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难凉](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856/53424856/b_53424856.jpg)
推荐序
母亲的芬芳
和陶阿姨成为公益伙伴和文友,成为有说不完的话的忘年交,于我而言是一件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中学时候的语文课文《松树的风格》非常深刻地烙印在我的记忆中,影响着我最基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对陶阿姨红色家庭的崇敬,是我们那一代千千万万人共有的情愫。我跟陶阿姨的联结,最开始是两年多前我偶然得知陶阿姨喜欢我的书。后来,我在北京的一个小土菜馆跟陶阿姨首次见面,陶阿姨露出明净的笑容,亲切得可以融化冰雪,她笑声爽朗,像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她拉着我的手说话的样子让我想起了我离世多年的母亲。那天一起见面的还有几位社会成就很高的企业家和退休的部级领导,仅仅是旁听他们的交流,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学习。然而,我感觉到了陶阿姨特别呵护我的感受,好像生怕我受到冷落,她总是没说几句话就会面向我,亲切地笑着把话题引过来,让我能够时时参与到交流中。陶阿姨成长在革命家庭中,而我只是一个在山区农村长大的普通孩子,但是她的一举一动让我觉得我们像是在同一个屋子里长大的。陶阿姨的父母为了普天之下的劳苦大众奉献了一生,而陶阿姨待人接物的风格恰恰是最能体现这个革命家庭的成长氛围的。
那年春节,得知陶阿姨来南方过年,我和爱人霞一起去看望她,陶阿姨和霞是第一次见面,但她们欢乐拥抱,就像是重逢的母女。后来,我成了陶阿姨创立的爱尔公益基金会(全称为北京爱尔公益基金会)的理事,也到过陶阿姨家里跟陶阿姨和理由叔叔促膝畅聊,陶阿姨还带着爱尔公益基金会的伙伴来到深圳恒晖公益基金会交流。和陶阿姨打交道多了,我观察到她对人对事真的是始终保持着极度的一致性,就如同她看待这个世界的态度一样——简单真诚,随心所欲,爱我所爱,无问西东。
拿到陶阿姨的书稿后,我坐在灯下安安静静地看完。陶阿姨对她母亲的深情回忆笔触细腻,让人泪目,让人动容;她对成长过程中陪伴过她的那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长辈和同辈的回忆,就是一幕幕革命时期的影像,让我回忆起少年时看过的《啊,摇篮》,感到无比温暖;她对中国现代慈善的奠基人阎明复的回忆,令人百感交集;她笔下的从医经历和慈善事业经历,看似平铺直叙,实则静水流深,无不闪耀着她极度真诚的人性的光辉。这哪是一个外人想象中的有显赫家世的人啊,这是一个灵魂干干净净,内心无比纯粹的赤子啊!这样的书,是能够给人带来无尽的温暖和力量的。
能够给陶阿姨的书写序,是一件让我这样的后辈热泪盈眶的事。这种感觉不是“与有荣焉”,而是一朵白云连到另一朵白云的清爽,也是一阵风儿遇到另一阵风儿的亲切;是在他乡旷野之中遇到家乡故人的温暖,也是默契同频的灵魂在世间相遇的欣喜。
想到“母亲的芬芳”这个题目,是因为陶阿姨仅比我母亲大两岁,我爱人第一次见到陶阿姨后,回来跟我说她恍然间好像见到了奶奶(我们都跟着我儿子称呼我母亲为“奶奶”)。的确,陶阿姨的笑容与我母亲极为相似。陶阿姨曾跟我说,她特别喜欢我在《我是演说家》上讲的那篇《我的母亲》,我想这是她们干净善良的灵魂在共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陶阿姨的母亲曾志老人,她是中华民族母亲形象的时代缩影,只要提到曾志老人的名字,我们就会联想到母亲。
谨以这些简单的文字为陶阿姨的新书作序,祝愿陶阿姨和理由叔叔身体健康,快快乐乐地安度晚年。
陈行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