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节 王充:元气自然论和真善美统一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东汉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历时三十年写成《论衡》一书,秉承唯物主义精神对当时社会上流行的谶纬迷信大加批判,为正统儒学正本清源。王充没有专门谈论美,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中有许多地方为儒家美学也做出了独特贡献。他的哲学思想根基是元气自然论,这一理论是对老子和《管子》四篇等典籍中“气”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对后来的美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另外,他主张的“疾虚妄”思想也对儒家关于真善美的探讨作出了发展。
先看他的元气自然论。王充认为:“天地,含气之自然也。”(《论衡·谈天》)“气”是天地间最为原始的物质,天地万物都是由“气”构成的。这里的“气”显然就是一种物质。他认为,“气”的厚薄精粗不同,使世界万物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形态。这一思想与《管子》四篇“精气”说十分类似,认为元气的厚薄多少导致了人性善恶贤愚的不同。精气是元气中最微小精致的部分,人是由精气构成的,因此人具有智慧。由这种宇宙观也可以看出王充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随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美学上出现了回归老庄的倾向,注重气韵,就是受到了元气自然论的影响。同时,王充还用阴阳交合的思想解释天地万物的产生:“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矣。”“天覆于上,地偃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矣。”(《论衡·自然》)这种理论显然来自《易经》的阴阳思想。
在这种世界观的影响下,王充进而提出了形与神的关系问题,他认为人的精气产生了形体,而精神必须寄托在形体之上,一旦形体消失,精神也就消失了。王充的形神观涉及唯物主义的根本问题,即物质与意识的存在问题。王充通过气—形—神三者产生的顺序及相互关系,推翻了当时社会上盛行的“鬼神”之说。王充认为,人出生的原因是承受了精气,人死了,精气就没有了。能成精气的,主要是依靠血脉。人死了,血脉枯竭,精气不存,形体衰败,化作灰土。化鬼靠什么?人没有耳目就什么都不会懂,所以,聋人、盲人如同草木。精气离开人体,与人没有耳目有什么不同吗?腐朽就会消亡,成为一种恍惚看不见形体的事物,故称之为“鬼神”。人所见的鬼神,本非死人之灵所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鬼神是“荒忽不见”这类事物的叫法。人死后精气返璞归真,尸骨归葬于土,故称“鬼神”。鬼,是归的意思;神,是苍茫无形之意。王充的无神论思想对汉代盛行的谶纬迷信予以有力批判。从美学角度来看,他提出的形神论思想也成为中国古典美学对于形神关系解释的哲学基础。后世无论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还是王夫之的“形神合一”等,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
关于美学方面,王充以“真”为第一要旨,主张“真”“善”“美”并重。
王充提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疾虚妄”,也就是痛恨没有事实根据的东西,讲究真实。中国古典美学讲究“真”“善”“美”的统一,具体到每一种思想和学派,可能侧重点都会不同,比如儒家偏重强调大的层面的“善”,道家对于“真”的追求多一点。王充认为,就像《诗经》三百篇都是表现的真诚、真性情的内容一样,《论衡》写作的宗旨也是真诚,破除没有根据的东西。因为崇尚“真”,所以王充反对夸张的手法。在他看来,夸张是不符合“真实”这一要求的。夸张是一种艺术手法,它通过放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来增强表达效果。可见,王充的观点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善”,王充提出“为世用”。他说:“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论衡·自纪》)也就是说艺术作品产生后要对社会生活产生作用,不然写了也是白写。这也是从社会功能层面对艺术作品提出的一个要求。在“真”与“善”的关系问题上,他将二者并重,并且将它们统一起来。他说:“文人之笔,独已公矣。”(《论衡·佚文篇》)意思是文人的笔已经很公正了,这里的公正是“真”与“善”的统一,既真诚又能起到惩恶劝善的效果。
另外,关于“美”的问题,王充继承了孔子“文质彬彬”的观点,认为应该做到内容与形式美的统一,他说:“文必丽以好,言必辩以巧。言了于耳,则事味于心;文察于目,则篇留于手,故辩言无不听,丽文无不写。”(《论衡·自纪》)意思是写文章还是要注意文采。可见,关于“真”“善”“美”,王充以“真”为第一要旨,整体上是主张三者统一的。
在文化发展观上,王充认为:“才有浅深,无有古今;文有伪真,无有故新。”(《论衡·案书》)可见在王充眼中,对于古今,有真与假的评判标准,却没有绝对的古今标准。他提到:“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论衡·自纪》)他主张艺术应该有独创性,提倡文章的内容、形式、风格应该多样化,不能一味模仿古人,而要有所发展和创新。这种观点其实跟他的“疾虚妄”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他认为古人把一些真伪、是非搞乱了,盲目迷信古人只会导致越来越混乱,不利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