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1章 求援
李洛策马狂奔回村,刚到门口他就翻身下马,径直冲进张家堂屋,神色凝重道:“叔,消息千真万确!教匪此番动静不小。县里统共才几百号人,上万贼兵压境,咱们这点人手,根本不够看!”
他抹了把额角的汗珠,又道:“我已让施文斌修书给山东都指挥使司求援,能不能等来救兵,就听天由命了……”
说到这儿,他压低声音,眼底闪过一丝不忍,“叔,实在守不住,咱们往扬州逃吧,我在那儿有些亲旧,或许还能寻条活路。”
张有德沉默良久,手掌缓缓落在李洛头顶。
即便少年与他一般高,在他眼中,仍是个毛头小子。
一声长叹后,他沙哑着嗓子开口:“祖祖辈辈都生在这,死在这,能往哪里逃?当年倭寇横行,我毅然从军,一是为保卫桑梓,二则想着立些军功,好风风光光娶你婶婶过门。如今弃家而逃,我是决计不肯做的……”
他目光沉沉望向远处的村落,“若是真到了绝境,你几个小的先走。我让你婶子把银子都给你拿上,你好沿路周转。”
李洛眼眶泛红,强撑着笑道:“叔,那有什么,等贼寇退了我们再回来便是了。”
他其实根本不怕这些贼军,死都死过两回了,可是这些日子以来,这些与他朝夕相伴的人们,他实在不想看他们再出意外了。
那个破庙里的汉子,槐树下的王快嘴,他不想再有更多人了。
望着张有德不语,李洛心里明白,他是结结实实的要与这泗水共存亡了,无论如何,这汉子也定是要留在这里了。
一时间,屋内竟陷入诡异的沉默之中。
张有德似是想到什么,猛地转身,大步踏入里屋,片刻后取出一块边角磨损的木牌。
他双手郑重地将木牌塞进李洛掌心,沉声道:“你识字,替我写封信。马上叫王宪骑马送去县城,务必托那知县帮忙加急寄出。这人与我交情不浅,许能来救,若是不成,你也能去投奔他。”
李洛摩挲着木牌,这是老张当年的腰牌。
可还是满心疑惑,他从未听张有德提起过这层关系。
但见老张一脸郑重,他也不再多问,当即铺开纸,提笔蘸墨。
“我说,你写。”张有德开口,他努力挺直脊梁,字字铿锵有力:“戚老弟,自登州一别,转眼已过数载春秋。老哥我从未向你开过口。可如今一县百姓危在旦夕,教匪不日便要兵临城下。若有不测,望你能看顾我家中孩子。若事可行,还望你能来救,教匪一旦得逞,周边州府恐遭荼毒,望你斟酌,兄张有德拜上。”
李洛握笔的手止不住微微发颤,随着张有德的讲述,他瞳孔骤缩,信中提及的“戚老弟”,莫不是那位?
若真是此人,这岌岌可危的泗水城或许能绝处逢生。
要知道,放眼古今,能与之比肩的武将寥寥,更何况此人还是个心怀天下的。
他匆匆写完信,将腰牌与信纸仔细包扎妥当,叮嘱王宪即刻送往县衙,随后忍不住问道:“叔,您这戚老弟,莫非是……”
“正是戚大人之子戚继光。”张有德目光望向远方,似陷入回忆,“早年在帐下,俺没少陪这小子练拳脚。他最喜与人较量,性子要强,功夫扎实,脑子更是灵光。那时大家就都说,这小子将来必成大器。”
李洛心头猛地一颤,果然是那位名震四海的抗倭名将!
胸腔里燃起的希望与不安交织着,他既盼着这位未来战神能力挽狂澜,又忍不住暗自揣度:此刻的戚继光,是否已有成名时的几分风采?
“叔,他如今什么年纪了?”他急忙追问。
张有德眯眼推算:“前几年不过是十来岁的毛头小子,算起来,如今该有二十出头了。”
李洛的神色瞬间有些黯淡,二十出头的年纪,纵使天赋卓绝,也尚未经历沙场磨砺。
可转瞬他又握紧拳头,眸中重新燃起光亮,就算不是已经成熟的戚继光,只要能得到援手,总比困守孤城等死强上千倍!
哪怕二十多岁,这个人定然也不会见死不救。
“可是爹有娘有,终归是不如自己有。”李洛喃喃自语,深知求人要先求己,当下这危如累卵的局面,必须先靠自己的力量去应对。
更何况这戚继光总不能私自带兵来救,那是形同谋反的,这一来一去,信再发到都司,不知要耗费多少时日。
他转向张有德,神色凝重:“叔,依您看,这些教匪的本事到底咋样?咱们得心里有个底,才好谋划应对之策?”
张有德眉头拧紧,脸上的皱纹仿佛更深了几分:“想当年戚大人帐下的儿郎们,便是只有两三千人马,对上两三万贼寇,俺也能咬着牙冲上去,胜算不说十成,八成也是有的。”
他重重地叹了口气,眼中满是无奈与不甘,“可如今泗水县这点兵力,真要是来个大几千的匪寇,这城多半是守不住的。”
他顿了顿,微微眯起眼睛,接着道:“若是那些被胁迫着来的乌合之众,凭着城墙和咱们的兵丁,倒还能抵挡一阵。但那田斌可不是个简单人物,他经营多年,手里哪能没有些精锐。虽说这些所谓的‘精锐’,比起戚大人麾下的正规官军,差了不止一星半点。可再怎么说,也是些敢拼敢杀的亡命之徒,比起县里那些没经过多少阵仗的兵丁,要强得多。”
说到这儿,张有德的神色愈发严峻,声音也不自觉地压低:“要是这样的悍匪多来些,莫说这小小的泗水县城,便是兖州府,怕也是不成的。”
李洛闻言,心中一沉,无奈地摇头叹息。
张有德见他这般模样,心中不忍,重重地拍了拍李洛的肩膀,脸上挤出一丝笑容:“不过也别太灰心,这些乱匪向来如无头苍蝇,四处乱撞。只要咱们能咬紧牙关,多撑上些时日,等他们没了耐心,多半也就自行退去了。就算这城真守不住,他们也就是抢些粮食财物罢了,未必会下狠手把人都赶尽杀绝。”
话虽如此,李洛心中仍是沉甸甸的。
一想到县城里几千百姓,一旦城破,不知会陷入怎样的境地。
泗水这座小城,又会变成怎样的人间炼狱?
既然要留下,他就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