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刑事法译评(第一卷):网络犯罪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德〕埃里克·希尔根多夫[5]

“数字化”对于全球范围内的刑法学研究而言都是重大的议题。数字化是指将任意信息编译为一组0和1的序列,而这又意味着被编码的信息可以在计算机上被存储、处理并近乎无延迟地传输到其他计算机上。信息的数字化也使得在计算机内描绘现实世界——“虚拟化”——成为可能。此外,传感器技术和存储技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前者大大拓展了我们信息采集的能力,而后者使得在极小的空间内存储海量的信息成为可能。

由此勾勒出的数字革命也影响着我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和经济模式,如休闲活动、通讯、家居、出行、工业生产和医疗等领域都受到了影响。数字革命的特征之一是计算机的相互联网,而且越来越多的其他物体也在逐渐联网化。互联网,可以理解为一个由相互联结的计算机组成的网络,如今已经遍布整个世界。在未来,越来越多的物品,包括我们如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都将通过互联网相互联结。

很明显,这样大规模的技术革命注定会带来技术被滥用的风险。计算机和互联网犯罪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挑战之一,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媒体关于黑客攻击、数据窃取、破坏计算机系统或计算机诈骗的报道。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网络犯罪在一个关键点上与传统的犯罪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在犯罪行为具体的实施者之外,还必须将服务提供者纳入考量范畴。如果没有他们提供存储空间或数据的传输通道,犯罪行为可能根本就无法被实施。因此,在传统的刑事责任归属之外,服务提供者的刑事责任也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上述问题不仅仅出现在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出现在所有达到相应技术水平的国家。除美国和欧洲之外,现在也包括东亚,特别是中国、日本和韩国也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而如果说计算机犯罪和互联网犯罪所带来的问题是相似的,那么不同国家通过合作一同寻求法律上的应对方案、对各自的法律规范进行比较和借鉴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几乎可以说,由此形成了一种全新意义上的比较刑法。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如今欧洲和东亚、特别是德国和东亚在刑法领域形成了极为相似的发展路径。这样一来,彼此之间进行沟通并寻找共同的解决方案就容易多了。早在十年前,中德刑法学者联合会就搭建起了一个旨在便于中德刑法学者进行沟通的平台。而在这十年间,两国的刑法学者借此平台就大量问题进行了交流。类似平台的重要之处在于,学者们的对话和探讨完全是在一种国际视野下进行的。

《外国刑事法译评》也旨在提供一个这样的交流平台。可以看到,这本书的第一卷以分析网络犯罪并寻求有效遏制网络犯罪的方法为目标,汇集了来自德国等欧洲国家、日本和美国的重要文献。从内容选择上本卷无疑是极为成功的,也预祝本书之后的编辑及出版取得圆满成功!

[5]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法学院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法理学、信息法学与法律信息学教授,维尔茨堡大学机器人法律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