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3章 要想富,先铺路
“小伙子,有什么想法,大胆说!”
公社领导曾经跟胡老三说过,他们这个地区的贫困程度已非常严重,甚至可以理解为到了紧急的边缘,县领导对此高度重视,要求乡领导班子必须尽快落实一些政策,让农民快速脱贫。
这位公社领导私下也跟他说过,想要改变这个地方农民的贫困,首先要改变基层和中层领导的工作态度,他们的思想不改变,僵局永远也没法打破。
半商半郑的胡老三深知,要想改变当前这个落后公社的困局,指望之前的那些老家伙们肯定是行不通的,他们的思想已经固化,改变他们的思想等于是动他们的老命。
而由于这场旷时以久的蚝截,真正有知识,有能力,有底层劳动经验的年轻人几乎断层,优秀的更是少之又少。可以说这种年轻人极为稀缺。
而一些中年人胆小慎微,做事小心翼翼,时刻谨防不要触动了什么人的逆鳞,指望他们这些惊弓之鸟带来创新和改变,也是不可能的。
眼前这位年轻人的思想,见识,让他觉得明珠就在眼前。
郭灶火道:“先解决长期以来窑厂的砖无故丢失的原因,找到问题解决问题,该堵的堵,该疏的疏,达到彻底遏制。”
自来到窑厂,郭灶火就听说窑厂的砖,每个月会被偷很多,这已经成为胡老三的心病。
胡老三点头,示意他坐下继续说。
郭灶火坐下:“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车队。”
“什么,建立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车队?”胡老三放下筷子猛地站起,走到郭灶火身边坐下,亲自倒一杯茶,端起递给郭灶火,“小伙子,给我好好说说你的构思。”
郭灶火的这两个建议,深得胡老三的心,特别是建议建立车队是胡老三从来没有想过的,他意识到这个建议有可能就是破局的针,一下子刺破那层窗户纸。
郭灶火伸手接过茶杯:“我说句不好听但中肯的话,咱们这个公社处于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位置差,路况更差,这极大阻碍了我们窑厂的发展。
这么大的厂,单指望咱们附近二三十里内的人买砖,那肯定是供大于求。
可别的公社的人想到咱们这买砖,抛开价格先不说,首先面临着最的大运输问题,这无疑会增加他们的购买成本,单单运输问题,就足以让别的乡镇的客户放弃我们。
要想富,先铺路。如果想发展,那就必须铺路,而就从目前公社的能力来说,几年内铺出四通八达的路是不现实的,既然公社不能给我们铺路,那我们就自己给自己铺路。我们组成一个车队,就是给我们自己铺路。”
上辈子,郭灶火出狱后独自过了几年,实在过不下去了就去别的县的窑厂干活,由于他学历高,很快就干了小班长。
后来改革开放,他流连于多个城市之间打工,虽没有做过工厂的中高层领导,但以他那时的高中学历,在90年代还是非常吃香的,厂里的小组长,小队长等基层领导他没少做,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
再加上他是重生者的身份,这一席话说出来,句句直击胡老三的痒处。
胡老三仿佛是一只瞌睡虫,一直在连连点头。
同样是窑厂,烧出来的砖的质量都大差不差,就是因为运输的成本和本地区路况太差,所以自己这个窑厂没有太大的竞争力,只有附近二三十里路内的人到这里买砖,超过这个范围,人家只要算到运输成本,就宁愿排队等当地窑厂的砖,也不到自己这里来买,这也是这个窑厂当前最大的困境。
郭灶火继续道“如果咱们能组成一个车队,运输的问题解决了,那咱们砖的销路一下子就打开了,不但解决了客户购砖的难题,销量大增,还能让更多的本地农民参与进来搞运输,让他们从中赚到运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好啊!好啊!”胡老三有些激动,猛地站起,在屋里来回走动,郭灶火的这一大胆计划,完全将一盘死棋给走活了,不但彻底盘活了厂子,还拉了本地的农民一把。
公社里的领导希望他能扩大窑厂的规模,带动更多村民就业,创造更多的利润,拉动经济发展。
公社领导给了他极大的权利,他可以根据需求,随意扩大窑厂的规模。
可以随意扩建,这权力就大了。
而扩大窑厂的规模,首要要素是砖的销量得大,没有销量,扩大规模有什么用,到时候砖烧出来了,可供大于求,卖不出去有啥用?
现在郭灶火的这步棋,把砖的销量盘活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厂子的扩大也就有了基础。
这一招棋,几乎盘活了整个青山公社的经济,胡老三怎么能不激动。
“灶火,继续说。”胡老三稳住自己的情绪,饭也不吃了。
郭灶火道:“我们建立一个车队,一个专门服务于客户的车队。时代在进步,咱们要想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
以前咱们抱着只要我们把砖烧出来,就会有人买的观念已经不适合当下。
现在随着各地都在建窑厂,咱们的那种观念已落后,如果咱们建立一个健全的,有竞争力的车队,就可以把咱们的砖源源不断的运出去,这样子咱们不但赚砖的钱,把运费的钱也赚了,增加厂收入的同时,扩大农民的就业,帮助更多的人及早脱贫。”
胡老三听得眼睛放光,他烧了几十年的窑,从来没有想过要有朝一日要建立一个车队,由货主自己来拉砖的被动模式,转变成向货主供应的主动模式。
这个年轻人所说的一切都是他以前没有听说过的,胡老三隐隐感觉到,这个年轻人一定会给窑厂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胡老三盯着郭灶火看了足足十几秒钟:“灶火,我想让你担任窑厂未来的总设计师,这担子你能不能担起来?”
”