韵事,断无此园林清幽也。首句属赋,起“不好武”;次句其亦与开边生事邀取功名者异矣。

其十

幽意忽不惬,归期无奈何。出门流水注,回首白云多。自笑灯前舞,谁怜醉后歌!只应与朋好[1],风雨亦来过。

【注释】

[1]朋好:指郑广文。

【集评】

仇兆鳌《杜诗详注》:十章总结,乃出门以后情事。首二惜别之情,三、四别后之景,五、六回忆前事,七、八预订重游。幽意不惬,为迫于归期耳,两句起势突兀。舞若自笑,歌曰谁怜,无复林中豪兴矣,故须再过以慰寂寥。

浦起龙《读杜心解》:十首总结,无笔不应。“幽意”之应“幽兴”,“流水”之应“豪梁”,“朋好”之应“广文”,“来过”之应“不识”,人所知也。其曰“自笑”“谁怜”,正暗与“词赋何益”“山林未赊”相应。名流集而起“舞”“灯前”,陪游其可乐矣;媢嫉多而悲“歌”“醉后”,暗投能无伤乎?选胜则愁怀解,离君则旧恨来,人之至情也。献赋被斥,自是尔时关目,故应不漏。又曰:此诗须看其笔笔动,字字飞。又曰;凡数首宜章法一线,理固然也。但纪游题又稍异。随所历而述为诗,非如发议写怀诸作,须通体盘旋也。特于首尾各一两章,自成布置。

石闾居士《藏云山房杜律详解》:此诗首联是赋归去,以应首章之来游;次联是途中回顾眷恋难舍之景况;三联是途中预想归后寂寞之情怀,末联是思再游以应首章之幽兴。凡山林景物之佳,主宾投合之美,无不包括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