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教父,我教刘备谋万里江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2章 矛盾

自从大汉朝廷迁至徐州下邳后,各地官卿纷纷汇聚于此。

城中出现了一些流言。

“朝廷是天子的朝廷,是宗室的朝廷,是天下人的朝廷,唯独不是徐州王氏、陈氏的朝廷。”

有心人暗中引导着这些流言,使其快速扩散到城中各个角落。

并且在短时间内,从下邳流出,流到徐州各地。

一时间,这种类型的流言成为了徐州境内人员茶余饭后的谈资。

很不利于王氏和陈氏对下邳朝廷的管理。

陈登连饭都吃不下,连夜来找王融,商议应对之策。

“可遣人到城中潜伏,搜查散播消息的宵小,一并镇杀了。”

他的意见是把散播流言的人员沉到泗水下喂鱼。

“查不完,也杀不完。”

王融说道。

流言是怎么出现的,王融心里有个大概。

随着来到下邳面圣的势力越来越多,下邳也变得鱼龙混杂起来。

他甚至可以推断,就是那些见不得王氏、陈氏利用朝廷权势发展壮大族氏根基的眼红狗。

这批眼红狗里,有朝廷公卿,有外地门阀,甚至有一些拥戴大汉的旧时代残党。

徐州人加入这场流言推动的可能性很小。

毕竟王融、陈登两人在分配利益时,基本上已经照顾到徐州五个郡国内的大小门阀世家、豪强。

“他们暗中雇佣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市井流氓散播消息,杀了这些散播消息的市井流氓有什么用?”

王融摇头。

这个世界上,多得是为钱、为利卖命的人。

乱世里,人命如草芥,没有买不到的贱命,如果有,那就双倍。

而恰巧,公卿和门阀都不缺钱财。

“可如今整个下邳,乃至徐州各地,都在谈论着咱们王、陈二氏之人,尽是国贼,暴行甚于董卓。”

陈登皱眉。

这是他所不能容忍的局势。

有些话,流言说得没错。

徐州绝对是以琅琊王氏、下邳陈氏为首的徐州,而当今的徐州朝廷,也基本上围绕着王融和陈登运转。

可被人评头论足,陈登心中不爽。

“任由局势这么下去的话,恐怕对我等掌控朝廷不利?”

陈登问王融有什么好法子?

“自然是有的!”

王融点头。

听闻此话,陈登顿时转忧为喜,忙问王融何计?

“你回去之后,如此如此......”

他向陈登分享了自己的反击计划。

陈登听了,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那就拉他们一起搅这趟浑水。”

很快。

徐州下邳境内,就出现了一些新的流言。

“朝廷怎么能是王、陈二氏的朝廷呢?朝廷是全体百官公卿的朝廷,是他们背后各家士族的朝廷。”

“此前,大汉阉党祸乱朝纲,外戚把持朝政,西凉武人颠倒社稷,是士人力挽狂澜,扶大汉之将倾。”

“朝廷,是全体士人的朝廷。”

流言一出,原本直至王、陈二氏的尖锐矛盾,转为了直至全体士人的矛盾。

朝中的百官公卿,也尽是士人群体。

因为不是士人门阀,根本就当不了官,更别说进入朝堂中枢了。

徐州的乡野百姓,淮泗各地的漕运民众,从兖州、青州流窜进入徐州的流民,他们无不在谈论着士族掌控朝廷的话题。

“像汝南袁氏、弘农杨氏这些四世三公背景的门阀世家,从上到下,扼断了所有人才的晋升之路,他们才是最大的恶贼。”

“哪怕是王、陈二氏,也不得不依附着他们。”

“可见,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大汉都将成为士族专属的大汉,与我等何关?”

朝野的流言从锐评王陈二氏,转到锐评袁杨二氏。

渐渐地,大家都下意识地认为,发生了今天的这一切,源头上都是来自袁氏和杨氏。

仿佛袁氏、杨氏才是最大的黑手,王、陈二氏只不过是替罪羊罢了。

占据着最小利益、但人数最广的民众,痛恨占据着最大利益、但人数最少的袁、杨二氏子弟。

苗头偏转。

下邳城中,一间屋舍内。

司徒赵温急得来回踱步。

在他们面前,还坐着太尉杨彪和侍中刘艾。

“你这种宵小手段根本起不了大作用,现在还连累了杨氏的名声。”

杨彪冷哼一声。

赵温反驳道:“太尉,你当初可不是这个态度!”

他清楚地记得杨彪的嘴脸,当时可是极力赞成赵温联络公卿和外地士人,一起筹划了本次流言事件。

“哼,此一时彼一时。”

太尉杨彪也是个老狐狸了,拿得起放得下。

“如今满城风雨,都在抨击我杨氏子弟,你最好想办法抹平此事。”

杨彪要求赵温想办法把此次风波压制下去。

“无计!”

赵温也破罐子破摔了,他可不理会那么多。

见赵温这个态度,杨彪差点在心里大骂赵温竖子。

虽然愤怒,但杨彪还能够压制着怒火,没有当场发泄出来。

他思来想去,提出了一个建议。

“既然新的流言都在说朝廷是百官公卿的朝廷,是天下士人的朝廷。”

“那么就以此为基础,来日朝会上提出让王、陈二氏之人,把朝堂权力交还于公卿之手,并征募各家子弟出仕。”

杨彪打算顺着杆子往上爬。

侍中刘艾迟疑道:“这能行吗?”

“行与不行,你得先做了才知道。”

杨彪回复。

事到如今,只能如此了。

来日。

下邳朝廷朝会上。

司徒赵温率先说起了近日城中谣言之事。

并以此为说法,要求王融、陈登等人把剥夺了的公卿权力,尽数还给他们。

“朝廷,自然是朝臣们的朝廷。”

赵温说道。

话音刚落,殿外就进来两名甲士,将司徒赵温当场扣下。

“既食大汉之禄,却不行忠君之举,还敢出此无君无父之言?”

王融训斥赵温。

“朝廷向来是陛下的朝廷,什么时候成为公卿的朝廷了?”

陈登也站出来说话。

“没有陛下,哪来的朝廷?”

“把此逆臣拖出去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甲士领命,架着司徒赵温往殿外走去。

马上有人为赵温求情。

天子刘协垂着眼皮,默不作声。

刘备则张了张嘴,却不知从何说起。

太尉杨彪赶紧请奏。

“陛下,哪怕司徒有错在先,也该革除了官职,以官职顶罪,罪不至死。”

这个年代,官职是可以顶罪的。

“就连太尉也认为他有罪,那他的确是有罪。”

王融点头。

“既然如此,那就革了逆臣赵温的司徒一职。”

当下,赵温成为了白身。

陈登又补了一句:“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充入奴仆,以彰朝廷天威。”

赵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