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战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洞穴信号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南太平洋,靠近南极洲的边缘地带,天文所的科考船,正在进行一次极地遥感探测。

老赵和唐羽两人参加了科考,同船的还有高能物理研究员赵语音和秦朝,可见此次科考的重要性。

这次科考的目标是探测宇宙射线的组成粒子,也可能是能量。

由于南极地区天文条件比较好,很少受人类无线电信号影响,特别是这种微观粒子层面的探测。

说实话,在人类聚集地区,到处都是无线电信号干扰的情形下,已经不适合做这种探测。

除非是在实验室人造环境下,可是人造环境怎么可以和天然环境相比。天然环境中,很多物质是人造环境所不具备的。

这次赵语音她们携带了一台大型的粒子分解器。

这台设备,几乎占了科考船一半的空间。只要探测到有效的天文射线,这台机器可以将它分解成最基本粒子或能量。

由于到目前为止,通灵计划项目组,还没有突破世界本源的物质是什么,所以还无法确定这种物质的形态。

但基本的观点还是一致的,无非是物质或者能量,最多就是物质能量的混合体。也可能是相互在不停转换着的混合体。

选择在靠近南极的位置探测,还有一个原因是天文所在之前的研究中,发现了一种射线,与大脑意识控制模块,关系紧密。

这种射线,能够刺激意识控制模块的阈值,从而改变控制模块预设的规则。

这个发现,可以说是惊人的,是一个重大突破。它已经在逻辑上,可以把之前所有的疑问,一一进行解释。

但是稳妥起见,老赵他们还是申请到了这次科考活动。

至于这种从未出现过的射线,是哪里来的。老赵判断,就是那次星空震荡产生的。

当人眼能够看到这种天文异相时,实际上这种现象的发生时间,已经过去好几万年了。

所以射线到达地球时,可能有衰减。

老赵判断,这种情形,在地球过去的几十亿年前,总归有可能出现过。那

么在极地附近,是否还可以探测到他们的残留印记呢。

总而言之,这是一次碰运气式的科考活动。

去做,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强。

此时气温很低,寒冷的风吹得船上的旗帜猎猎作响。船上的球形天线,在以每秒钟半圈的速度匀速旋转着。

船仓内,老赵和唐羽盯着显示屏上的信号,此时一切正常。这台探测设备,与粒子分解器连接在一起。一旦检测到预设的射线信号,粒子分解器就会自动运作起来。

赵语音和秦朝坐在一边喝咖啡,大伙都只穿着毛衣,行动就方便太多了。

船仓内有保温设施,温度刚好。暖暖的房间里,一群人各自聚在一起,关注着各自的工作。俩人这么悠闲地喝着咖啡,好像也没有人注意到。

“你说我们这次能撞上大运吗?”赵语音确实把这次探测任务看成了一次靠运气的活动。

探测获得结果,皆大欢喜。万一没有结果,也只能怪运气不好,或者压根在地球上没有这种射线的存在。

“不好说。不过我有一种预感,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和这次探测任务有关。”

“你的第六感也增强了啊?”赵语音惊讶地问道。

“不是第六感,而是超感知能力。第六感听起来不是很专业,没有学术感。”秦朝一本正经地说道。

“不过我的感知,还没有到达吴预和欧阳石的程度,估计是自己天赋不够吧。”秦朝无奈地自嘲道。

“行了吧,我就没有这种超感知能力,也没有着急啊!”赵语音笑笑说道。

确实,她反应比较迟钝,特别是在感知方面。好在她也无所谓,知道别人在想什么,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这人生的乐趣会不会少了很多?她这么漫无目的地想着。

科考船沿着南极大陆冰层边缘在慢慢移动着。

突然,球形雷达的信号捕捉屏幕上出现一个浅浅的亮点,然后越来越亮,屏幕发出滴、滴、滴的提示音。船仓里的众人,瞬间都把目光投向了屏幕。

“在右前三点钟方向,我们的船在靠近信号源。”唐羽兴奋地大声说道。

“可是,为什么是固定的位置呢?”老赵迷惑地说道。

“按照我们的预期,这种信号的探测源头,不应该在陆地的某个固定点吧?应该从太空中直射下来,才是符合常理的吧?”老赵很不自信地说道。

“不会是探测器坏了吧?”赵语音想到了最坏的情形。

“你们看,我们的粒子分解器也没有开始工作啊。”

