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陆坚
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地灵人杰,文人辈出。浙江历来是文学大省,自东汉以降,载入史册的文学家,超过千人,约占全国文学家的六分之一;特别是“五四”以来,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文学家,对现代文学的贡献更是居功至伟,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荣耀。在浙江现代文学家和文化名人中,不少都具有深厚的中国古代文化和古代文学功底。他们善于在继承前人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新的文化创造。他们善于运用传统的文学形式如旧体诗词,生动反映现代社会生活,也向为人们所关注。
旧体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豪、人民广为珍爱的宝贵遗产。在五四运动的猛烈冲击过程中,几经较量,文言文的阵地一个又一个被摧毁,最后被白话文所取代。然而旧体诗词却没有被击垮,也没有被新诗词所取代,虽然此后还几经冲击,但依旧卓然特立,灿然不衰,是我国千年文脉、千年诗魂的历史见证之一,甚至连老一辈革命家,也曾以旧体诗词为武器,抒豪情,酬壮志,战邪恶,展宏图。他们并没有把旧体诗词视为封建主义的精神鸦片,也没有把它看作与新时代格格不入的腐朽的文学形式。
浙江现代文学家和文化名人中有众多才华横溢的诗人,所作旧体诗词,一定程度上与老一辈革命家的旧体诗词相辉映。他们旧瓶装新酒、老树发春华的佳作,不仅丰富了现代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使群星丽天的现代文学增添了霞光异彩,而且还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为全国解放以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70年代、80年代以至改革开放以后旧体诗词创作的活跃,开辟的道路,提供了范例。其功不可轻忽!作为一种传统的、特殊的文学样式,还应该是现代文学史不拘一格、异军突起的精彩篇章。但可惜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或略而不论,或视而不见,这恐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丁茂远学兄不囿成说,不避其难,独有感悟,独辟蹊径,编撰《浙江现代十大家诗词赏析》,实是嘉惠学林的可喜可贺之举。全书对入选作家及其诗作都有精要评介,对入选每一作品中的成语典故、疑难词语等又作随文疏解,这是坐着冷板凳干的劳心费时的苦活。编撰者还统摄全篇作鉴赏性的分析,这更有助于唤起读者兴趣,引导理解深入,给人以某种似曾相识却又脱离旧踪的醒目之感。
由于特殊的美学内涵和特殊的创作技艺,对旧体诗词的鉴赏,却不是一般性的阅读,而是高级审美活动。它不光是一种感情的参与,更重要的是鉴赏者的艺术再创造。一个作品的美学价值,能否为鉴赏者所接受,往往取决于鉴赏者的理解程度和审美水平。见仁见智,各有会心。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中曾说:“夫篇章杂沓,质文交加;知多偏好,人莫圆该。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旧体诗词鉴赏,作为文学功能的实现环节,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个传统,即使在朴学盛行的清代,也有初具现代美学鉴赏文字某些优长的论著。虽然古已有之,但又向来称难。茂远兄言简意赅的鉴赏短文,自出机杼,自有识见,使人心会意得,启发多多。
我与茂远兄是同乡、同学、同事。他早我一年跨长江、旅西湖,领略“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怒涛卷霜雪”。我们一起问学、教学、治学。书山寻喜乐,学海风雨重,转瞬一甲子,夕阳仍从容。勤奋的茂远兄年过古稀,依旧笔耕不辍,业绩斐然。近年三部著作相继问世,好评迭出,令人称羡。
新书《浙江现代十大家诗词赏析》,又将付梓,茂远兄嘱我为序,实不敢当,然却之不恭,只好匆匆伏案。笔墨荒落,缀拾芜言,聊以充数,恐难有当于万一。
2017年早春二月草于杭州西溪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