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湖州之历史
此处所谓湖州之历史,是指湖州在被吴越国统治以前之历史,以及归属于吴越国时期的历史。
首先,湖州之政区沿革。湖州的主体部分,在战国时期楚国灭越国之后,成为楚国的领土。秦灭六国,隶属于会稽郡乌程县,汉依之。三国吴时置吴兴郡,分乌程县南为永安县,与乌程县共隶吴兴郡。南朝时期,湖州作为吴兴郡的主体部分所在,其辖下之县分分合合,至陈朝已有五县。隋朝仁寿二年(602),改吴兴郡为湖州,领四县。武周天授二年(691),分武康县东置武源县,经过一系列改名后,天宝元年(742)最终定名为德清县。[5]此后,直到唐末,湖州一直由乌程、长城、武康、安吉、德清五县组成,隶属于浙江西道观察使以及以后的镇海军节度使。[6]五代吴越国时期,除了上文提及的武康县曾经割属于杭州,并于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归还湖州外[7],长城县还于后梁太祖开平二年(908)因避朱温父讳而改名长兴[8],并沿用至今。
其次,藩镇时代的湖州。晚唐“至德(756~758)之后,中原用兵,刺史皆治军戎,遂有防御、团练、制置之名。要冲大郡,皆有节度之额;寇盗稍息,则易以观察之号”[9]。作为并非战乱之地的江南,湖州隶属于浙西观察使,和其他江南藩镇一样属于财源型藩镇。由于远离战乱,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为以后日益重要的军事作用提供了保障。虽然也有肃宗上元元年(760)宋州刺史刘展之乱时,其部将孙待封攻占湖州的事情,但不到两月即被平定[10];以及宪宗元和二年(807)镇海节度使李锜叛乱,其湖州镇将赵惟忠欲杀刺史辛秘,但赵惟忠反倒被辛秘先发制人给斩杀[11]。所以,直到唐末王黄之乱波及全国并奠定以后五代十国格局时,湖州尚且是一个平安之地。
最后,湖州在李师悦之后直到吴越国纳土归宋的历任州守。以下,笔者根据《嘉泰吴兴志》卷一四《郡守题名》记载,间取《吴越备史》《旧五代史》《资治通鉴》等史料以及朱玉龙《五代十国方镇年表》、何勇强《钱氏吴越国史论稿》等书考证,制作自李师悦起历任湖州最高行政长官列表如表1。
表1 唐末五代湖州刺史

从被任命的人选上,可以看出吴越国对湖州的重视程度,从侧面反映了湖州在吴越国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