“无论如何,都要靠上去探究一下情况。”唐羽对老赵说道。

“对对对,通知船长,靠上去。”老赵反应过来,下了指令。

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反正大家都是抱着碰运气的想法。这种事情,确实不能面面俱到,考虑太周全,机会可能就失去了。

待到科考船停靠在陆地边缘时,信号源头距离停靠地大概还有五公里的距离。

如果要到达五公里外的信号源所在地,需要穿过茫茫的冰原。

中间还有一座裸露的山丘,远远望去,好像一堆灰烬,散落在白色的雪原上,显得那样的黑。

“看来我们需要派人过去。”老赵坐在会议桌前,手指不停地敲着桌面,考虑着。

“我去吧。”唐羽自告奋勇。

“我也去。”赵语音也跃跃欲试。

老赵看了看他俩,这个组合看起来是合适的。但是语音一个女的,在冰天雪地里,万一有什么事,不好照应。

“还是我去吧。”秦朝想了想。

“那么,我们三个一起去。”赵语音知道,要去争这个名额肯定比不过秦朝,不如拉大家一起去,好像还是可行的。

从内心里来说,赵语音确实想去,一方面是对这个信号源的好奇,另一方面也是第一次到南极大陆,总不能错过机会,待在船上吧。

“这样吧,我再把向导和两位安保人员派给你们。”老赵想了想,最后决定道。

这个位置,在计划的路径中,并没有考虑,估计向导也不熟悉吧,好像也帮不了什么,赵语音心想。

不过多一个人,总多一份力量。再说向导在南极冰原上,也有丰富的经验,有什么事也可以请给他出出主意。

于是,就安排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大家对此次实地考察还是很重视的,出行前,六人做足了准备工作。包括物资、代步工具和安全注意事项。

首先下船的是两辆雪地穿越车,从科考船的卸货通道开出后,停在停靠点的雪地上。

然后一行六人鱼贯而出,分成两队上了穿越车。

这种雪地穿越车考虑冰雪覆盖下的地貌特征,为避免过重导致的风险,自身重量极轻,而轮胎又极宽。

所以稳定性和可靠性还是有保障的,只要不掉进冰窟窿里,基本上也没什么安全隐患。

第一辆车由经验丰富的向导驾驶,第二辆车由秦朝驾驶,沿着车轮开过的印记,紧紧地跟随在第一辆车的后面。

船上的人眺眼望去,渐渐地,两辆车变成了原野上的黑点。

按照预定计划,无论如何,考察队要在三个小时后回到科考船上。这是从安全角度考虑的。

毕竟信号源在那里不知道已经多少年了,总不会立即消失。所以也不急在一时。

老赵心里还是有点紧张的,毕竟队员们第一次实地登陆科考,好像天文所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任务经验。

