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章 BJ啊BJ
林芳冰和许佳佳俩姑娘在月台送他上车,许朝爸妈没来,忙着上班,没那么多仪式感。
林芳冰道:“上回和你说,我今年想考北电来着,等这个剧组拍完了,我也想去BJ看看。”
许朝道:“来啊,你肯定考的上北电,到时候我带你去八大胡同逛逛。”
林芳冰道:“记得写信联系!”
几人挥手告别,绿皮火车从南到北,车厢里鸡飞狗跳人声鼎沸。
这里的鸡是真的只因,这时候还没禁止携带家禽登上火车,于是车厢里难免弥漫着腥臊味儿。
许朝这片儿还好,气味不大,他坐在张桂兰的对面,这位勤恳的中年女译制导演给他介绍了不少译制组的情况。
“咱们译制组真正能参与剧本译制的,拢共加起来不超过两只手的数量。”
“比如译制导演里,除了我,有名有姓的比如凌子风、潘文展、张淑珍,这几位都是资历老的不能再老的前辈了,生在中华民国,经历了抗战内战,都是老兵。”
说到这里,张桂兰不由自主的笑了起来:“所以我说,咱们译制组里都是‘老弱残兵’,像凌子风导演那样,年过花甲了还有精气神搞译制、拍电影,两手都抓的这么好的,北影厂里也数不出两个。”
“哦,还得算上淑珍姐,她也是位铁娘子,我和这几位前辈比真是相形见绌。”
凌子风许朝知道,八二年那部剧情电影《骆驼祥子》就是他一手执导的,现在还没拍。
这个张淑珍他就不知道了,有点陌生。
张桂兰似乎看出了许朝对这个人名的困惑,很是耐心地介绍:“我们叫淑珍姐,是因为她改过一次名,现在本名张铮,你看过《小花》没有?就是她拍的。”
哦,《小花》啊!
原片许朝没看过,但这部片子多少听过一点。
刘小庆真正意义上走入大众视野的处女作嘛,还捧红了当时的陈冲与唐国强。
葛存壮也在里面,葛存壮就是葛优父亲,老电影厂人了,早年间也是文工团出身,六十年代接连出演了《红旗谱》和《小兵张嘎》,慢慢在北影站稳了脚跟。
这两年葛存壮在荧幕上出现的少,他儿子葛优也进了文工团,不过目前找不到戏演。
“是她!那我就知道了,听说七五年由王好为导演执导的那部《海霞》,在选角以及和作者前渉交流的时候,就有孙铮老师参与。”
张桂兰没想到许朝还知道这茬:“对,有这事,《海霞》和《小花》算是七十年代难得的女性导演代表作品了。”
许朝怎么知道的呢?他对所有八九十年代的电影人的好奇,全部来源于1999年那部春晚小品,《昨天今天明天》。
宋丹丹:“赵忠祥怎么的?赵忠祥是我的心中偶像。”
赵本山:“那倪萍就是我的梦中情人。”
九九年的时候许朝还是个小不点,这是他后来看复播看到的,只觉与当时的春晚氛围大相径庭,并对当时的各种相声小品演员产生了浓厚的了解兴趣。
比如蔡明。
查蔡明,自然就会查到《海霞》,王好为算是蔡明的引路人。
这边火车里聊得热火朝天,广州的武林编辑部也在开小会。
“今年我们和金庸先生见面后,顺利拿到了《射雕》的连载权,但同类型稿件收的很少,可以用屈指可数来形容。”
“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主流文学的排斥,我们得想办法从反思文学里杀出条路来。”
“我有一个土办法,先提高稿费标准,把千字8元提升到千字10元,先吸收稿件,再做筛选。”
几个编辑坐在一起侃侃而谈,给许朝写信的金童也在其中。
金童沉思了一会儿,说道:“我认为,射雕虽然是很有代表性的武侠作品,但毕竟是老作品了,前后相隔二三十年,思潮有很大不同。”
有编辑嗅觉灵敏,一下子就想到了最新投到社里的:“你是指那个括苍山恩仇记吧?是个不错的作品。”
“我有一个想法,如果连载反响好,能不能加上其他渠道一起,加大宣传力度?”
一个老资历编辑扶着眼镜笑了:“弘扬武侠之风,你我当共勉之,先看这部小说的连载反响吧,如果好,社里为它增刊一两期也是小问题,最近也有不少射雕的老书粉要求杂志加大发行力度,一举两得。”
“哦,对了,老金,这个恩仇记的作者你负责多联系,看这个名字不像是文学圈子里的老资格,如果是个新人,就多培养培养,必要的时候面谈也好。”
“这个我知道。”
……
列车停在BJ站,许朝一下车,立刻想起了一个70后作者写的一本中篇小说集,叫《啊,BJ》。
它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这时候新世纪第一年的第三个月了,BJ正值沙尘暴的高峰,手伸出车窗外,抓哪一把都是干涩粗粝的空气。”
几人坐公交车前往北影厂,张桂兰很有东北人的热情品格,积极给许朝介绍哪儿是大前门,哪儿是东四,哪儿西四,吃饭可以去爆肚冯东来顺,宴请就是鸿宾楼……
到了目的地,北影厂门口站着一个中年男人,看模样三四十岁,发量有点少,但还没形成地中海。
这人见着张桂兰一行人,立马迎了上来,热切地握手。
“桂兰同志,这回‘南下’战果怎样?”
“还成,收获颇丰,哦!向你介绍,这位是许朝同志,咱们译制组的新一份子,我从南京带过来的;许朝,这位是杨河平同志,也在咱们北影厂呆了十年了,现在兼任着中影合作制片公司译制办公组的工作。”
单说杨河平这个名字,许朝或许陌生,但中影就明白了。
北影上属是中影,北影内有译制组,中影里就有译制中心。
两人热情地握了手,杨河平说道:“南下一趟,有了新鲜血液,应该说是硕果颇丰,欸,不过我看这位同志外在条件很不错,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咱北影的演员呢!”
张桂兰当即听出了猫腻:“这是咱译制办公室的新人,你少动歪脑筋和我抢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