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2章 出游
太史慈迅速集结起数百名三河骑士,而后神色严肃地朝着后方大声喝令:“白马寺附近发现贼人,即刻结成对阵,谨防被敌人突袭!”
身上的黑光铠在晨光的映照下,散发着凛冽的寒光,这光芒让不少跟随太史慈的三河骑士眼眸中都亮起了精光。
一套厚实精良的铠甲,可不单单是威风的象征,对于一名战士而言,它更是如同第二条性命。
起初,太史慈在接到这等铠甲时,其实并不愿意穿戴。他言说要与士卒同甘共苦,当然,这其中也有他担心如此厚重的盔甲会影响自己在马上行动的考量。
然而,当一面特制的马铠被披在马背之上时,太史慈的想法彻底改变了。
这马铠形似一件由铁片连接而成的被套,稳稳地铺在马匹的背脊之上,乃是有扎甲改编而成。其精妙之处在于,下方设有两处圆环。
当太史慈的双脚踩上圆环之时,竟感觉在马上如履平地。
如此,他才没能抵挡住黑光铠的诱惑,穿戴整齐后,投入马上作战。
实际上,这变种马镫乃是刘辩暗中命人制造出来的。刘辩不愿太史慈这样的世间名将,在这场战事中陨落,所以特意将马镫设计得极为隐秘,看上去更像是太史慈本人马术精湛,故而不会摔落。
此时的太史慈,神色威严,高视阔步,目光如炬地环视着四方的三河骑士,朝着那些还在赶路的士卒高声喊话:“竖旗!”
一名三河骑士迅速将号旗竖起,在秋风中,那旗帜呼呼展开,其上赤红如火焰般夺目。
没有竖着太史字样的将旗,此种旗帜只有太史慈回到卢植军中进行列阵,担任一方主将之时方能使用。
双方哨骑在白马寺附近激烈交锋,有太史慈亲自担任前锋,牛辅一方的斥候哨骑自然是尽数难以逃脱,不过还是有一些漏网之鱼,拼命逃回了牛辅的中军大营。
哨骑对于一支部队而言,就如同眼睛一般重要,如今被敌人拔除,牛辅心中大怒,当即指挥麾下骑士迅速集结。
他将骑士们以十二人为一队,每三队举玄黑号旗,相互照应,而后朝着白马寺附近疾驰而去,试图重新占领前线哨区,而他自己则率领大军紧跟其后。
相较于太史慈这边三河骑士配备西园战马的东方战局哨骑,朱儁负责的西方斥候,哨骑战局却是遭受了重大打击。
朱儁登上巢车,居高临下,鸟瞰前方百米之地,一道道命令从他口中吩咐下去,无数号旗在军中挥舞起来,士兵们依令重新奔赴前线。
与此同时,还有诸多信息从雒中城墙之上的箭楼传达下来,由专门的传令兵快速汇报给朱儁。
另外,通过谛听反馈的声音,也让朱儁能够较为清晰地知晓千米之外的情况,倒也不至于因为前哨士卒的阵亡而彻底在战场上变成瞎子。
朱儁这一方遭遇的,乃是董卓麾下最为精锐的凉州铁骑。
这些凉州铁骑的战马皆佩戴甲胄,马面甲与马当胸皆为皮制。凉州战马相较于其他马匹,更为高大健硕,虽然速度比不上大宛马,但承重能力却十分精良。
其士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羌人骑士,他们身着筒袖铠,手持长矛,这长矛与后世马槊的长度并无差别,腰间还佩带着环首刀,此为冲阵的枪骑兵。
而最为核心的士卒则是月氏义从,他们腰胯胡禄,身背角弓,斜挎环首刀,属于骑射兵。
两者的比例为月氏义从与羌人二比一,混杂组合成伍一同行动。枪骑兵负责列阵,而两名月氏义从则负责以角弓进行远程输出。
实际上,这支凉州铁骑原本也是大汉的中央军,所配备的马甲、铠甲、弓矢,原本都是镇压羌乱的利器,然而今日却因董卓的缘故,转而成为了刺向雒中的一柄利剑。
南北两军之中的骑士大多出身羽林军,然而他们更多时候充当的是仪仗队。虽然马术不错,但并非真正久经沙场的战士。
当两队人马遭遇时,还未等羽林骑士做出有效反应,便已有箭矢射中身旁同伴。
一些胆小之人见状,立刻驾马逃窜,不过他们倒是带回了不少消息。
而那些胆大的羽林骑士,则驾马冲锋,可仅仅一次交锋,便转瞬被敌人挑翻下马,根本毫无还手之力。
仅仅一轮冲刺下来,侥幸还留有性命的羽林骑士,也会被后续赶来的西凉铁骑小队用箭射翻在地,根本没有第二次交锋的机会。
也只有在董卓亲自督战的情况下,西凉骑兵哨探部队才能有如此战斗力。
不过,面对骑兵的失利,朱儁并没有感到过多的无力感,反而认为这是一个诱敌深入的绝佳机会。
他早早便派人准备好拒马、鹿角,以及大量的铁蒺藜,放置在骑兵的背囊之中。届时,只需士兵们前往指定位置投放,便能完成防御布置。
虽然己方缺少能够应对西凉铁骑绕后与侧方突进的骑兵。
朱儁便准备将战略纵深拉长,打算依靠后方军营构筑起坚固的防御攻势。
两方人马经过初步试探,都各有损伤,这也使得双方主帅能够迅速做出出战的战术安排。此时,所有人都在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到来。
卯时,刘辩从龙榻上起身,由张让伺候着穿上冕服后,刘辩迈出嘉德殿,朝着长乐宫的方向走去。
何太后显然知晓刘辩今日要前往何处,又要冒怎样的风险,因此闭门不出。
任凭郭胜如何用力敲门,宫门始终紧闭,未曾打开。
刘辩无奈,看了一眼身边之人。
张让是个机敏之人,立刻指挥内侍们朝后方退去,捂住耳朵,低头看着地面。
刘辩身着冕服,在长乐宫前缓缓跪倒,而后朝着宫门郑重稽首道:“母后,孩儿已在宫中为母后留了后路。若有紧急情况,还请母后早些从暗道出宫,前往长安寻找盖勋,他定会庇护母后周全。”
刘辩说完,便起身准备离去。这时,只听得长乐宫之中传来明显的重物撞击落地的声音,紧接着何太后的声音传出:“陛下,若今日让朕走暗道而出,日后便莫要来见朕了!”
作为母亲,她怎么能够不担心,自刘辩提出意见之时便是坚决反对,却拗不过刘辩的坚持,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无声抵抗。
昨夜直至今日,她未曾合眼,甚至还将刘协赶到了其他宫中。
究其缘由,是她实在不愿看到刘协有可能继承皇位,还是她亲儿子的皇位。
刘辩没有回应,领着众人朝着宫外走去。宫外,卤簿队伍早已整齐地等候在那里,只等刘辩出门。
今日,他要先巡视雒中,之后才出城前往太学进行日讲,这期间至少需要三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