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特色资源
一 名胜古迹
婆罗浮屠 婆罗浮屠位于日惹西北约42公里,是依据大乘佛教教义兴建的建筑。婆罗浮屠的建造时间为770~825年。婆罗浮屠的意思是“山上的佛塔”,宽123米,高42米,共有10层,代表佛教中的十戒,从第一层到第六层为方形,从第七层到第九层为圆形,越往上面积越小。第一层到第六层的建筑内有1300幅浮雕,其中700多幅是佛本生故事,其他浮雕刻画了当时爪哇日常生活的画面。第七层到第九层分别建有32座、24座、16座佛塔(stupa),形似倒扣的钟,透过镂空的部分可以看到里面的佛陀坐像,每座佛像姿势和手形不同,代表不同的禅意。第十层是一座很高的佛塔,里面是空的,象征涅槃。从底部到顶部象征从欲界、色界到无色界的超脱过程。10~11世纪,默拉比火山爆发,婆罗浮屠佛塔被火山灰覆盖,经过几百年已经被人遗忘。直到1814年,统治爪哇的英国副总督莱佛士听说了这个沉睡在火山灰下的佛塔,派人挖掘,这一伟大的建筑才得以重见天日。
普拉班南神庙 在9世纪末到10世纪前半期,马打蓝王朝修建了普拉班南神庙群。普拉班南位于日惹东北16公里,是印尼最大的印度教建筑群。普拉班南的三座主庙供奉着湿婆、毗湿奴和梵天。湿婆庙位于正中,高达47米,周围三个神庙供奉湿婆的妻子难近母、他的化身投山仙人和儿子象头神。神庙墙壁上的浮雕刻画了《罗摩衍那》故事。主要建筑周围有224座小型神庙。据说难近母雕像的原型来自一位爪哇公主,所以普拉班南又被称为劳若琼格朗(Loro Jonggrang)神庙群,在爪哇语中的意思是“窈窕处子”。
科莫多国家公园 科莫多巨蜥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蜥蜴,又被称作科莫多龙,是濒危物种和印尼国宝。科莫多国家公园在1980年设立,最初是为了保护科莫多巨蜥设立的自然保护区,后来也致力于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公园坐落在小巽他群岛地区,包括3个大岛和26个小岛。1977年,这一地区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物圈保护区。1991年,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经过几十年的经营,现在公园中生活着大约5700只科莫多巨蜥、72种鸟类和几千种鱼类,已经发展出成熟的生态旅游项目。
塔娜托拉查县 托拉查人是生活在南苏拉威西省的原生族群,塔娜托拉查县(Tana Toraja)是他们的故乡。他们有独特的风俗和风物,包括万物有灵信仰、祖先崇拜仪式、盛大的葬礼、独特的建筑、色彩斑斓的木雕和风味独特的咖啡。最具特色的是托拉查人的葬礼。逝者亲属为了筹措巨额丧葬费和等待远道而来的亲属回乡奔丧,往往将葬礼延后数天甚至数年举办。盛大的葬礼往往持续几天,有成百上千人参加。在葬礼上要屠杀许多水牛,数量视逝者家庭的财富多少而定,还要斗鸡祭祀,场面令人震撼。一些逝者被安葬在悬崖上的悬棺中,并在墓穴外面矗立雕刻的人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印尼政府支持塔娜托拉查发展族群文化,形成文化旅游产业。
龙目岛 龙目岛是努沙登加拉群岛中的一个岛屿,行政上归属于西努沙登加拉省。龙目海峡是亚洲和大洋洲动植物的分界,以西的动植物属于亚洲种类,以东为大洋洲种类。岛上有海拔3726米的林贾尼火山,是印尼第三高的火山。龙目岛的本土族群称为萨萨克人,日常生活中使用萨萨克语。龙目岛的旅游业资源与巴厘岛非常相似,但开发晚于巴厘岛,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才为国外游客所知。因为近些年巴厘岛的旅游业有过度商业化的趋势,一些喜欢自然风光的游客将龙目岛视为更理想的休闲度假胜地。龙目岛的著名旅游景点和活动有吉利群岛潜水和浮潜、圣吉吉海滩夕阳和火山徒步。
巴厘岛 巴厘岛是印尼最负盛名的旅游目的地,不仅因为它有碧海蓝天的自然美景,更因为巴厘岛独特的人文景观。巴厘岛保留着印度教—佛教文化和不严格的种姓制度。岛上的神庙随处可见,最大的神庙钵萨给寺(Pura Besakih)庄严壮观,至少有两千年历史。位于西南角的海神庙(Ulu Watu)夕阳是巴厘岛最浪漫的景色。乌布村(Ubud)随处可见画廊、咖啡馆、私人博物馆、贵族庭院,步步皆景。到了傍晚,还可欣赏到基于《罗摩衍那》故事的克差舞(Kecak)。数十上百名男子围坐在地上,用有节奏的人声唱念和击掌伴奏,发出“咳咳”“喳喳”的声音。巴厘岛的舞蹈、音乐、绘画、木雕艺术自成流派、美轮美奂。优质的宾馆服务、独特的香疗和自然健康的美食令人流连忘返。
多巴湖 多巴湖是位于北苏门答腊省马达高原的火山湖,产生于7万多年前的超级火山喷发,是印尼最大的湖泊和世界上最大的火山湖。多巴湖中央有夏梦溪岛(Samosir),约占全湖面积的1/3。岛上的旅游设施集中在笃克笃克(Tuk Tuk)。多巴湖西北部有西比索比瀑布,落差300多米,十分壮观。多巴湖周边的本土族群是多巴-巴达克人。他们性格直爽,民歌悠扬动听,建筑、编织工艺和木雕很有特色。多巴湖景色优美,气候凉爽宜人,旅游业开发适度,适合游人前来放松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