同时,赵语音也在考察队中,更加重了这种担忧。

而实际上,两辆雪地穿越车一路过去,相当顺利。

当穿过那一片黑色的山丘后,船上的人已经看不到车子了。

原本,由于雪地平坦,船上人员可以通过望远镜时刻关注车辆的行驶情况。但是随后由于山丘的遮挡,视线被阻挡在了山的这边。

此时两辆雪地车正在山脚下停了下来,因为车子已经过不去了。

前面是一片乱石林立的区域,只能靠徒步。

六人考察队在向导的带领下,各自依靠登山仗的辅助,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着。

虽然离目标地点已经只有一公里左右的路程,但是在南极这种地方,特别是当前的地形行走困难,加上寒冷的气温,一公里路程,在考虑体能充沛的情形下,要一个小时左右。

这样一估算,在目标位置停留不能超过半小时。

由于此处是乱石地区,并不存在冰窟窿之类的潜藏风险,所以只要体能足够,考察队到达目标位置还是有保障的。

待到靠近信号源不足两百米时,唐羽手中的信号探测器已经可以精准地定位信号源的具体位置。

和大家预期的一样,这个信号源在地面以下至少二十米的深处。

看来今天是无法抵达并看到这个信号源的具体情形了。

而就在此时,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

唐羽手中的型号探测器突然剧烈的抖动起来,并发出滴滴滴的连续提示音。

这意味着此处有多个信号源,分布在不同方位上。

考察小组此时有点紧张起来,不会有什么变故吧。

想虽然这么想着,但总不至于掉头回去。

两个安保人员此时已经做出了警戒状态。前方已经可以看到拱起的大型石堆。

这些石堆有规律的排布着,看起来不是自然形成。风呜呜地吹过石堆上方散落的雪,雪花纷纷扬扬的漫天飞舞。

待到风过去以后,雪片又落了下来,一行人可以清楚地看到,这里有个洞口,就在石堆的正中间。

洞口已经被大部分的积雪所覆盖,但依稀可以看到轮廓,直径六七十厘米的样子,斜斜穿过地面,向地底延伸。

信号源正是从这里发出来的,但探测器依然在不停抖动。看起来,在这地下,存在多处信号源头,而且相隔并不太远。

“唐羽,接下来怎么做?”唐羽是考察队的临时负责人。

“这样,扔个荧光棒下去。”唐羽说道。

“要不再捆绑个微型摄像头下去,可以看到里面具体的情况。”赵语音对此好像有点经验的样子,也不知道哪里看来的。

“这么扔下去,如果是垂直下落,速度太快,估计也看不到什么吧。”秦朝狐疑地说道。

“聊胜于无,至少到了洞底,应该可以看到些什么吧。”赵语音坚持道。

“哦,还请诸位稍离洞口远点。我来扔”唐羽很谨慎。

于是将小型摄像头与荧光棒捆绑在一起,找了个好一点的角度,至少避免了摄像头被荧光棒挡住视线。

唐羽随即将荧光棒扔进了洞穴里。

随着光线在洞穴里飘忽不定的闪烁,以及咕噜噜的滚动声,荧光棒沿着洞穴壁滚落了下去。

三四秒钟后,声音停止,连接着摄像头的电脑显示中,可以看到洞底的积雪,以及不远处结冰的洞壁,闪着透明的光。

其它倒没有什么特殊景象出现。

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危险,要不要派人下去?唐羽征求大家意见。

“要不给船上联系一下,报告一下现在的情况?”赵语音说道。

出发前,老赵特意叮嘱她,一定要多和他联系,说明情况。

“对对,这样最好。”唐羽和秦朝两人同时点头。

唐羽通过卫星电话联系了老赵,将当前的情况和老赵汇报了一遍。

鉴于考察队从出发到现在已经过去快两个小时了,考虑到队员们的体能状况,老赵决定让考察队先原路返回。

毕竟这次考察说不上圆满,但是成果还是很丰富的。

不仅探明了道路,确定了信号源的具体位置,而且还发现了洞穴,以及洞穴外的石堆。这就蕴含着大量的信息,足够大家仔细讨论一下接下来的计划。

于是六人考察队,沿着原路返回,此次第一次冰原实地考察行动,安全结束。

待到六人回到船上,大家得知消息,还是非常兴奋。

这意味着,这次碰运气的科考活动,已经找到了预想中的射线信号。不管这个型号来源于哪里,总归是同种类型的信号。

只要能够把型号源带回来,通过粒子分离器的分离,最终可以确定这个信号与星空震荡探测到的信号是否同源,物质本源的状态是如何的。

“那么,这个洞并不深?”老赵在会议室桌边坐着,喝着茶,幽幽地问道。

“应该不深,根据当时观察到的情形来看。不过也不能排除这个洞另有岔道。”唐羽四平八稳地回答道。

“石堆是怎么回事?”老赵又问道。

“这个确实不知道。您知道,我们可不是搞考古的。”唐羽还是四平八稳。

“哎,没想到,搞天文的,又遇上了考古。”老赵仿佛想起了什么,微微翘起了嘴角,流露出欣然的笑意。

“哎,老爸,这不是关键问题。”赵语音见老赵又回忆起了过去,提醒他道。

“也可能是关键问题。”老赵反驳道。

“不论是不是关键问题,下一步怎么安排,教授?”秦朝有点急不可耐了。他原本就想下到洞穴里去的,但是组织纪律还是要遵守。所以这次着急的问老赵。

“这次多派人过去,我也去。”老赵做出了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