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版《道德经》全本全译全解读(3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章

天地不仁[1],以万物为刍狗[2]。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3]与!虚而不屈[4],动而愈出。多闻数穷[5],不若守于中[6]

[1]不仁:“仁”指仁爱,亲爱;《说文》:“仁,亲也。”“不仁”指不施以仁爱。

[2]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

[3]橐籥:古代冶炼时用以鼓风吹火的装置,犹今之风箱。

[4]屈:弯曲而无力伸展,引申指竭、尽,枯竭。

[5]多闻数(shù)穷:“闻”,知识,见闻;“数”,法则,规律;“多闻数穷”指见闻知识多而失去对规律的把握。

[6]守于中:“中”,内里,中心;“守于中”指安守自己的内心,固守自己的精神。


译文

天地不以仁爱对待万物,而是把万物当作祭祀时用的草狗来看待。圣人不以仁爱对待百姓,而是把百姓当作祭祀时用的草狗来看待。天地之间,不是好像一个大风箱一样吗?空虚而不竭尽,鼓动而风愈出。越是向外追求见闻知识,内心就会越发失去对道的把握,所以不如安守自己的内心。


庄子补释

【原文】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齐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将复取而盛以箧衍,巾以文绣,游居寝卧其下,彼不得梦,必且数眯焉。今而夫子亦取先王已陈刍狗,聚弟子游居寝卧其下。故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是非其梦邪?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死生相与邻,是非其眯邪?

——《庄子·天运》

【复观译读】用草扎成的狗还没有献祭的时候,用竹制的箱笼装着,用绣有图纹的饰物盖着,主祭人斋戒后迎送着。等到它被献祭以后,行路的人踩踏它的头颅和脊背,拾柴的人捡回去烧火做饭罢了。如果再次拿来用竹筐装着它,用绣巾披着它,日夜侍奉着它,即使不做噩梦,也会一再被困扰。如今你的先生孔子,也是把先王已经献祭过的草狗又捡回来了,并聚集众多弟子日夜侍奉于它的身边。所以在宋国大树下讲礼而大树被砍伐,在卫国游说而被铲掉了所有足迹,在殷地和东周游历遭到困厄,这不就是那噩梦吗?在陈国和蔡国之间遭到围困,整整七天吃不上饭,差点丢掉性命,这不就是那困扰吗?

【原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养生主》

【复观译读】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对事物的认知却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随无限的认知,那就危险了。危险临近却还要去做,那就危险到没有救了。做了世人所谓的善事而不要让名声近身,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而不要让刑戮近身,沿着无善无恶的中线行走,可以保护身体,可以保全天性,可以保养生命,可以尽享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