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我的科幻时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5章 郑文光

郑文光的家里狭小,被收拾得整整齐齐。

两人敲开门后,就看到陈淑芬老师惊喜的表情。

“谭凯、吴啱,你们怎么来了?外面冷,赶紧进来暖暖。”

随后对屋里喊了一声:“老郑,看看谁来了!”

由于有暖气,室内温度与外面是两个极端。

谭凯进门,看到小小的客厅摆放着一个小茶几、靠墙处有个装满书籍的小书架。

“郑老师,好。”

谭凯心想:还是北方的冬天舒服,有暖气!

郑文光正坐在沙发上,看到是两个熟人,露出童真的笑容,用含糊不清的声音打招呼:

“谭凯……吴晗……你……们来……了”

谭凯和吴啱小跑几步,上前握住他的说:“郑老师,我和吴啱来看你了。最近身体怎么样?”

郑文光,自前几年遭遇错误批判,引发脑溢血,中风造成半身不遂,语言功能受到损伤。

经过几年的休养,身体恢复一些,不过右手依旧不能握笔。几乎等同于放弃创作。

他本身是国内著名的天文学家,其作品带有天文特有的美学,如在《从地球到火星》中,不吝笔墨描绘星空宇宙的宏大和美感。是早年国内科幻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

《飞向人马座》呈现同样的个人风格。

可惜在黄金创作的年龄遭遇重创,杨霄和谭凯等人均觉得十分可惜。

郑文光虽然身体不便,但支持科幻的心一直没变,经常出席各种科幻活动,为科幻文学、作家站台。

他听了两人的问好,点头并说出一个字:“坐。”

谭凯将一份山货放到茶几:“这是陆奇让我给你带的礼物。说是谢谢你的鼓励。”

郑文光的脸上笑容更加灿烂,他对陆奇这名字印象深刻,含糊说:“写得……好!”

谭凯两人领会,郑老师想说《流浪地球》写得好。

陈淑芬给两人倒上一杯茉莉花茶,口里说:“过来看望老郑,还带啥礼物,真是的。”

又说:“你们上一期内容买回来后,老郑看完《流浪地球》非常开心,一直说华夏科幻后继有人!”

郑老师插话说:“需要……硬核……科幻。”

吴啱喝了一杯高碎茉莉花茶,满口都是花香:“郑老师说得对。我看完《流浪地球》的设定,一种颤栗感从头传到脚底,实在太难得。”

郑老师点头顺便左手竖起拇指,表示赞同。

然后他看着谭凯,带着疑惑的眼神:“来京……有……何事?”

于是谭凯说出进京的目的,听得其他三人非常诧异。

吴啱开口问:“老谭,你这是给科幻文学和杂志做宣传?”

见谭凯点头又问:“他们怎么答应得那么痛快?”

谭凯这才从公文包中取出两本杂志,分别递给两人:“自然是因为续集写得好。”

“好你个谭凯兄。”吴啱装作恼火,“我好吃好喝招待你,你竟然留一手!”

谭凯得意的晃着脑袋:“这叫惊喜。郑老师,您老有时间给点指导。”

郑文光左手拿起,放在腿上,翻开几页后说:“好的,好的。”

谭凯又解释说:“一个华夏人续写国外大片,其故事比第一部还要精彩,换做你会不会刊登?”

吴啱喝着茶,默默思索,随即点头。

谭凯喝了两口花茶:“郑老师,下次我让陆奇给你寄点野山茶,味道也不错。也是他老家的特产。”

郑文光老师眼中露出喜色,再次说出:“好好好。”

然后,谭凯给他讲述近来杂志社的发展。

他和吴啱才知道杂志社搞了那么多改革。

郑文光看着两人,一字一句:“社团,办得好!”

他明显能看出,这是在培养华夏科幻迷文化。

谭凯突然想起什么,翻开杂志到其中一页:“郑老师,这是你以前写的关于科幻迷文化的文章。”

再次看到以前的文章,让郑文光想起80年代初的黄金岁月,脸上涌现几许回忆。

许久才问:“杨霄,什么……时候……回?”

谭凯:“应该快了吧。”

吴啱抓住时机问缘由,等听到目的是举办WSF官方年会后,打心底为《科学文艺》佩服不已。

然后陈淑芬老师给两人讲述郑老师的心中之言。

听完之后,吴啱说:“郑老师有那么多奇思妙想,想来等身体康复之后,写成科幻作品,再续辉煌。不枉诸多书迷等了那么多年。”

一番话让郑文光老怀欣慰。

从郑老师家里出来后,吴啱谈起笔友专栏在燕京一些大学引起的热潮,感慨说:

“陆奇脑子活络,若是国内能早点放开科幻,华夏科幻一定可以百花齐放,再现盛世。”

---------

东北,黑省。

姚海君没想能接到《流浪地球》的作者的回信。

他极度兴奋的拉着宿舍几人,当场读给他们听。

胖子听完,脸上挂着兴奋:“海君,这是不是意味着你的笔友信息可以发表了?”

小五却说:“胖子,格局要大点。没看见人家在信里与海君讨论怎么组织全国的科幻迷俱乐部嘛。”

瘦子摸着光溜溜的下巴说:“难道陆奇在千里之外,看到海君做的事?”

似乎只有如此,才能解释信中交流的问题。

姚海君看出陆奇想要培养科幻迷文化的心思,开口说:“想那么多干嘛。你们觉得,要不要将《星云》寄给他看看?顺便让他见识我们的能力?”

胖子很快就想到:“我觉得可以。陆奇是不是想招揽你啊,否则那么热情?”

姚海君摇摇头:“看不出。不过还是等明年杂志上市,再看看效果。我也得与他多多沟通,才能第一时间得知科幻迷俱乐部的动向。”

对他来说,科幻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又说:“陆奇在信中说,蓉城、燕京很多大学都成立了科幻社团。你们说,我们黑省的大学有没有相关的社团?如果有,我们能不能与他们联合?”

姚海君想扩大他的《星云》杂志,包括他的“华夏科幻爱好者协会”!

借鸡生蛋,很正常吧。

不料其余几人纷纷摇头,表示不知。

“等我们写信给同学问问吧,或许有结果。”

“这可以,可以向他们透露笔友专栏的信息,然后告诉他们燕京很多大学都成立了科幻社团!”

“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